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我们没有龙,但是有技术:谁才是中世纪欧洲攻城的真正外挂?
05-15 13:40:07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消息,《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五集让人意外,从人设到城堡,一个字,就是——崩。燃料充足的龙一口气烧掉整个君临,那么真实历史上,没有“龙焰”加持的欧洲城堡攻防战中,人们有可能火烧一座城吗?

《权力的游戏》第8季第5集剧照

我们就拿德国的一座城堡来说吧?这座城堡沦陷于火药之中,宣告了骑士时代的结束,更宣告了城堡防守时代的终结。

这就是海德堡城堡。

从卡尔·特奥多桥上眺望海德堡城堡。海德堡城堡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历经多次毁坏,今天主体建筑为后世所建

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法兰克福以南9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海德堡(Heidelberg)的美丽城市。莱茵河支流的奈卡河(Neckar)穿城而过。对于这个城市,曾有一句“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著名诗句广为流传。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来到这座小城后,也曾说过“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可还是不能自拔”。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则说海德堡是他到过最美的地方。 

现存的海德堡城堡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平面构图和严谨的立面非常讲究秩序和比例,整座城堡既质朴又结实。然而如果有人细观,会发现这座俯瞰海德堡城和奈卡河的高大美丽城堡,其实处处都是残垣断壁,疮痍满身。

对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所导致的。但其实,这座城堡是在17世纪末毁于“太阳王”路易十四麾下的法军之手,而且两次!

“蹂躏普法尔茨”

这一切要从1688年6月爆发的“九年战争”(也被叫作奥格斯堡联盟战争或者大同盟战争)开始说起。当时奥地利在内的德意志诸国,与瑞典和西班牙一起组建了奥格斯堡联盟,遏制法国的进一步扩张。路易十四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一场短期战争迫使德意志人让步,并承认他对所征服区域的永久所有权。路易十四决定夺取莱茵河上的菲利普斯堡。因为在能威胁到阿尔萨斯地区的莱茵河渡口中,菲利普斯堡是唯一处于法国控制之外的。路易十四认为,通过攻占该要塞,既可以夸耀武力,又保护了阿尔萨斯,还能使德意志人屈服。卢瓦侯爵也向太阳王保证,这是一场只需要3到4个月的战争。

1688年9月,路易十四的儿子,王太子路易和法军攻城战大师沃邦元帅指挥一支法军围攻菲利普斯堡。菲利普斯堡在10月30日陷落,尔后法军进军曼海姆,该城在经历了一场十分简短的围攻后于11月11日投降。此后法军迅速地拿下了弗兰肯塔尔和其他一系列城镇,其中包括奥彭海姆、凯泽斯劳滕、海德堡以及施派尔。很快,重镇美因茨要塞也投降了,并接受了一支法国军队的驻扎。

虽然路易十四的军事目标达到了,但是德意志人并没有如他所愿的让步和屈服。勃兰登堡、汉诺威、黑森—卡塞尔、萨克森和巴伐利亚都联合起来反对路易十四。很快神圣罗马皇帝也加入反对路易十四的一方。1689年3月,荷兰加入战争;5月,英国也加入战争对抗路易十四。就这样,法军两个月以来不断成功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导致一场迅速的胜利,相反使得欧洲各国们更加确信,路易十四越过莱茵河的进攻只有武力才能阻止,并认为与这样一位征服者妥协是万万不可的。这场战争迅速演变成为一场欧陆大战。

太阳王对此措手不及。他并没有做好应付如此规模冲突的动员,所以他和他的顾问们选择建立一个防御性的莱茵兰屏障。路易十四命令法军毁坏普法尔茨、巴登和符腾堡的资源,以便不让任何敌军获得补给。

这一可怕行动被德国人称为“蹂躏普法尔茨”,但是它的覆盖范围事实上要广得多。莱茵河左右两岸,约有20座较大的城镇被毁,其中包括宾根、奥彭海姆、沃尔姆斯和施派尔,此外还有难以计数的村庄遭遇毁灭。而海德堡不幸在1689年3月被列为毁灭目标。所幸海德堡市民已经做好了灭火准备,保住了海德堡大约九成的建筑物。但法军在1693年重返此地,这一次海德堡没有能够幸免。海德堡城堡惨遭炸毁和纵火焚烧,海德堡也成了一片残垣断壁。法国人甚至铸造了刻有“Heidelberga deleta”(海德堡毁灭)字样的奖章,以此宣扬他们的“成就”。

海德堡城堡中废弃的塔楼。这座城堡在17世纪末两次遭到法军炸毁和纵火焚烧,法国人甚至铸造了刻有“Heidelberga deleta”(海德堡毁灭)字样的奖章,以此宣扬他们的“成就”

火药、冶金和火炮技术大发展

从军事角度分析,法军对海德堡的破坏之所以确定是一场暴行,而不是必要的军事行动,是因为对于17世纪末的欧洲军队来说,曾经易守难攻的城堡,其防御能力已经不值得一提了。而给予当时欧洲军队这种信心和豪气的,是自16世纪以来火炮技术的日新月异式的大发展。

英法百年战争后期,法国通过火炮占据主动,击败英国的现实,让欧洲各国大受触动。同时欧洲频繁的战争,也导致欧洲在火炮技术上的军备竞赛。其结果就是火药、冶金和火炮技术的大发展。

1410年法国制40公斤熟铁炮

从粉末火药到颗粒火药的进步,让火药的燃烧速度更快、能产生更强的压力与推力。而冶金技术的提升,让欧洲军队能铸造出更轻便、更长但更坚固的火炮,去承受更强的压力。而越来越长的火炮身管能赋予炮弹更高的速度。同时,铁制炮弹取代了石弹,让同等口径下的火炮获得了更强的杀伤力。而凭借火炮上的耳轴设计,炮管得以方便地升降角度。带有巨大车轮的新式炮架,也让火炮更便于机动和调整左右射界。

到了15世纪末,火炮的强大威力终于使中世纪的城堡变得不堪一击了。比如著名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在他所著的《兵法》里,总结了当时意大利城防的不足:“我们的城堡在1494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前来征战意大利时是不堪一击的。城墙上雉堞的厚度不超过半个肘;射孔和枪眼是越向外越窄,越朝里越宽……既然这雉堞造得那么脆弱,被砸个粉碎是轻而易举的事;用这种方法构建而成的枪眼一下子被炮弹轰了个大开花就更不足为奇了。”

而到了16世纪初,欧洲火炮的标准化也开始了,出现了攻城重炮、野战炮、曲射炮以及臼炮的大体分类。

15世纪到17世纪的炮兵火炮示意图。1. 15世纪时装在炮车上的炮,这种炮使用石弹攻击;2. 15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使用长炮(Culverin),是一种有长炮管的轻型炮,炮弹重量大约在3.6到7.3公斤左右;3. 15世纪到17世纪架设在固定炮架框中的火炮;4. 15世纪到17世纪运送火炮的方式;5 和6.16世纪的火炮和臼炮

当时火炮形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长炮(Culverin)。其炮管较长,约为口径的30倍以上,炮管管壁较厚。因此精度较高,射程远,但装填困难,射速慢。主要用于攻城作战。

第二类是加农炮(Kartaune)。其炮管长度约为口径的20倍,用来发射较重的弹丸。这种炮虽牺牲了射程和精确性,却换来较大的机动性,又没有降低威力,射速也比较理想。是很好的野战炮。

第三类是曲射炮(Sow)。炮管短、管壁薄,长度一般为口径的10—15倍。它的弹道抛物线较高,是后世榴弹炮的前身,适合对付掩体后的敌人。

第四类是臼炮(Mortar),长度为口径的3—5倍,走高抛弹道,弹重最多为250磅,适合攻击高大城墙背后的目标。

棱堡:城防要塞的进化

到了16世纪末,欧洲火炮已经非常成熟,以至于在后来将近3个世纪的时间里,炮的射程、威力以及炮的主要型号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面对越来越强大的火炮,中世纪城堡那高大的城墙和塔楼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越高大就意味着越容易被击中和轰塌,同时也不便于己方在其上布置火炮。于是,容易被攻破的老式高大城墙和塔楼被低矮而厚实的城墙和圆台堡(Rondelli)取代了。新式工事不仅方便守军架设火炮,也更难被攻城炮击中。

同时,土堤与护城壕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土堤,具有倾斜正面、低矮剖面、底部宽度大于高度的特点。这样其顶部能容许兵员和火炮部署。同时由于其外形,不会轻易地由于炮击而轰然倾覆。而土堤被当时的实心炮弹命中时,具有很好的吸能效果。至于护城壕则是修筑土堤时挖土的副产物,而这个副产物可以在土堤前面制造出很大的高度差。攻击者往往在远处看敌人的土堤并不高,结果冲到近前才发现自己面前横着一道深深的护城壕,而护城壕底到土堤顶之间的高度差又很大。

然而,当时的城防工程师们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布置在圆台堡的火炮有射击死角,不便于互相掩护,敌人也有可躲藏的地方。

棱堡剖面示意图,右侧凸出的尖形塔楼能保证守方火力无死角地区;左侧圆形的塔楼会在阴影地区产生火力死角

最后,是意大利人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在塔楼和圆台堡的基础上发明了棱堡。从天上俯视,棱堡就像是一个棱角状的小丘,通常处在堡垒的角落和顶角。完整的棱堡是一个五角形或多角形工事。每个角上形成凸角的两条长边称为正面,而把两条长边同城墙或垒墙连接起来的两条短边称为侧面。正面对付敌人的远程火力,而侧面以自己的火力掩护护城壕。平直的侧边使得守方可以沿边侧任意一处直射沟渠和更远的地面;火线受不到任何阻碍,攻击者得不到一处掩护。优秀的棱堡不但能在攻击者全方位的炮火下保护自身,还可以与相邻的棱堡以及两座棱堡之间的墙上火力相互支援。

总之,从16世纪开始,棱堡、土堤和护城壕紧密结合,形成了以火炮为主要防御武器的新式欧洲城防设计的铁三角。由于棱堡在这一体系中过于显眼,用棱堡武装起来的要塞就被叫作棱堡要塞(Bastion Fort)。

到了16世纪末,棱堡体系在除了东欧以外的欧洲基督教地区已经遍地开花。一些有着中世纪城墙的城堡按照“意大利式设计”改造它们旧的城防。海德堡也是如此。从当时流传下来的图画来看,海德堡城堡就在原城堡的基础上,修建了新式的棱堡。

现代画家绘制的16世纪的英国潘登尼斯城堡(Pendennis Castle)想象图。该城堡为亨利八世于1540年在康沃尔郡法尔茅斯兴建,是一个典型的棱堡,在城堡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凸出的棱角状平台,以保证守城方能实现全面的火力覆盖

当然,其他欧洲国家也在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意大利式棱堡进行各种改良。而到了17世纪,法国流派的棱堡获得了最大的声誉。“(法国流派)巨大的功绩是使筑城法和精确的数学原理相结合,规定了各线之间适当的比例,并根据筑垒地点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运用科学理论。”其中,参与九年战争的法军沃邦元帅,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筑城大师。沃邦总共为路易十四新建了33个新棱堡,又对另外的300个旧城堡进行了改建。同时,沃邦元帅还是“自相矛盾”这个词的最好诠释者。因为他同时又是当时最伟大的攻城战大师,为攻打棱堡要塞而创造了跳弹射击和平行壕战术。 

总体战时代即将到来

具体说来,沃邦元帅会先在离敌人棱堡600至700码的地方挖一条战壕,这条战壕跟选定的突袭点棱堡外侧平行。这样就可以防止守军的纵射炮火对整个战壕的轰击。在挖好第一条平行壕后,在它的前面再构筑一个土木工事,用来保护部署在那里的攻城炮队。这些攻城炮使用跳弹战术对棱堡内的敌人进行打击。这些炮队射击时,要使炮弹直接跳越工事的胸墙,从侧方射入棱堡,使炮弹顺着正面飞行杀伤人员和击毁火炮。

在这些炮火的掩护下,攻城工兵开始向棱堡挖掘锯齿形接近壕。这些坑道跟敌人的棱堡总是构成一定的角度,以“之”字形盘旋向前,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敌人纵射炮火袭击的机会。士兵会将装满泥土的柳条篮放在带轮子的车上,在坑道里推着走,以避免敌人炮火的直接射击。当进军通道离敌人防线约300码时,开始挖第二条平行战壕,放置新的攻城炮队。这些炮队是破坏炮队,负责以猛烈的炮火将守城部队从壁垒上赶走,压制住敌人的炮火火力,并开始在城墙上轰击出突破口。如果攻城部队感到从第二条平行战壕发起攻击不能取胜,那么就要将坑道继续向前掘进。

西班牙阿拉贡的哈卡城堡,是以典型的五角形外观而著称的棱堡

这时攻城部队要对付守城部队轻武器火力的威胁,但可得到自己第二条平行战壕的炮火掩护。新的坑道可能会一直要挖到离城墙底下的护城壕几码远的地方。在那里修筑第三条平行战壕。当攻城步兵的火力使守城部队无法进入壁垒上的阵地时,攻城炮队便进入第三条平行战壕,向城墙进行近距离炮击。通常从第三条平行战壕进行一、二天炮火轰击后,就可以从城墙上打开突破口,如果敌军尚未缴械投降,那么就发起攻城突击。

总之,沃邦元帅把攻城作战变成了一种技巧和科学,与之相对应的,曾被作为选帝侯宅邸的海德堡城堡,在当时已经彻底失去了军事防御功能。而法军对于纯居住性的海德堡城堡的破坏,即宣告了那种有限的、较为克制的、有一定礼仪性的骑士与城堡战争时代的终结,也宣告了以灭国、杀人为最高目标的总体战时代即将到来……

原标题:我们没有龙,但是有技术:谁才是中世纪欧洲攻城的真正外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