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 > 正文
上游•互动丨都市热报丨茶馆的绝活 - 张老侃
04-29 10:30:00 来源:都市热报

image.png

timg (3).jpg

茶馆的绝活

张老侃

据说饮茶风尚,始于巴蜀。早在先秦,巴蜀人即已有饮茶的习尚,而北方还无种茶、饮茶之举。顾炎武《日知录》称,“自秦人取蜀,而后始知有茗饮之事”,饮茶之风才逐渐传到中原,盛行全国。巴山蜀水气候温暖湿润、多雾,利于茶苗生长,是全国种茶最早、最普遍的地方,山乡处处茶园成片。吕陶在《净德集》中写道:“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他又有诗云:“九峰之民多种茶,山山栉比千万家。朝晡伏腊皆仰此,累世凭恃为生涯。”川渝人多有以种茶为生者,种的是什么茶呢?红茶、茉莉花茶、绿茶、沱茶。

成都人爱吃花茶,重庆人喜饮沱茶,但茶馆风情大同小异。茶馆热闹。用今天的话来讲,茶馆担负着新闻发布中心、人才市场、曲艺书场,以及唱卡拉OK等各种功能。所谓卡拉OK,指旧时的茶馆里,无论茶客和茶堂倌都喜欢自我表现,大声吼叫,气氛热烈。茶客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入门便抱拳当胸,这个五哥那个三爷地打招呼。而早落座的茶客,则此起彼伏地一一立起身子,朝茶堂倌吆喝:“老幺的茶钱这边会了。”这个“会”就是给,相当于签单。“老幺”就是刚进门的这副“脸嘴儿”。袍哥社会是重庆水码头的突出特点,人情世态浓缩在一间小小的茶馆里。相互间抱拳称兄道弟,人人争着表现自己,故意把桌椅和茶碗弄得很响,嗓门抬得很高,真有点像比赛。

茶客的嗓门高,但不如茶堂倌的吆喝声高:“盯倒瞅倒,看开水烫背呀!”堂倌提一把长颈大铜壶,威风凛凛如巴大将军般在茶桌间穿梭。他确如大将军。第一,他大权在握,茶客无论多大的官儿,所求之茶和水,全听凭他安排;第二,那把长颈(长约二尺)的大铜壶,水温一百度以上,没人敢碰;第三,便是在众目睽睽下由茶堂倌尽情表演他的绝活了。啥绝活儿?看堂倌的杂技表演呀!茶堂倌在北方叫茶博士,既有博土头衔,手中的活儿肯定不同凡响。

先说茶具。旧时川渝城乡的茶馆,都用“三件头”:茶盖,茶碗,茶船。茶盖茶碗为瓷器,茶船(又叫茶托子)系金属制成。这是巴蜀茶馆与别地茶馆根本不同之处。有了铜壶和“三件头”,好了,该茶堂倌表演了!笔者在一篇写茶堂倌的文章中见到——“茶客喊声‘泡茶’,堂倌应声而至,一手提水壶,一手夹着一摞茶具,来到桌前一挥手,茶船子满桌开花,恰到好处地在客人面前各停一个,紧接着把装好茶叶的茶碗放在茶船上,左手扣住茶盖,紧贴茶碗,右手将壶中开水冲出,待水将满时,忽地一收一翘,桌上滴水不洒,接着‘吧嗒’一声,茶盖翻过去将碗盖住,全部动作干净利落,神乎其神,令人叫绝。在《中国一绝》的电视片中,成都的方忠钰老人表演了搀茶绝技。他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都市举办的搀茶比赛中荣膺亚军。上茶碗时,他双手连碗带盖能摞十五副,高度足有两尺多;他能两手同时提壶搀茶;茶毕送客,他一只手端一只茶碗,拇指扣住碗盖,能把剩茶水倒得片叶不留。”

巴蜀同风,若是重庆的茶堂倌参赛,夺下金牌也是可能的。

作者简介:

张老侃,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重庆作家,早在上世纪,就因研究重庆地域文化而闻名。

版面欣赏

image.pn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