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历史上最早的船竟然是一个葫芦?看完感觉自己被骗了……
04-19 10:32:32 来源:央视科教

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

听到这些名字,是不是分分钟唤起儿时记忆?

请原谅科教授,此刻,真的很想重温下这段百听不厌的童年睡前故事。

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参加大派对,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于是仙人们就拿出自己的绝活与法宝,所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中,“过海竞赛”发起者铁拐李,直接把身上的葫芦扔到水里,就骑着走人了,十分帅气。科教授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幻想,要是有一个铁拐李的葫芦就好了,以后去北海都不用花钱租船。

实际上,铁拐李的过海方法,确实有原型!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开始抱着葫芦在水面上舞蹈了。

它叫腰舟

葫芦做的救生圈or水上快递包裹

腰舟,在古老的“神仙书”——《易经》上,就有提到过这点。

《易经》中有“包荒冯河”这样一句话,据说,“包”即匏的假借同义字,就是葫芦,“荒”是空虚的意思,“冯”意即是单身游泳渡水……其实就是告诉大家:要想过河很简单,抱个葫芦很实用。

后来人们又发展到把数个葫芦用绳子绑到一起,以提高渡具的浮力,名之谓“腰舟”。即可以捆在背上,扎在腰间,解脱出抱持葫芦的双手,再配合上双脚用四肢划水,就跟学游泳时用的泡沫板一样,挺省劲儿。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腰舟不仅是水上交通工具,也算是救生圈、救生衣,比如东晋时期的蔡谟就这么干过。

《晋书·蔡谟传》:“性尤笃慎,每事必为过防,故时人云:‘ 蔡公过浮航,脱带腰舟。’”

大概意思是说,蔡谟特别谨慎,干啥事都防着点,所以有人这么说他:“蔡谟老师过桥,都得挎着腰舟(救生圈)。”

同时,腰舟也是我们黎族伙伴祖辈相传的“宝贝”,不仅能过河还能当快递包裹。

黎族的葫芦舟,不单是过河的浮具,也是一种简单的运载工具。因为黎族的葫芦舟上部皆开口,口径10至13厘米,外套以皮盖。

皮盖制作很特殊,即在葫芦舟做好以后,取一块泡软的水牛皮,将葫芦口包紧,用绳扎住。待水牛皮干后取下,割掉毛边,就是一个倒扣的皮盖了。过江时,游者把怕湿的衣服、干粮等物装在葫芦内,然后加盖,即使遇到风吹浪打,葫芦内的衣物也不会受潮。抵达彼岸后,又从葫芦里取出衣物,穿上,又背着葫芦赶路了。

黎族的葫芦舟水陆两用,是不是很厉害?

为啥非得是葫芦?

咱们跟葫芦感情深厚啊

读到这里有些伙伴可能会发现,现在自己已经被葫芦洗脑了……


再配上这个声音,绝了

现在我们把葫芦当做一种吉祥的符号,可古人为什么又这么喜欢葫芦?是因为长得好看吗?

故事要从这里说起。

我国是葫芦的起源地,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已出土了葫芦皮、葫芦子,属于人工栽培性质,这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中华民族的先人已经种植和应用葫芦了,其中应该包括利用葫芦的浮力作为渡水的工具。

或许当时没有什么办法记录下来,可后来人说得挺明白——葫芦做的腰舟非常流行。

从记载中看,葫芦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水上工具。《诗·匏有苦叶》中就提到:“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也说过。《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假装在江湖上飘一会

大概是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很多东西不能是靠常规的思维来判断其是否有用,很大的瓢虽然不能舀水,但还是可以成船,只要能用心的去想就一定会发现他的价值。

我们做人也正是这样呀,不要看见自己和别人有不同的地方,或者是不符合大众的标准就自暴自弃,只要可以用心寻找努力发掘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又扯到了鸡汤上……科教授的意思是,葫芦做腰舟的用途,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要不然庄子老师也不会用它打比方。

总之,背葫芦的不一定是“我爱罗”,顶葫芦的不一定是葫芦娃,能靠葫芦渡水的,也不一定非得是铁拐李。

眼看夏天就到了,科教授希望,泳圈也可以推出葫芦造型的,瞬间仙气值拉满。

原标题:确定这是历史上最早的船?看完感觉自己被骗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