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水里长莼菜,地里种黄连,天上养蜜蜂,陈代树的门前屋后有个“水陆空”产业
02-22 07:13:1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0222072638_副本.jpg

莼菜老农陈代树

腊月二十八,室外气温6摄氏度,石柱县黄水镇万胜坝村田湾组大大小小的民房房顶上,前几天下的雪还没化完。

还不到避暑季,农民陈代树开的“泓玖利”农家乐没啥生意,房子大、人少,在农家乐“山庄”旁的一间偏房,燃起了熊熊炉火。“快来坐,暖和暖和。”陈代树招呼记者进屋围炉而坐,他说,农忙时,这间房是他炒莼菜的加工坊。

这间偏房,见证了老陈家莼菜从无到有,从“换大米”到出口创汇。在老陈的门前屋后,藏着一个“水陆空”产业,“水”是指莼菜,“陆”是指黄连,“空”则是养蜂。

门前屋后藏着“水陆空”产业

“老陈,你这个产业发展得了不得,可以说是水陆空齐头并进哟!”有人跟陈代树开起了玩笑。

“水陆空”一说,并非空穴来风,各有所指。以“水”为例,在老陈家门前,不足300米远的地方,就是种莼菜的水田,“一共有10多亩,每年3到9月,都忙不过来。”陈代树夫妇常常请人帮忙摘莼菜,最多的时候,要同时请十多个人下田。

时值冬天,田里只能看到一些灰色的莼菜苗。“我在尝试培育能够在冬季生长、采摘的莼菜。”陈代树给记者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几株已经长出嫩芽的莼菜苗,“连专家都下来了,针对莼菜在搞研究呢。我自己种了几十年,也在探索。”

在他的屋后,还有五六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黄连地,黄连在黄水历史悠久,即使陈代树已54岁,他也说不出黄连是从哪一代人开始种的。

除了黄连、莼菜,陈代树家的蜂箱也很有特色,蜂箱底下,放着一个倒置的大水桶,中间有孔。“这(倒置水桶)是防止害虫从土里爬出来偷食蜂蜜的!”陈代树笑着说,“水陆空”只是一个段子,最重要的是,能够在种植玉米、红苕以外,有更多的选择。

曾经用“水中人参”换大米

众所周知,石柱是我国黄连的原始产地,但是有“水中人参”美誉的莼菜,却并不是石柱原来有的。

石柱县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1986年,石柱农民从湖北利川带回莼菜种子,进行小面积试种。陈代树,就是那批“石柱农民”之一。

陈代树告诉记者,早些年,利川福宝山一带有人来黄水做工,“水中人参”传开。年轻时,陈代树是个“搞搞神(比较能折腾的人)”,心痒难耐,他辗转到福宝山一带,弄回种子,并开始模拟其原始生长环境进行培育。

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全世界只有石柱、湖北利川、杭州、韩国、日本等极少数地区有少量栽培。

“莼菜对水质、空气、土质等的要求极高,黄水恰好具备这些条件。”陈代树甚至认为,论适宜莼菜生长的环境,石柱黄水甚至在其它生长地之上。

那时,莼菜的种植,本身就是“秘密”,成功者寥寥。不过,这挡不住陈代树对莼菜的厚爱,“一斤莼菜,可以换十多斤大米。”陈代树说,自从种了莼菜,一家人就再也没为口粮发过愁。

事实上,莼菜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巨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对莼菜需求量很高。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未能认识其价值,连怎样食用都不清楚,更别提形成产业。

“虽然不愁衣食,但是那个时候,也并没有因为莼菜致富。”陈代树说。

莼菜出口次日可上日本餐桌

在陈代树的记忆里,莼菜让他“发财”,大概要从2005年开始。

“感受最明显、最直接的是,收莼菜的商人多了,价格上去了。”陈代树有十多亩莼菜田,收入不断增加。靠着莼菜的收益,他盖起了新房;后来,黄水发展避暑旅游,他投资70万元,打造了“泓玖利”农家乐。

也是从那年开始,石柱将莼菜确定为该县重点特色产业,连续多年投入大量资金,扶持莼菜加工企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从发展基地建设、莼田连片更新换代、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并推进莼菜科研项目产业链和品牌建设。

截至目前,石柱县已在黄水、冷水等6个乡镇种植莼菜1.3万亩,产量1.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是国内最大的莼菜生产出口基地。

“目前,我们这里正在打造以莼菜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首家莼菜农业公园!”陈代树给记者看了农业公园的模拟图,这也是他和村民们2018年关注的一件大事。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农业公园建成后,将拉动旅游增收5亿元。

陈代树告诉记者,现在,刚从水田里采摘的新鲜莼菜,经技术处理后,快速分拣包装送往重庆江北机场,甚至次日中午即可出现在日本餐桌上。

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滚滚的财富。据石柱县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石柱莼菜已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同时“海涟”商标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百年潘婆婆”“石柱莼”商标成功注册并投入使用,年出口莼菜700余吨,年创汇300余万美元。

■相关新闻

石柱黄连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莼菜,黄连也是陈代树家世传的一项产业。

石柱是我国黄连的原始产地,种植历史已有700多年。目前,石柱有19个乡镇、3万余户农户种植黄连,常年保持年5万余亩,年均新栽和收获黄连1万余亩,产量1800余吨,占全国的60%,全世界的40%。

石柱黄连通过了GAP认证的规范化种植基地,还获得了原产地域保护和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称号,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石柱黄连畅销全国,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