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捆绑幼儿拍视频,为何教师没意识到是虐童
2022-06-20 09:30:38 来源:上游新闻

6月20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捆绑幼儿拍视频,为何教师没意识到是虐童

近日江苏南通启东运动宝贝中心发生一起虐童事件,一名学生双手被绑在门上,另一名学生被捆绑躺在床上,几名疑似教师的女性在一旁拍视频取笑。当地警方发布通报称,已控制犯罪嫌疑人倪某欣、沈某迪、沈某林并依法刑事拘留。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托育机构的教师、保育员,非但没有认识到这是虐童行为,还嬉笑着拍视频,可见法制意识的淡薄。教师或许以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而实质上这是一种缺乏师德、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

这类事件折射出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师缺乏尊重未成年学生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意识;二是地方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没有把对教职员工的师德教育、法制教育落实到位。保护未成年孩子健康成长,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要把孩子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什么影响,不要把孩子作为“取乐”的对象,也不要以“为孩子好”为名,干侵犯孩子合法权利的事。

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我国已经为教师的行为划定了清晰的红线,去年教育部还出台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落实这些规定,必须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强化“底线意识”,最大限度避免虐童等侵权、违法行为发生。

81岁爷爷的直播间为何火了?

今年5月6日开始,81岁的王广杰在抖音上开始教学直播上物理课,结果意外走红。目前每场直播同时在线人数最高上万,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超过40万,来直播间听他上课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

心怀所爱者,永远年轻。只因为从小热爱电工,王广杰大学时就选择了机电专业,毕业后更是从事了一辈子电子电路工作。正是因为热爱,所以不怕 “折腾”,敢于尝试许多年轻人都不一定敢的直播;因为热爱,用价值不到1500元的设备,将三尺讲台扩大到互联网上;因为热爱,当提到那些信手拈来、随口即出的知识点,王老师的眼中依旧有光。

面对自己的走红,王老师感到意外,但也对自己有着一份超然的清醒,“不是网友喜欢我这个老头子,而是说明我传播的知识对社会、对网友是有用的。”“走红之后我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份通透的人生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容易陷入名利纠纷的当下,恪守本心是不易的,可能还需要放弃一些“身外物”。而坚持,有时就是一种取舍,但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忠于自身所爱。如王老师,因心中热爱,选择坚持讲课,从以前叫“同学们”,到如今的叫“家人们”,生动地示范了何为“活到老,学到老”。广州日报评论认为,对于这位纯粹热爱的老师,掌声不妨再多些。而像王老师这样的“本真”直播,也不妨再多些。

踏入职场的00后,需要被平视

凡事都有两面。初出茅庐的00后或许真的难“管”,但也许“管”本身已变得不那么合理。而当下典型的工作场景早已突破了车间与公司的边界,越来越倾向于线上化、可随时聚散的社群。00后伴随这个场景成长,那么我们是否该反思,曾经有效的“管”,还管用吗?当管理逻辑已经失效,忍受传统意义上的职场辛苦还有意义吗?

今天的00后,在“不听话”“不服管”“太倔强”的另一面,正是创新、平等与执着。他们所呈现的精神特质,是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前辈打下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珍视00后在职场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特质,因为他们所重视的价值,其实也在每个人的心底。踏入职场的00后,需要的是平视。这样的平视,既包括构建相对平等的职场关系,也包括站在00后的角度给予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更包括制定在法治框架内的职场运行规则。

光明日报评论认为,当00后长大,有了更多的羁绊与负累,他们的我行我素也许会有所变化。但起码现在,我们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不愿轻易接受变化的执着。当00后在职场的比例超过了一定的阈值,也许改变的将是我们。但在此之前,请多花些时间去倾听,为00后解决一些真正的职场难题。

治理“山寨证书” 让人才评价更加规范有序

近期,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 网络治理工作的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和发证行为进行规范。

一方面,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有助于保障技术技能类人才评价制度的规范运行。另一方面,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有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工人日报评论认为,首先,高效开展“山寨证书”治理要突出重点,强调精准治理。专项治理重点聚焦违规使用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国家”“职业资格”等字样,以及违规开展宣传炒作甚至混淆概念、虚假宣传、欺骗欺诈、违规收费等典型问题,直击“山寨证书”的核心要害。其次,要多方配合,强调协同治理。“山寨证书”的治理涉及多个部门,专项治理活动由人社部门、编办、网信、工信、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开展。另外,要多措并举,强调从严治理。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调查处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未来,对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规范还需实行常态化管理。

打造更多农产品“金字招牌”

如今,电商和物流已经走进了广大农村。不过,卖出农产品只是第一步,要想卖得好、赚得多,还需要进行品牌的培育和维护。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就是其中的重要抓手。

通过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得到支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可以有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形成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打造农产品品牌,重点就是要聚焦特色资源发掘、特色产业发展和农耕文化发扬,将产地特点、历史文化、民俗故事等与产品的介绍相结合,将产地信息与农产品绑定关联,保持自身产品特色。同时,要努力构建地标农产品质量控制机制,做大做强品牌,提升地标农产品差异化和竞争力,形成特色农产品闯市场的“金字招牌”。

经济日报评论认为,要通过集约化、品牌化、数字化,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农村电商的经营走上高质量发展路线。同时,用好地标名片,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形象的新亮点,以促进农产品质量优化,实现地标富农,真正激活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