近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公开出版发行,重庆市开展区县城市信用监测作为典型案例,被收录于“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篇”。近年来,我市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对全市40个区县(含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城市信用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倒逼各区县营造诚信氛围、优化营商环境。
大数据手段 围绕政务、司法重点领域监测
我市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成“区县城市信用监测系统”,对海量互联网信息进行7*24小时的信用事件及信用制度建设情况监测,自动形成区县城市信用监测指数,平台监测的网站包括综合性媒体网站、信用网站、城市政府网站等6000多个。
围绕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优化监测指标。在政务诚信领域围绕依法行政、守信践诺、诚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开展监测,将审计对各区县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行政机构被处罚数量、行政审批超期办件率、失信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的情况及数量、是否存在“好政策悬空”“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及纳入监测范畴。在司法公信领域围绕法院检察院公信、公共安全领域公信两个方面开展监测,将法院检察院失信的事件数量、司法公信领域从业人员不良记录数量等纳入监测指标。
亮红灯,倒逼区县不断改善本地信用环境
我市对信用监测数据开展数据分析,按月形成《重庆市城市信用状况报告》,总结排名靠前区县的优秀做法、工作经验,分析排名靠后区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信用状况报告》及监测排名通报区县政府,对排名靠后的区县“亮红灯”,开展约谈,指导和倒逼区县开展信用承诺、信易贷等工作,不断改善区县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改善 政商关系优化
我市开展区县城市信用监测以来,各区县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区县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各区县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目录等制度建设方面实现全覆盖,所有区县信用门户网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信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与此同时,我市的政商关系也在不断优化。 截至2020年6月底,各区县已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42亿元,大渡口区、江北区等15个区县实现无分歧账款已“清零”,500万元以下无分歧账款已全部“清零”,失信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自2018年至今实现“清零”。
去年全市取消、调整行政权力事项211项
2019年,市、区县、乡镇三级进一步取消和调整211项行政权力事项,新取消证明事项6项。依托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行“一企一证”,发证种类从24类减至10类。探索推进信用承诺制审批,如铜梁区对商事登记、市场准营、企业投资建设等30项事项容缺审批或者材料要件后补审批,缩短办件时限,获得施工许可最多可减少22天。
我市还完善商事案件诉调对接机制,实现自动随机分案,更多简易案件进入速裁程序,2019年共开展涉民营企业纠纷案件诉调对接1万余次。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市民信用获得感得到提升
目前全市28个区县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工作,在税务、交通、旅游、政府招投标、信贷金融、住房、阅读、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信易+”应用。截至2019年底,“银税互动”“知识价值信用贷”“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愉快融”等“信易贷”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超300亿元。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陈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