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梁平年画第六代传承人:没想过创新 就要守好老手艺
04-20 18:00:39 来源:上游新闻

nEO_IMG_att_1657487.jpg

靠着家传的一把雕刀、一套雕版、一卷画稿、一枚“德和泰”印鉴,他在一幅幅年画里复活了老辈的记忆。雕刀、雕版、画稿,在位于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的一个名为“德合泰”的年画作坊里,徐家辉和这些物件几乎相守了大半辈子。

年过50岁的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我就是想好好继承祖辈留下的这些老手艺,没想过再创新。”

好复杂!简朴的年画要30道工序

雕板、蒸纸、拖胶、刷泥、套印,现场演示的过程中,近30道制作工序徐家辉一气呵成。他说,看似简单的年画,制作工艺却非常考究——颜料需要植物矿物熬制;纸需要二元纸蒸2小时;雕版套印必须一色一版,层层上色拓印晾干。

徐家辉相信,勾、刻、印、画虽然耗时漫长,但只有秉承传统年画复杂的技巧,才能做出浓艳厚重、色泽百年不褪的年画。

除此之外,跟其他地区的年画不同,梁平年画的独特之处融合在每个环节里。例如,纸张需要特制,每张纸都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单独制作。例如,上色时用拇指涂抹颜料,在人物脸庞中“随意”一抹,纸上人物立刻生动形象,这一过程叫“开脸”。

徐家辉所在的徐氏家族是当时梁平年画的出产大户。当年那个名叫“德和泰”的作坊里,雕匠、刷匠、画匠及杂工有一百多号人,一天要做几千幅年画。

每到销售旺季,要请一二十个挑夫,将年画挑到重庆及下川东一带销售。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战乱,民国后期这门产业开始逐渐衰落,手工作坊也陆续停产。

nEO_IMG_att_1657490.jpg

△徐家辉推广年画

重振巴渝年画荣光

说起徐家辉和家乡年画的渊源,还得从2006年5月20日说起。那一天,梁平木板年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也从那天起也变成了职业的梁平木板年画的制作者,并先后获评为市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其实,梁平年画早在明嘉靖年间就已经发源,发展于清代康雍时期,繁荣于民国初期,曾“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

徐家辉所在的徐氏家族当年是梁平年画的出产大户,早在1776年就,徐氏家族就创立了“信力足”年画名号。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徐氏先辈又先后创立了“德合泰”“和盛友”“信立号”等众多年画名号。

徐家辉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致力于梁平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希望这项绵延千古的传统艺术,有朝一日能够如同旧日那样,成为重庆‘招牌’。”

△梁平木版年画表现内容大体为门神、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

年画家族传承人有个“守旧”的梦想

梁平木版年画表现内容大体为门神、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绘制技法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以区分远近;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古朴粗犷,使人过目难忘。

“年画看似简单,制作工艺却非常考究。”徐家辉多年来一直坚持用传统技法印制年画。“虽然勾、刻、印、画耗时漫长,但只有秉承传统,才能做出浓艳厚重、色泽百年不褪的年画。”徐家辉说。

现在,徐家辉在年画领域已经是“大师级”的手工艺者,很多学习美术的年轻人常到他的工作室当学徒。

但是,徐家辉也发现一个让他发愁的现状:“真正要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如今,徐家辉一有机会就走进高校课堂,或是前往沙龙与爱好者们交流年画技艺与心得。他的愿望十分简单:“我就是想好好继承祖辈留下的这些老手艺,没想过再创新。毕竟传统的再不传承就真的要失传了。”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