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西南首例 “机器人”主刀为口咽部肿瘤患者做手术
05-14 11:16:08 来源:上游新闻

QQ图片20180514111749_副本.jpg

△手术进行中

5月14日,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颌面头颈外科住院的张女士即将出院,她因为口咽部肿瘤入院手术,但这次为他主刀的是“机器人”,这也是西南地区首次用“机器人”开展这种手术方式。

科室首次尝试机器人手术

“特殊的开口器准备好了,0度和30度的镜头臂也准备好了,患者准备仰卧位,麻醉机放在患者脚边,麻醉管子要加长。怎样止血,还需要大家讨论下,最好是零出血。”5月4日,在颌面头颈外科会议室,科室主任何海涛与麻醉科等科室专家对手术方案进行了反复的讨论。3天后,何海涛将与同事们一起,完成该科室的第一例机器人手术。

5月6日早上9点,何海涛手术组开始准备,一切按预定计划实施,包括每一个细节:手术床位置的调整、患者体位的摆放、机器人器械的选择……因为很多程序都有别于其它科机器人手术,手术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对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和护士都是全新的尝试。

10时30分手术开始,11点手术结束,手术历时仅半个小时。记录显示,患者出血量不到5毫升。如果按传统方式手术,这样的手术出血量要40—50毫升,时间至少要40分钟。“为保证手术绝对安全,我们准备工作就用了1.5小时,而肿瘤完整切除其实只花了不到20分钟。”何海涛说。

机器人手术后患者恢复快

5月8日,上游新闻记者在病房见到了张女士,她恢复情况良好。除了麻醉插管有点不适,伤口几乎没有疼痛感。相比传统手术,“机器人”术后2天就能进食,第3天出院,张女士表示疼痛感几乎为零。

据悉,这也是西南地区首次用“机器人”开展这种手术。机器人手术并不稀奇,但为何颌面外科很少涉猎呢?据何海涛介绍,一方面是硬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颌面头颈外科本身的局限性。“就颌面头颈外科来说,手术空间小、位置深、结构复杂,机器臂缺乏触觉,所以机器人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对主刀医生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对解剖学结构的熟悉。”何海涛说,在多年的积累中,他也发现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机器人手术,只有口咽部、咽旁等位置较深的肿物切除才是机器人手术最佳的适应症。之所以给张女士用机器人手术,是因为她各方面条件适合。

“对颌面头颈外科的医生来说,经口腔机器人手术有难度,且该技术在国内刚开展不久,无现存的经验可借鉴。但对患者来说,相比传统手术,机器人手术的创伤面小,病人的痛苦会减少很多,康复时间也缩短很多。从学科发展层面来说,机器人手术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