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助攻】
小伙因失恋欲跳楼 热心阿姨:不要跳!房价会掉
荔枝新闻消息,近日,南京一痴情男子因失恋要跳楼,原因是自己有190斤,女友嫌他胖,他便每晚跑步减肥,为其自残甚至想跳楼。警察一直耐心劝慰,一热心阿姨也帮着劝:小伙子,你跳下去我们楼盘要降价了……最终男子放弃了轻生念头。
【虚惊一场】
一颗小行星差点撞上地球 威力可摧毁两个纽约
中新网消息,近日,在很多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一颗名为“2019 OK”的小行星以大约8.7万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不足五分之一的地月距离处掠过地球,令天文学家们着实“捏了把汗”。
虽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密切跟踪大型小行星,以识别那些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但这颗威力足以夷平一整座城市的小行星,却直到其接近地球的前一天,才被天文学家们发现。在此之前,人类对它一无所知。
天文学家先前已经预测到,近期会有几颗小行星通过地球。可为何这颗小行星,直到最后一刻才被发现?
图片来源:美国全天自动超新星勘测项目(ASAS-SN)团队于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小行星“2019 OK”运行轨迹视频截图。
与地球擦肩而过
为何前一天才被发现?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天文学副教授迈克·布朗称,“小行星‘2019 OK’不是我们追踪的星体,不知道它到底从哪里冒出来”,“它可能是这么多年来,如此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中,体积最大的一颗。”
外媒报道称,这颗小行星直径大约在“57米至130米之间”,而现在服役的最大客机(空中客车A380-800)也才长约73米。在浩瀚宇宙中发现这颗小行星,就如在太空中找到一架大型客机,难度可想而知。
布朗表示,“2019 OK”过去1个月里,非常靠近太阳,夜晚时,与太阳一同落到地平线下,因此观测不到。天文学家们只有黄昏与黎明的时候,在太阳刚刚落入地平线以下,小行星还在地平线以上时,才可能察觉其微弱亮度。
据报道,“2019 OK”从地球身旁掠过的3天前,亮度比平时还要黯淡1000倍,所以天文学家与观测站的天文望远镜都没能及时发现它。
图为NASA发布的拍摄于2013年2月15日阿根廷境内的小行星掠过地球的图像。
若撞地球后果多严重?
或是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30倍
如果地球被“2019 OK”撞上,将产生什么后果?1908年,一颗直径比“2019 OK”还要小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发生爆炸,将几乎是两个纽约市大小的森林夷为平地。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天文学家艾伦·达菲称,“若撞击地球,其威力或超过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30倍”,它是一个“城市毁灭者”。布朗表示,它就像是个“非常巨型的核武器”,威力足以摧毁一座城市,不容小觑。
美国全天自动超新星勘测项目(ASAS-SN)团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虽然这颗小行星是安全的,但“一颗直径为100米的小行星若与地球相撞,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制造直径约1公里的陨石坑,威力或相当于几百万吨的TNT炸药当量。”
ASAS-SN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直径为100米的小行星若与地球碰撞,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制造直径约1公里的陨石坑,威力或相当于几百万吨的TNT炸药当量。”(图片来源:ASAS-SN社交媒体截图)
据报道,天文学家们过去曾发现数以千计的近地小行星,但很少有像“2019 OK”那样接近地球。达菲表示,“我当时惊呆了,真实地受到惊吓……小行星的距离近到让人很不安。”
有研究称,直径超过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都能够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力,比地球上现存核武库里所有军火爆炸的威力,还要高百倍甚至千倍。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逾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造成巨大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剧变、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
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在俄罗斯车里雅宾克斯地区上空爆炸,致使近3000座建筑受损,1200人受伤。
资料图: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被称为流星。当流星体没有完全烧毁而落到地面时,残余部分便被称为陨石。图为“英仙座流星雨”。
如何防范小行星威胁?
科学家支招:改变轨道、重力牵引
“小行星2019 OK”已于7月25日掠过地球、飞向太阳,不会再对我们构成威胁,然而其他体积特性与它相似的星体,依然是地球安全的隐忧。
有美媒报道称,与浩瀚的宇宙相比,“2019 OK”小行星距离地球仅有7.2万公里,看似很近,但与直径约1.3万公里地球相比,其实又很远。然而,如果太空中0.5%的小行星像它这么接近地球,地球可能就要被撞上了。
图为2012年1月4日,地球观测卫星“苏奥米NPP”拍摄的地球全景图——“蓝色大理石”,图中的地球美得令人窒息。 图片来源:NASA官网
虽然有专家称,可使用核弹炸毁任何可能撞上地球的行星,来进行防御,但达菲并不建议这么做,“这么做的话,确实会制造绝佳的好莱坞电影场景。但是,核弹可能会击中目标,也可能会失败,无论成败,结果都会导致小行星受到辐射污染。”
达菲指出,天文学家致力于研发2种以上的防范小行星威胁的技术,一种方法是提前察觉小行星的存在,想办法改变其运行轨道,另一种方式则是使用重力牵引。
NASA 表示,“如果足够早地发现接近的小行星,就有可能利用航天器的引力转移它的路径。重力牵引装置会在小行星旁边飞行很长一段时间(数年到数十年),然后慢慢地将它拉出地球的路径。”
【煲鸡汤】
有一种教养,叫“熟不逾矩”
Part 1
朋友小周跟我讲了一件令他倍感郁闷的事。
前不久,他在老家的一位侄子刚从大学毕业,打算留在z城找工作,就提出要借住在他家。
一开始,他也很干脆地答应了,觉得大家都是亲戚,能帮就帮。
令他完全没想到的是,原来的好心好意却换来了大矛盾。
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侄子从头到尾就不把自己当外人看。
因为侄子要外出找工作,每天晚上,小周的爱人都会先煮好了饭,然后等客人回来。
结果常常是等了半天,他才会姗姗来迟地打来电话,说自己有事不回来吃饭了。
不仅如此,房间他也从来不收拾,换洗的衣服都是直接丢在一旁,然后没事就抱着手机埋头玩游戏,好像理所当然就会有人替他整理一样。
小周的爱人原本就家庭工作两头忙,现在变成还要多照顾一个人,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意见。
有好几次,小周看不过去了,也试着委婉地和侄子提意见,可结果却是,人家的反应比他还激动。
对他侄子而言,我把你当亲叔叔看,才随意了一点,你跟我计较这么多小事,就是明摆着在找借口催我搬走。
听到这些理直气壮的话,小周真的感觉自己有理说不清。
和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已经下定决心了,等帮他侄子找到租处后就让对方搬出去。
否则,再这样相处下去,问题肯定只会变得更严重。
那天聊到最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问我:“难道因为是亲戚,就连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都不需要有了吗?”
当然不是。
人与人相处,无论亲疏,以礼相待都是最基本的素养。
如果只心安理得地享受对方施与的善意与帮助,却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那么很显然,这不过是借熟人之名,行自私之实。
“太不把自己当外人”,实际上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
而长此以往,必定只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因为你对待他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人回应你的方式。
Part 2
事实上,真正有教养的人,心里都标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尺度,而这个尺度,就是对分寸感和界限感的把握。
张姐是我认识的一位职场前辈,拥有超级好人缘的她,不仅在生活中备受朋友的欢迎,工作中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是圈子里公认的“人气王”。
与张姐相处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因为她待人接物总是很有分寸,热情却不失周到。
即使和熟识的人在一起,对于一些私人的话题,她也只会点到即止地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也从不多问。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参加聚餐。
饭桌上,有人忽然提及一个过去的老同事听说对方离了婚,又生了病。
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把关于这个人的很多陈年旧事都议论了个遍。
唯有张姐从头到尾都不怎么发言,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如果不了解真实情况的话,还是不要对别人做太多评价。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张姐很早之前就知道对方生病的事了,还去看望过。吃惊之余,问她为什么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她笑笑,说:“再熟的朋友之间,也不应该随便谈及隐私。”
确实。
不以熟识为借口而忽视分寸,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礼仪。
熟不拘礼是一种随性,但懂得熟而不越界,不逾矩,才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
无论什么样的关系,要想维持好它,都离不开应有的界限感。
这不单是为人处世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是衡量一段关系能否走得长久的前提。
所谓将心比心,方得真心,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Part 3
细节见人品,处事显教养。
很多时候,对别人提出要求或是做出评价都很容易,难的是换位思考,回过身来查看自己的言行。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人,总是习惯拿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
觉得既然大家都这么熟了,就没必要在乎太多细节,结果却在无意间伤人又伤己。
其实,越是亲近的关系,越值得我们用心去维护和经营。
特别在熟人交流中,因为知根知底,更应该要注意有所顾忌,避免去随意碰触别人的隐私,也不要去揭别人的短处。
孔子《论语》中有一段话:
“见齐衰才,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意思就是说,见到服丧的人,即使是亲近者,也必定要改变神色,表示同情;
见到戴着礼帽的人和眼盲的人,即使是熟人,也要表示礼貌与友好。
在我看来,这段话很形象地道出了教养的本质。
因为一个人的教养,正是在于对他人的周到和体谅,而非以己度人。
他们懂得换位思考,能够想别人之所想,应别人之所急,并从中掌握人际关系的界限感。
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行为得当,不疏于礼。而这样的人,自然也最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世事洞明者,不以世故待人。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以礼相待,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