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消息,“只有取消了(特长生)加分,才有可能真正地实施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它不再是个别优异或有特长的人才去学的,而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学的。”4月1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介绍美育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当前美育教育功利化倾向跟教育评价体系有重要关系。
王登峰还表示,今年年底之前,教育部将推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动加快补齐体育和美育教育的短板,明确学校体育和美育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不被重视的学校美育教育
吹拉弹唱、绘画、舞蹈……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就是学校美育工作的含义。对此王登峰表示,这些只是美育在学科技能方面的要求。“真正的学校美育不仅包括这些,它还有更重要的综合性育人功能。”
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曾明确指出,美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
此后,多个文件陆续发布,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和践行学校美育的育人价值。
“大家都知道体育教育是短板,但美育比体育还要短。”4月15日,王登峰在发布会上说,学校美育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艺术场馆建设是要下大力气去改进、改善的。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仅为45.6%,初中为59.8%;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为43.41万人。
十年来,美育器材配置、场地设施条件有所改善。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提高到93.8%,初中提高到95.5%;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增加到71.7万人。
在师资建设方面,教育部近年推出了《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王登峰称,这个办法作为一个过渡,一下子还不能配齐美育教师,但可以用兼职教师的办法,请行业中甚至在校内教其他科目的老师教孩子们艺术课程,例如非遗传承人、艺术院团的老师等,多种渠道改变师资短缺的问题。
王登峰介绍,在今年年底之前,教育部还将推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动加快补齐体育和美育教育的短板,明确学校体育和美育在教育评价体系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美育教育功利化难题待破解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曾明确提及,学校美育教育存在“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指向学校美育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此前,体育特长生属于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之一,还有个别地区存在“文艺特长生”等加分项目。体育和美育,成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升学捷径,这也导致招考过程中种种乱象的出现。
王登峰表示,美育功利化的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美育所占的份额和所应发挥的基础性的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只有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将美育教育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这种情况才能根本扭转。
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将全面取消包含体育特长生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王登峰称,只有取消了(特长生)加分,才有可能真正的实施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它不再是个别优异或有特长的人才去学的,而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学的。要破解美育功利难题,就要将美育作为每个人都一定要学、要考、要评价的内容,在学生的升学和全面发展的评价里占到应有的地位,要作为考核学校、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复杂性。王登峰表示,涉及美育评价体系,首先要面对公平问题。目前美育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发展得非常不平衡,政策不能要求在很少有机会接触高水平美育教育的地区,硬把美育作为孩子们的升学依据。“因此,我们只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改进,采取措施落实开齐开足美育课程、配齐配强美育教师等基本要求,在发展中解决美育功利化问题。”
原标题:教育部:只有取消特长生加分,才可能真正实施美育教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