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闻-重庆晚报消息,趁着周末,和一群好邻居自驾出游,何其美哉。但28岁的杨宇刚一集合,心情就跌入谷底——领队的邻居拿出一沓免责声明要求大家依次签字。“很别扭啊,感觉大家从仗义互助的好邻居,瞬间变成按合同说话的生意人了。”
期待与邻居们出游
今年3月,杨宇搬进位于北部新区金开大道的新家。5月初,杨宇在邻居的邀请下,加入该栋楼的QQ群里。群里有不少年轻人,大家非常活跃,邻里之间需要什么帮助,群里立马有人响应。
“都说高楼阻隔了邻里,但网络打破了隔阂。”一位群友的这句话,被大家奉为经典,杨宇也为有这样一群好邻居而高兴。
杨宇说,之前群里的管理员、32岁的老宋就组织过邻居出游,自己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参加。这次9月初到阆中旅游,杨宇提前报了名。
“老宋有一辆七人座商务车,我们这次6个人出行,所有开销全部AA。”杨宇说,他对这次出行充满期待,为表诚意,他还预备了6个眼罩、护颈枕作为小礼物送大家。
出发前签免责声明
9月1日晚上7点,按照老宋的要求,6个人在小区中庭的亭子里先行集合。到达以后,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老宋发放了一份免责声明。
让杨宇尴尬的免责声明
杨宇说,这份声明中,有一条最让他感到寒心——“本次旅游属个人行为,因任何原因导致伤亡和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所产生的责任均自行承担,同行其他人不承担任何民事责任赔偿及其他法律责任。”
杨宇认为,他难以接受这种还没出游,就将彼此之间的关系合同化、陌生化的方式,但看到大家都默默阅读后签字,自己也只好跟着签了名。
别人点赞自己尴尬
杨宇说,这次出行的6人为5家人,一式两份的免责协议签完后,底单就被老宋送回其家里保存。
上车后,大家开始探讨这份免责协议,有邻居表扬这份声明想得周到,甚至还建议应该再附加一些细节,把方方面面都声明得更加细致。不过,也有人开玩笑说:“以后邻居们组织吃饭,最好也提前签个免责协议,免得谁拉肚子,还要找上来扯皮。”
杨宇实在听不下去,甚至想提前退出旅行,但又开不了口,便默然不语。到达目的地阆中后,杨宇多次主动放弃参与集体项目,总以自己想走一走为由独行,包里的小礼物自始至终也没拿出来,“反正都是合同关系。”
组织出游曾出扯皮事
昨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联系上此次出游的成员之一霍小姐,她和男友一起参与了此次出游。她说,开始看到这份声明时觉得是有些别扭,但后来男友安慰她要尊重集体决定,自己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听说他们每次出游都会签(免责声明)。”
随后,记者联系上免责声明的发起人老宋。他说,以前和驴友们一起出去旅游,一位驴友擅离团队摔伤了腿,大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救治,但其家属却赖着大家赔钱,“虽然最终那位驴友压住了家属,但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老宋表示,后来但凡他组织邻居出游,就会拟一份免责声明,“并不是要让大家互相戒备,而是希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这对所有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保护。”
记者调查
五成受访者认为有意义
一群熟人出去旅游,是否有必要签这种声明?昨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通过QQ群、微信、面访等方式采访了53名轨道交通一族,他们以80后、90后为主。其中,只有9名受访者表示,曾在和好友旅行前通过口头约定、群内探讨等方式进行过类似的免责声明。有趣的是,有27名受访者认为,这种书面免责声明很有意义,值得借鉴。
律师点评
需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责任
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张明强律师表示,如果这类声明的签署人,是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并且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那么这种声明是具有法律效应的。
但面对具体情况时,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责任。比如有些地方存在危险,但有队员不顾危险将大家带去,让大家置身于危险之中,而面对危险又不进行救助,那就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专家建议
签署声明注意方式技巧
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陈志林认为,这种声明,其实是大家法律意识觉醒、增强的体现。很多好友共同出游时,彼此之间毫无约定,没有遇到意外时皆大欢喜,一旦遇到事故,就容易在互相推卸责任中让关系变僵。
但在签署声明时也要注意技巧:
1、发起活动时,就提前告知需签署声明;
2、签订声明时,发起人可进行详细解释,避免误解;
3、可将声明底单交给中间人保管。
原标题:盼着与好邻居们出游,行前却被迫签免责声明 这位哥尴尬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