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新闻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小编从大足石刻研究院得到了一张弥足珍贵的馆藏照片。该照片拍摄于1940年,拍摄者为中国营造学社考察团成员梁思成、刘敦桢等。然而,小编发现,照片中卧佛头部下方的一尊造像为武官形象,和如今卧佛造像中的“文官形象”差距甚远。
而一张1984年拍摄的照片中显示,此时的造像已经是“文官”形象。从1940年-1984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编联系到了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
据陈卉丽介绍,工作人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1979年,卧佛造像中原来的武将像整个头都已经残缺风化了,工匠师们进行了一次修缮。
由于那个年代没有文物保护理念的约束,也没有找到1940年营造学社来大足考察时的照片作为修复依据,所以在整个修复工作中,更多的是凭着修复人员对造像的一种理解以及自己的审美进行。
“这也是当时的时代、环境所决定的,这与现代的文物修复理念完全不同。”陈卉丽说,由于造像已经是这样一个形象了,加之宝顶山石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先后进行了几次修复,拍摄于1940年的照片也不一定完全就是宋代的样子。因此,在此次修缮工程中,只会进行现状保护,做好档案记录,维持文物的真实性,不会恢复成1940年以前的样子。
谈到卧佛造像中的两根云纹柱的修复,陈卉丽说,佛教经典中有明确记载,释迦牟尼是在两棵桫椤树下涅槃的。而之前的一次修复中,同样由于没有文物保护理念的约束,工匠师将卧佛造像中的两颗桫椤树修复成了两根云纹柱。对此,以后还将召开专家会进行讨论,到底要不要恢复成原有的桫椤树,等到专家们统一意见后最终才会确定。
(图片来源于大足石刻研究院)
原标题:【专家解密】“武将”变“文官”,背后原因不简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