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解局!成渝城市群的使命与雄心
06-13 15:00:24 来源:两江观察公众号


▲城市车流

两江观察公众号消息,最近看到一个段子:到粤港澳大湾区跑一趟需要四个车牌:香港牌,澳门牌,广州牌(广州限外),深圳牌(深圳限外)。掐指一算,大湾区能开车畅行无阻的人只剩下马化腾了吧?

看到这个段子,我却笑不出来,因为随即意识到一个问题:

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达10万亿元,尚且有如此多的“墙”需要拆掉,恰恰说明城市群战略的纵深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而2016年颁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成渝城市群现在还好吗?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再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最有希望升级为国家战略的第四个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相关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炒热。

3年多来,各方的认识已经很深刻,对自身的问题也讲得很透彻了,但具体怎么破局、战略怎么落地,多少还有一些茫然。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考察,在肯定重庆各项工作的同时也提了几点新希望:

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此外,总书记还再次重申了党中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重大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重大利好振奋人心!“三个作用”和西部大开发迎来20周年,对于正在谋求打开新局面的成渝城市群来说,可谓是迎来了难得的战略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拆墙”

粤港澳大湾区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老大”还是长三角:26座城市经济总量2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印度。

长三角经济体量更大,城市群格局也更完善:核心城市上海经济总量3万亿元,苏州近2万亿元,杭州、南京、无锡、宁波早已迈入“万亿俱乐部”,5000亿元以上的还有一大堆。如此严密的城市梯度、完善的产业布局,中国无出其右。

粤港澳大湾区则不同:除了广州和深圳两个2万亿元的排头兵外,只剩下1万亿元的佛山、8000亿元的东莞,其余诸多城市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

事实上,大湾区有三个关税区、三个货币区、两种制度,货物、服务、资本、人员、信息在各城之间的流动颇多掣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大湾区最紧迫的事情是什么呢?拆墙!也就是破除各种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藩篱,实现珠三角和港澳真正的协同发展。

本文开头的那个段子,其实就说明了“拆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圳夜景 

待破局

成渝城市群的“双核”成都、重庆经济体量并不小,重庆破2万亿元,成都1.5万亿元,但二者之间的300多公里地带却没有形成产业走廊,城市群经济总量第三的绵阳只有2300多亿元,尚且不如粤东粤西的欠发达城市。

国务院2016年通过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经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核心城市背向发展

在城市群国家战略出台之前,站在成都的角度,必然是首先考虑成都平原的绵阳、德阳、眉山、乐山的发展,打造成都平原经济区,然后才能兼顾川东。而站在重庆的角度则是先强化主城区这个核心,然后才能考虑辐射渝西。

于是,四川纳入成渝城市群的15个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向东递减,重庆纳入成渝城市群的29个县区人群地区生产总值向西递减。如此一来,两个核心城市的生产要素流动方向相悖,二者之间如何能孕育出像样的“老三、老四”呢?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把这个战略方向掉了过来,双方意识到相向而行才能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都重大项目向东布局,比如天府新机场布局在简阳、天府奥体城加快推进。重庆科学城等大项目计划布局在渝西,渝西片区成为了重庆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2018年贡献了重庆超过30%的工业增长。

但二者之间,明显还缺乏一个能吸引生产要素加快向“塌陷的中部”聚集的加速器。而这,也成为成渝城市群破局的关键所在。

找答案

突破口何在?我们不妨从大湾区这份“活攻略”中找答案。

关键词一:2小时交通圈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国内仅有长三角可以媲美。在原有的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网络的基础上,大湾区近几年又做了几个大动作:修了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同时将高铁提速到350公里,交通的互联互通立体网逐步成型。

大湾区为了彻底打破空间距离对生产要素流通的限制,把整个“广东+港澳”的通勤半径压缩到了2小时内。

成渝两地之间目前高铁通勤仅需1.5小时,但通行车次频率远不如大湾区,城市群的很多城市还没有被纳入2小时通勤半径。尽管成渝中线高铁已纳入规划,但整个城市群的交通效率显然还不足以支撑发展愿景

交通是成渝城市群崛起的根基。这方面既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投入,又要提前谋划、着眼城市群的产业布局路线图。高等级交通,将是成渝城市群发展提速的第一个引擎。

▲港珠澳大桥

关键词二:全球新型产业转移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转移曾经造就了广深都市圈的崛起。

1978年之前,整个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改革开放后,香港制造业苦于成本压力纷纷向内地转移。到1980年代末,从广州到香港的160多公里路段上,沿线村镇已是连片的工厂。

进入21世纪,香港的服务业已经占国民经济的90%,而广东的传统产业仍在不断转移。过去10年,广东“腾笼换鸟”,通过产业转移工业园把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重化工业转移到粤东西北的欠发达地区,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

大湾区的产业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成全球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成渝是西部唯一的人口密集区,对产业转移的承接条件也得天独厚。比如被誉为“机床行业保时捷”的德国埃斯维机床落户重庆永川高新区,两江新区、永川、江津、璧山、大足等地布局氢能源、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则优先承接电子信息、医药、轻工、化工、轨道交通等产业转移落户。但这些项目布局在成渝中间地带的并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成渝当前急需的产业转移并不是传统制造业的物理位置迁移,而是和大湾区一样,应该是新兴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迁移和升级。

随着人口红利期的逐渐结束、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从东部转移过来的“夕阳产业”对成渝意义不大。成渝应把目光从传统制造业投向更广的领域,“中部塌陷区”的产业结构才能若干年内不落后、甚至领跑都市圈。

▲大湾区建设“七大重点”

关键词三:打破无形之墙

大湾区的物理空间被大海和珠江割裂,所以需要高等级交通去征服天堑。大湾区的城市定位也相对清晰:香港作为金融中心、深圳作为科创中心、广州作为商贸中心、澳门作为休闲中心,但还是有一堵堵无形的墙——三个关税区、三个货币区、两种制度,有太多鸿沟需要填平。

重庆和成都之间的山脉也不难征服,难的是在成渝城市群建立起一个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里面,有大量的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的条款,从行政、金融、规划、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谋划湾区的协同效应。

在这方面上,长三角城市群值得学习。长三角城市群有一个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在城市群构建同城效应。成渝之间仍存在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大于合作的问题,城市群的整体规划机构和机制都亟待建立。

成渝城市群要在中部打造第三城、第四城,需要找准阵地,打造成渝合作新平台。比如在次级中心城市设立示范区,集中“两核”的优势资源打造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亮点。只有把切实的措施落地,两地“相向而行”的抱团战略才会更加深入人心,进而从共识走向行动自觉。

▲重庆夜景

关键词四:合力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还要求重庆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这是对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定位的又一升华。

西部要深化改革,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唯一城市群责无旁贷。西部要继续开放,成渝也应是先锋模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欧班列共开行6300余列,而发自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3000列左右,占全年中欧班列总开行量近50%,覆盖范围已拓展至河内、汉堡、明斯克、维也纳等境外数10个站点。

成渝城市群从内陆腹地,逐渐转型为开放前沿,是我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当然,这对成渝两地的协同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共建新的外向型经济平台,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这是下一步川渝两地需要解决的问题。

▲成渝城市群示意图

使命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但“国家级城市群”必须是: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的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客观来说,这个目标在2020年完全实现还有难度。2018年,两地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掀开了合作新篇章。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到2022年,成渝城市群呈现新格局。

在交通上,成渝地区铁路建设规划批复下来的8条铁路将陆续建成,实现成渝次级中心城市之间2小时到达,也就是达到或接近大湾区的城际通勤水平。

在此基础上,过去过于集聚化的成都(GDP占四川省37%)将把诸多非核心功能疏解到龙泉山脉以东。成都天府新机场落户简阳,与重庆一步之遥;成都地铁18号线向东延伸到与重庆接壤的资阳;重庆高铁西站运营,计划落子西区的科学城有望形成西部智谷。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和重庆市有关部门密集对接,召开了多个有关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的研究专题会。同时,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也在对成渝城市群发展展开相关调研。

此外,重庆市发改委还公布,两省市已完成《行动计划》2018年度重点任务25项,包含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开放通道、平台建设、创新协作、市场融合、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目前双方正在继续推进落实川渝合作行动计划。


随着沿海外向型经济渐遇瓶颈,成渝城市群内陆大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又赋予了成渝新的历史使命,一个崭新的成渝城市群呼之欲出。

展望

有分析指出,成渝城市群不仅有人口基础、科研技术水平、优质医疗资源,还有流淌在巴蜀大地的历史文化。这是成渝城市群得天独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明确提出了要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

▲成渝城市群位置突出

中国有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群。目前,京津冀、大湾区都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拿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规划纲要。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新一轮长三角规划出台,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川渝两地的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正在积极推动成渝城市群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

现在,种种迹象表明成渝“有戏”了。发改委这份文件将“成渝城市群”放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

看到了吧——成渝城市群单独有一段话来表述,而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反而一笔带过,因为这三个说得太多了,不用再说什么。成渝是老四,这个地位非常稳固。梦想照进现实,妥妥的。

而从区域发展的大格局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组合起来像一把弓箭,成为中国未来崛起的关键。

可以预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规划在即、内陆开放向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西部成为开放前沿、川渝项目合作利好不断……成渝城市群迎来高光时刻将会成为大概率事件!

原标题:【观潮】解局!成渝城市群的使命与雄心(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