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
中国网财经消息,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全球肿瘤研究应用领域前沿热点之一。8月30日,在“肿瘤免疫时代来临,谁能从中获益?”公益讲座上,专家指出,在与癌症抗争的百余年历史中,新的抗癌手段相继问世。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抗癌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免疫治疗打开抗癌新大门
数据显示,癌症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170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达960万人。
来自澳大利亚的肿瘤内科专家、和睦家启望肿瘤中心医疗总监艾思田教授表示,免疫治疗的原理与放化疗直接杀伤癌细胞的思路不同,主要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国内患者往往对传统抗癌治疗“三驾马车”——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耳熟能详,对免疫治疗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认识。
据艾思田教授介绍,像其他抗癌治疗手段一样,免疫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一定对所有人都起效,目前尚无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统一‘金标准’,常用伴随诊断是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的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以及微卫星不稳定,具体到每位患者,需甄别使用。另外,有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不适合应用免疫治疗。”
2018年被称为中国免疫治疗元年,两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先后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和一线治疗后发生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这两个癌症一个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第一位,一个具有恶性程度高、转移率高、生存率低的特点。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介绍,免疫治疗相较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之一就是应答时间更持久,这意味着患者能从中获得更长的生存。CA209-003研究数据显示,既往接受过1至5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5年生存率提升至16%,相较既往数据提高了4倍,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存获益。“对于部分肺癌患者来讲,免疫治疗可能是真正使这一疾病成为慢性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率先落地肿瘤免疫治疗
当天,肿瘤科专家还介绍了免疫治疗的另一个优势,即相比化疗副作用更小,常见的发热、乏力、头晕等副作用对症处理后可逐步缓解,不影响治疗。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免疫治疗相关副反应,对规范化治疗和不良反应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齐长松、和睦家启望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医生田丽军和香港大学医学院邱宗想教授的案例分享,分别介绍了晚期胃癌、肺癌、肝细胞癌使用免疫治疗的情况。
齐长松表示,目前胃癌患者中有三类人群可以从免疫治疗单药中获益,一类微卫星高度不稳定人群,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测序的手段,明确患者是否属于这类型人群;第二类是EBV感染相关胃癌的人群,患者可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杂交技术判断是否属于这类人群;第三类是PD-L1高表达人群,胃癌高表达是指CPS大于等于10分,占所有胃癌比例20%-30%之间,患者可通过免疫组化的手段进行确认是否符合这一类。“除了这三类人群,其他胃癌患者由于没有免疫应答,导致从单药免疫治疗获益的概率非常低,但可以尝试联合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据艾思田教授介绍,自问世以来,免疫治疗已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获批,适应症涵盖胃癌、结直肠癌、头颈肿瘤、尿路上皮癌、淋巴瘤等十余种恶性肿瘤。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国际新药引进和自主研发步伐的加快,更多免疫治疗适应症有望在国内获批落地。
据了解,和睦家启望肿瘤中心是中国内地率先落地肿瘤免疫治疗的医疗机构之一,据启望肿瘤中心负责人、北京和睦家医院副院长郭颖介绍,和睦家开展免疫治疗,规范化的诊疗管理模式、多学科团队的成熟协作、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对医疗护理各方面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都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原标题:2018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1700万 专家:免疫治疗是近年抗癌领域又一重大突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