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老师制止学生上课耍手机遭家长暴打 学生不听话老师还要不要管?
06-29 06:21:2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日前,一名来自河南基层乡镇的四年级班主任,因为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来部分家长不满,一纸辞职信让舆论哗然;四川资阳市乐至中学一位高三班主任,因在校期间管教了上课耍手机的违纪学生,在高考结束当晚被学生家长(均为教师)带来的人暴打。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管教学生成了个“事儿”,有老师直言“不敢管”。

九龙坡一中学英语教师

说了学生几句,他偷溜到操场绕圈

如今,在很多老师眼中,管教学生愈加成为一项“艰难的选择”。九龙坡区一所重点中学的英语老师,跟重庆晨报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班级测试后,一名学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这名老师与其进行了简单交流,谁知,当天课堂上,这名学生又与同学窃窃私语,不认真听讲。老师有些生气,不仅在课堂上批评了他,下课后又让他到办公室进行反省。“当时,学生并没有什么过激反应,我以为他还是听进去了。”

到晚自习时,老师突然发现那名同学不见了,“当时把我吓惨了。”最后,在操场把他找到了,据说,他是觉得心情不好,到操场来转圈了。

老师赶紧拉着他沟通了半天。这次,半句重话都不敢有,“生怕他又闹出其他事。”

这件事之后,这名老师说,再管教学生时,自己都是小心翼翼的。“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听不进老师的批评意见。最怕有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受到批评管教后,反应过激,做出极端行为,我怕是老师都当不下去了。”

南岸区一小学语文教师

降低批评语调,随时观察对方表情

2009年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规定》中,有一则“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力”的条款规定,但实际上,不管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老师大都谈“管”胆颤。

“学校讲究赏识教育,要鼓励学生。一些老师因担心承担责任,而选择完全杜绝惩罚的教育方式。”一位小学老师说,自己尽量不去碰孩子身体,避免出现容易引起争议的行为。

“现在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管教,体罚这样的事想都不敢想,连批评学生时说重一点都在担心他们接受不了。”在南岸区某小学教语文的陈老师说,批评学生时,她总是提醒自己,要注意语气语调和对方的表情变化,不要让学生出事。

家长周先生说,他的儿子今年上初三,“太淘了,最近一个月连学校都不爱去了,讲道理已起不了作用。我跟老师说‘你打嘛,只要能管得住他’,可老师说,现在不能、更不敢打学生。”

一名普通班主任

逮到学生抽烟,那孩子竟出口辱骂

一位老师说,虽说大多数家长都是比较配合学校教育的,但是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几个家长,觉得他们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对的,不认同老师对学生的严格管理。

这样的话,如果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就会与这些家长发生矛盾。轻则,老师与家长的对话不欢而散,重则家长还可能对老师恶言相向,甚至会到学校找麻烦。

一名班主任老师回忆,有一天,他在厕所抓到一群抽烟的初中生,在得知老师要把他们带到年级德育小组办公室或学生处办公室作进一步处理时,其中一名学生一反常态,当即矢口否认,并出口辱骂老师。

第二天上午,老师和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深入地沟通后,决定联系他的父亲。但是,这名家长自称工作繁忙,相对于老师的迫切心情,他似乎对此并不是太上心。

在孩子被抓住抽烟的当晚,这名父亲就把孩子接回了家,并告诉老师:有些事情,还是家里好处理些……

退休教师黄老师回忆说:“我教书的那个年代,家长们知道老师是真心为学生好,不会因为老师批评孩子而有怨言,虽然严格一点,教育效果却比较理想。”

管不管?怎么管?老师们有话说

重庆外国语学校老师万勇:管教学生,有五个原则要把握

万勇认为,管理需要惩戒,教育需要引导,只有惩戒没有引导,就只有管理没有教育。“那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就容易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

万勇说,在孩子教育管教问题上,有一些原则是必须要把握的。

首先,建立“关系”是第一位的。有了关系就有了情感基础,有了这样的关系,一切都没有关系。这也恰好是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最大的难题。网传写辞职信的那位班主任,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仅仅是一个诱因,若其当时有良好的关系作为基础当不至于此。

其次,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人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才可以处理好问题,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带上情绪的话,判断力、处事能力都会下降。

第三,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很容易犯“得理不饶人”的毛病,认为自己的站位是对的,出发点是好的,学生是错的,于是就“认死理”。殊不知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是叛逆、乐于挑战权威的,这时候我们的管教刚好撞在枪口上。

第四,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我相信,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也可能你跟孩子完全没在一个量级上。”

而一个成熟的、理性的老师应懂得凡事“温柔的坚持”,对人“和善而坚定”,而不是针锋相对或束手无策,更不至于引爆矛盾,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对此,万勇认为,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个人修养至关重要,需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更多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生存现状,有了健康、优秀的老师团队,才有教育的春天。

第五,父母应“爱子必以其道”。为人父母,不可一味迁就、溺爱孩子,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很难不结出“恶之花”。

蓝湖郡巴蜀小学班主任老师刘俐宏:管教方式最好先和家长沟通

刘俐宏认为,老师的管教机制需要提前和家长沟通,比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可以让他补做,或者罚抄一遍;孩子调皮和同学发生纠纷,打架,可以罚站、写检讨。

这些管教措施,需要在家长会上做沟通,家长认可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在班级施行。现在很多老师都怕管孩子,担心没有把握好度,一不小心就触碰了家长的神经,其实家长的心通了,自然问题就解决了,要让他们知道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的人。

其次,她认为老师的管教力度不能过大,比较轻微的惩罚方法是可以的,切记不能过度惩戒。另外,沟通认同很重要。管教后,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和家长沟通,做到家长有知情权,让家长认同你的管教方式。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市政府兼职督学王纬虹:关系紧密,难免就会出现磕碰

王纬虹认为,老师与学生及家长的矛盾事件属个别事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其次,这样的事件也不是突然发生,很有可能是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在不满情绪上的积累。

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缺少理解和沟通。教师、学校、学生、家长之间可以说是皮毛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由于关系紧密,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磕碰是难免的。所以应讲究以和为贵,加强家校合作、师生沟通。同时应该明确一个共同目标——教育孩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批评惩戒都必须有合法程序

熊丙奇认为,对学生进行批评、惩戒以及处分,都必须有合法程序。

当前,我国中小学批评、惩戒、处分学生,有很多由当事班主任、老师直接做出,貌似十分直接、快速,可缺乏程序正义,把属于学校公共事务的批评、惩戒和处分,演变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恩怨,直接导致被批评、惩戒、处分的学生及家长把矛头对准教师,制造师生间的冲突。

有时候,正是由于教育部门对学校办学不恰当的考核,以及对家校冲突的不合理介入,使正常的家校沟通变得艰难,有的家长看准这一点,动辄就“威胁”要告到教育部门,而这只会增加家校的不信任,和教师的职业倦怠。

让教育惩戒权真正落地,既要明确惩戒实施的范围与条件,又要规范惩戒权行使的主体与形式。

网友声音>>

小时候不乖的小朋友都会被罚站,没毛病

@娱大王:学生不听话就该批评。

@觅小钱:我上小学时,清楚记得同班有个孩子,不写作业,不交作业,班主任用细竹条抽手……之后请来家长,他妈妈严厉地训孩子,并对老师连连称赞。

@包崇正89:没事,以后到社会上会有人再教育的。

@江水东逝:现在老师确实不敢严管学生,除了可能会导致暴力伤害、怨恨,更严重的是心理脆弱的学生可能会走极端。——老师不好当,除了教学本身(教材的不断更新等),还要面对升学率和职称评定的压力、面对社会的误解和妖魔化、承受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弊端之过……教育体系需要深度改革!

@用户5304397557:前一段时间,放学给学生补课,学生回家有点晚,家长直接告到教育局,说不让孩子回家吃饭。哎,我想负责任一点也不给机会!

@屠律师风闻言事:现在保护学生也有些矫枉过正了。我们小时候老师罚站什么的很正常,现在老师批评严重一点都可能被问责,和体罚学生、虐童事件挂钩。老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有引导和被引导的关系,地位不应当完全对等,不能把个别教师的劣行,简单同教师的正常管教行为挂钩,过于娇惯对孩子们进入社会肯定不好。

@花熙的美好时光:正常的批评教育是应该的,适当的小体罚我都觉得应当。印象里小时候不乖的小朋友会被老师罚站,还有罚去操场跑两圈。这些对于管束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还是非常有用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实习生 王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