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消息,中国癌症晚期患者和家属的圈子里,正流传着一个美国大爷用“狗药”抗癌的“神奇”故事。
住在美国俄克拉马洲的Joe Tippens,被遥远的中国患者亲切地称为“乔大爷”。乔在社交账号和新闻媒体上自述,他罹患小细胞肺癌晚期被告知只剩三个月生命时,服用了5美元的兽用驱虫药——芬苯达唑(PanacurC),“像圣诞树一样”弥漫的肿瘤组织完全消失了。从2016年确诊至今,他已安全存活3年。
乔和很多癌症患者服用的芬苯达唑。
消息通过患者家属翻译后传到中国,这种兽用驱虫药成为众多癌症患者 “救命稻草”,大家聚集在一起,除了常规的疗法,也开始尝试芬苯达唑,互相分享合适的剂量和配方,彼此加油打气,形成一个日益扩大的芬苯达唑试药圈子。
正在美国攻读博士的习如,是“知乎”上最早获得乔的授权后翻译芬苯疗法的用户,因为在妈妈治疗卵巢透明细胞癌方法上的坚持,习如一度和亲属关系紧张,但她表示“愿赌服输”。据她估计,国内试药人数已经过万,“仅我在当群主或管理员的QQ群和微信群,合起来可能接近三千人了。”
据了解,芬苯达唑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的驱虫药物,目前并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并且,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包括乔在内所有声称芬苯抗癌有效的癌症患者,同时也都在使用其它常规的治疗手段,不能严格确定到底是哪一种治疗手段起了作用。
一位研究癌症创新疗法的医学教授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临床医师使用芬苯配方,涉及到非常严重的医学伦理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的。
还有省级肿瘤医院的医生告诉南都记者,不能无视日益扩大的芬苯达唑试药群体,如果药企不愿承受高昂的开发成本,不妨由医学会或公益基金等非商业组织对这类患者的实际用药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调查,从而评估后续进入临床研究的可能性。
异国“曙光”:美国乔大爷的神奇“药方”
习如所处的国内芬苯达唑试药圈子里,流传着乔大爷的抗癌故事和他的神奇“药方”。
乔在媒体上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抗癌故事。他在社交平台上设立专门的抗癌社群,公开自己的“药方”,接受大量媒体的采访,接听来自美国、欧洲多国和中国的电话,回复大量的邮件。虽然一直被指责给癌症患者带去虚假的希望,但他似乎对批评者不以为意,在博客上表示,“我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我做了不同的事情,当所有人都认为我应该死了,但我依然活着。”
Joe Tippens接受采访介绍自己的抗癌经验。
南都记者查阅发现,目前报道乔的故事的媒体主要有美国奥克拉荷马市的KOCO 5电视台和英国《每日邮报》,英美两国大型媒体大多没有跟进报道。
2016年,乔被诊断出患有小细胞肺癌。2017年1月,持续接受常规癌症治疗后,癌细胞还是蔓延到了全身,包括他的胃、颈、胰腺甚至骨头,“我的PET片就像点亮了一棵圣诞树”。 当时医生建议只剩三个月生命的他回家跟亲友道别,也许永远见不到孙子出生了。
乔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因此觉得已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于是决定尝试任何可能的治疗方法,甚至包括一种叫做芬苯达唑的狗用驱虫药。这位绝望的癌症患者在浏览母校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论坛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兽医发布的奇怪帖子:“如果你患有癌症或知道有人患癌,请告诉我。”这位兽医告诉乔,科学家们偶然发现一种狗用驱虫药似乎有抗癌效果,据说有晚期脑肿瘤患者靠这个药“使体内的癌细胞在六周内消失”。
乔被这个故事迷住了,他一边继续按肿瘤医生的建议接受药物临床试验,同时私下又按兽医的建议服用芬苯达唑。除了兽医推荐的芬苯之外,他还自己研究开出一个“处方”:芬苯达唑(连续3天每天1g,停用4天)、维生素E(每天400至800mg,每周7天)、姜黄素(每天600毫克,每周7天,每天2粒)、CBD油(每天25mg放在舌下,每周7天)。
乔说,三个月后,当他又一次接受PET扫描时,他惊讶地得知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没有肿瘤的迹象。2017年9月,再次接受扫描的乔,结果显示体内没有癌细胞,这次他告诉了自己的医生关于芬苯达唑的故事。
不过乔没办法向自己的肿瘤医生和其他质疑者证明,是“狗药”治好了他。因为在乔自己尝试的药方里,除了芬苯达唑,还有姜黄素、维生素和CBD油。同时他还接受了美国顶尖肿瘤医院安德森医院的一项临床试验。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药物临床试验的1100名患者中,Joe是唯一发现癌细胞被清除的患者。
乔的故事已经引起了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主席Stephen Prescott博士的注意,他表示自己正在研究有关芬苯达唑抗癌特性的案例研究报告。
尝试“狗药”:绝望下的无奈之举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报告统计了最新的全国癌症数据。报告指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即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分钟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在母亲确诊卵巢癌之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习如,觉得这个数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2018年3月底,母亲突发腹痛入院,术后病理结果是卵巢透明细胞癌1c1(术中破裂)。至此,习如开始了一系列的调研,从正规疗法到偏方,从中医偏方到西医,“这时候爸妈需要我的支持, 就像我小时候需要他们一样。”第二次化疗输液结束后,母亲对她说,“我觉得自己完了。”她深知一向积极要强的妈妈说出这样的话,求生意志已经很弱了,家庭处在危机的边缘。
这时她在病友群看到乔的博客信息,“我有个感觉,这就是我需要的方案。”她立刻下单了乔提及的四种成分,并和其它保健品一起寄回国。前两周她无视各种负面情绪,不停地说服母亲试药,“我把国外患者的治疗案例分享给她看了两周,讲清楚不尝试芬苯的话,前面也没有哪条路好走了。”
服用芬苯三天后,母亲表示胃口和精神有好转。两周后复查,指标向下掉了,“我们的治疗似乎看到了曙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服用芬苯的过程中,习如母亲也继续坚持常规的化疗。目前,这个家庭每个月花在癌症治疗的费用约为七千元,“贝伐一个月打三支,六千元左右,保健品这些一个月一千多也就够了。”
2018年11月,海浪的父亲被确诊恶性肿瘤肝癌,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家人决定放弃手术,开始尝试各种疗法。随后半年的中医疗法、靶向药物都起效甚微,肝部肿瘤不受控制地变大。
2019年5月初,海浪看到芬苯抗癌的消息便决定一试,“芬苯抗癌是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的,当时肿瘤正在疯长阶段,靶向药乐伐替尼都控制不住。”海浪表示,当月父亲使用靶向药联合芬苯达唑,肿瘤微长。
一些患者也会尝试国产的芬苯达唑。
一位省级肿瘤医院的医生告诉南都记者,在医学上,说明一种药物是否有效需要严格的临床试验,而且服用药物的人存在幸存者偏差,成功的人相对会更愿意出来宣传。
事实上,除了海浪、习如这样乐于出来讲述芬苯效果的患者家属,更多的是沉默的试药群体。热闹的芬苯疗效群内有一些沉寂的时刻,比如当有人说“妈妈下午走了,谢谢大家的解答和帮助,准备退群了,大家加油”,或者是“转药,用不上了”,群内的气氛会突然降到冰点,互相劝慰之后的长久沉默,需要下一位癌症患者家属入群咨询问题以后才能重新活跃起来。
抱团“取暖”:日益扩大的试药圈子和汉化的狗药配方
在QQ上搜索“芬苯”关键词,会出现四十多个群聊,最多的群有1530人,除了芬苯达唑疗法交流大群,还包括单一癌症类型的交流群,如胃癌群、食道癌群、肺癌群,也有芬苯达唑及乔的药方中其它保健品的代购群。群文件中包括部分群友治疗情况介绍,患者每天用药记录,其它具有抗癌作用的驱虫药,购买版本、渠道、方法、部分其它替代疗法等。
芬苯抗癌交流QQ群截图。
除了QQ群,还有大量的微信群和患者癌症论坛里,大家也在隐秘而热烈地讨论芬苯达唑。
“什么治疗都用不了,才来到这里”、“如果能有人吃的药有效,谁还会在这试动物药?”这是患者家属最主要的试药动机。试药群里不断有人加入,大家热烈地讨论芬苯达唑的功效及用量,商量哪种品牌最好,交流合适的代购渠道。在试药圈子里,大家一般不会使用“狗药抗癌”字眼,而更愿意使用“芬苯抗癌”进行内部沟通和对外传播。
在患者群内有一张表格,详细记录着乔服用的品牌与用法、国内的品牌和用法,以及每一种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
试药圈子里广为流传的表格。
积极的患者家属会在群内每天反馈药物用量和家属感受,“大家每天把用药的感受方法说出来,互相学习一下有好处”、“咱们这个群最大的好处应该是每个人把自己的实际用药及感受效果随时讲岀来,相互比较借鉴,实战得来经验。”
芬苯的副作用很明显,南都记者观察到,群内经常有人提到服用芬苯达唑以后会出现明显的头晕呕吐症状,“我妈妈吃了吐得厉害”、“父亲吃了三天后开始吐了”、“他说老是恶心头晕”、“还是厌食,老说菜有股什么难闻的味道”,这时候会有已经较长服药经验的群友出来回应,建议尝试调整药量或者服用止吐的药物,建议不要轻易放弃,多观察用药情况。
目前国产的芬苯达唑价格在20至50元左右,如果选择乔大爷版本的芬苯达唑,价格则是每包60至80元左右。习如本身就在美国读博,所以会直接买好寄回国,还有很多人为了严格遵循乔大爷的“药方”,也会从美国代购。
随着试药人群的扩大,电商平台上主营兽药的店铺,芬苯达唑的销量,明显高于其他同类型驱虫药。一款芬苯达唑药物的说明是,抗蠕虫药,用于畜禽线虫病和绦虫病。但是商品评论中夹杂着试药人群的犹豫和希望,“绝处逢生的希望,期待奇迹的到来”、“我还没敢用,正在等别人反馈的效果”、 “网传的配方买的,给家里人用的”、“抗癌的朋友,好像真的有些效果”。
海浪不讳言芬苯抗癌的圈子正在不断扩大,“如果有效能救命救人,老百姓都用得起,就是好事。”在父亲试药的100多天里,他见过效果非常好的,也见过完全无效的。他认为,有些人服用芬苯达唑后说效果不明显的,大都服用方法和剂量弄错了,当然也有很多人本身就是对芬苯不敏感的,服用后改善效果不多。
专家观点:无临床研究支持,抗癌疗效难辨
支持芬苯抗癌的观点最主要来自于2018年8月《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的一篇文献,文中提到,芬苯达唑可作为中度微管去稳定剂,通过调节多种细胞途径导致癌细胞死亡。研究人员认为,芬苯达唑可以损坏细胞蛋白酶功能,破坏癌细胞的代谢,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它也可以抑制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此外,芬苯达唑具有抗癌潜力的理论依据还来自2019年6月7日《分子》发表的一项研究。文章发现部分癌症发生的原因是,抑制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基因Mdm2和MdmX被过度表达。芬苯达唑可以提升P53的稳定性和转录能力,并且降低Mdm2和MdmX的表达,抑制癌细胞,恢复人体的正常运作。
但是,在南都记者采访的所有患癌家属和专家中,不管立场如何,都承认一点,即目前没有任何临床研究支持芬苯达唑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而动物实验距离临床试验,乃至成为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却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举不胜举。芬苯达唑是一种未经过临床试验的兽药,人吃兽药存在风险。
一位以癌症治疗药物为研究方向的医学院教授向南都记者介绍,任何一款抗癌药的上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试验,来充分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剂量、疗效等。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他指出,乔除了芬苯,同时也在使用其它的治疗手段,不能严格确定到底是哪一种治疗手段起了作用。乔之前使用了多个治疗方案,乔的方案有4种物质,所以无法判定是狗药单一成分起作用,需要研究乔的全部医疗记录,另外也需要用正规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才能知道芬苯达唑是否能治癌。
他同时强调,“乔所谓的‘癌症已治愈’说法不严谨,医学上的治愈指的是停药后5年仍然存活。”他认为现在下“治愈”的结论,为时尚早,乔是从2017年1月开始使用芬苯达唑,用药还不到三年。
一位癌症创新疗法方向的医学院教授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临床医师使用芬苯配方,涉及到非常严重的医学伦理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的。他认为,芬苯疗法本质上属于使用偏方,临床上医生绝对不可以使用,一旦出了医疗事故,医生不受法律保护,需要自行承担风险。
一位日常接触大量癌症患者的省级肿瘤医院的医生向南都记者表示,不提倡患者在没有临床试验数据支持的情况下使用芬苯抗癌,“很多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都对癌细胞有杀伤效果,但最终能在人体内产生疗效的却很少,主要是因为体内外生物微环境的不同。”他表示,所有给癌症患者使用的药物都经过I期的剂量爬坡试验和II~III期的有效性实验,否则难以保证其安全性。而且芬苯本身对人体肝肾功能可能产生损害,从而对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抗肿瘤药物的代谢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该医生表示,不能无视日益扩大的芬苯达唑试药群体,药厂单独驱动新药开发成本非常高,可以由肿瘤医学会或者公益基金会等非商业组织共同承担,把目前试药人群的用药情况和有效性、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从而评估其进入临床研究的价值。如果确实有效性极低且毒副反应严重,则应及时发布相关警示。
习如的父亲曾经试探性地问过妻子的主治医师,如何看待芬苯达唑的疗效,医生表示看到了相关的研究报告,自己不会干预家属行为,但患者需要小心肝功能受损。
目前母亲已经比较能接受芬苯的味道和副作用了,习如打算让她继续用下去。她在母亲确诊癌症的一年半里,最大的感悟是,“人类在复杂的生命系统面前恐怕还是处于集体无知的状态,随便提一个问题就是世界未解之谜了。”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诸未静
原标题:狗药抗癌传言背后:无临床研究支持的洋方子,与绝望尴尬的求生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