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里,为什么会加入这袋黑乎乎的东西?
11-30 17:20:00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号

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号消息,许多袋装的瓜子等干果里,经常会发现这么一袋东西:

既然说了不可食用,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自然是把它扔掉。但如果对它很好奇的话,剪开袋子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这团黑乎乎的东西正常人显然是不会去吃的,也不会无聊到放进微波炉去加热。

不过,可能会有人好奇:这个“脱氧剂”是干嘛用的?

瓜子等坚果中含有很高的油脂,比如葵花子仁中的脂肪含量超过50%,西瓜籽仁的脂肪含量通常也在45%左右。而且,这些脂肪以不饱和脂肪为主。不饱和脂肪中含有双键,很容易被氧化。氧化不仅会导致哈喇味,而且有些氧化产物会危害健康。氧化的必须条件是存在氧气,所以,如果脱去了氧,那么氧化反应也就不会发生了。

从外表看来,瓜子仁是被坚硬的外壳密封了起来。但是这层壳并不能隔绝氧气的,里面的氧气可以迁移出来,外面的氧气也可以迁移进去。哪怕是进行了真空包装,也不能真的把空气完全抽掉,瓜子袋中也还是会留存着一些空气,其中也就有充足的氧气去氧化油脂。

脱氧剂的作用就是“脱掉”或者“去掉”这部分氧气,所以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去氧剂”。脱氧剂是能够跟氧气反应从而把它们消耗掉的物质。目前,在干果类食品中采用的一般是铁粉。单质铁还原性很强,很容易与氧气反应。做成粉末,大大增加了铁的表面积,就可以充分反应从而“吸收”大量的氧气。制作带子的材料是透气的,把周围的氧气反应掉了,瓜子壳内的氧气就会扩散出来,前仆后继地扑向脱氧剂,最后保持瓜子仁周围的氧气出于极低的状态。目前用于脱氧剂的铁粉,每1克一般可以吸收300毫升的氧气。图中的那一袋,可能还含有活性炭之类的辅助成分。总的吸氧量超过900毫升,就足以让一袋瓜子保持“脱氧”的状态了。

很多食品的“变质”都不是长细菌或者发霉,而是油脂或者多酚类物质被氧化。为了避免变质,就需要进行“脱氧”。脱去了氧,还可以避免霉菌和一些好氧细菌的生长,算是额外的好处了。脱氧的物理手段有真空包装、充氮气等等。这些物理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氧气的含量,不过要进一步把氧含量控制到更低浓度,就需要化学方法。在食用油中,加入抗氧化剂来抑制脂肪氧化;在果汁中,加入抗坏血酸钠等来避免风味损失和褪色;在竹笋等蔬菜保鲜中,加入焦亚硫酸钠、连二硫酸钠以及柠檬酸等来避免变黑……其实质也是让这些物质“舍身”被氧化而脱氧。这些通常所说的“抗氧剂”,实质上也是“脱氧剂”。

之所以那些食物中使用那些能吃的“抗氧化剂”,而瓜子等干果中使用铁粉等不可食用的“脱氧剂”,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那些抗氧化剂的反应需要水的参与,而瓜子等干果却要保持干燥;二是铁粉装在透气的袋子中,不被食用也不与食品接触,也就不需要“食品级”,成本就可以大为降低。

原标题:瓜子里,为什么会加入这袋黑乎乎的东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