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村里的分红,张定英觉得不可思议。
今年6月,在云阳泥溪镇协合村的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她领到近千元分红。
协合村的这个大改变,发生在城里来的“第一书记”罗强驻村之后。
党支部书记说“不想搞了”
△罗强走村入户了解情况。
在罗强驻村之前,2017年8月,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曾派人前往协合村摸底。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协合村党支部书记石廷久直言:“我不想搞了,搞不下去了……”
当时的协合村一穷二白,连像样的路都没有,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别说其他的,开个会村干部都来不齐。”石廷久说起过去,无奈写在脸上,“根本就没有干事创业的氛围!”
石廷久还提到一件恼火事,村里面的干部都不会玩电脑,想写个材料都“脑壳痛”。
2017年9月,轨道集团经营中心的团委副书记罗强被派到协合村任“第一书记”。在他来之后,通过建章立制和开展教育培训,村干部紧紧拧成一股绳。
罗强说也没什么秘诀,起初他常常和村干部交心谈愿景,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共识,建立与村干部和当地村民的感情。
“现在比过去好了90%。”石廷久说,现在的村干部还是原班人马,干起事来与过去完全是两个样子。
他尤其骄傲的是,村里民主生活会开得好,谁的工作职责不到位都可以“摆出来”,甚至会上都可以相互批评,再一起想办法。
“会上研究的问题,商量好办法就马上办,不能拖拉!”
在抓党建工作中,罗强创新推进村干部值班制度,制定《协合村工作制度汇编》,完善各类制度、会议流程,建立相关台账,及时解决村内问题。
谈起村里的变化,石廷久粗略算了一笔账,村集体经济今年预计有20多万元的利润。这个数字让他很惊喜,毕竟他当18年党支部书记,头一次见村集体经济有这么多钱。
“原来是搞不下去,现在越搞越有希望!”石廷久说。
城里来的第一书记能干啥?
提及“第一书记”罗强,石廷久回忆起罗强初到村里的情景。
“他进村的时候,他父亲也跟着来了的。”石廷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罗强从小生活在重庆主城,到协合村驻村的时候,他的孩子才刚满1岁。
当时,在石廷久眼里,30来岁的罗强还是个孩子。
“我的娃儿比他小4岁。”石廷久当时的看法,罗强是从城里到农村来吃苦锻炼,没指望他能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
“我还跟他爹聊会照顾他,结果是他来照顾我们全村。”
同样,村主任许安术也不看好罗强。
采访时,他拍了拍一旁的罗强笑着说:“当时听说派了个长在城头的年轻人来扶贫,当时觉得简直是在开玩笑。”
可没用半年时间,罗强就石廷久刮目相看。
“不是娇生惯养长大的!”石廷久说,罗强一样能下田为贫困户打谷子。
第一书记兼职音乐老师
△罗强在村小为孩子们上音乐课。
罗强刚进村时,连同村干部都当他是“外来户”。在成为村里人之前,罗强确实捱过了一段煎熬期。
“刚来时已是傍晚,就地坝边有一盏灯。”罗强回忆说,“风也吹得大,有点悲凉,不晓得接下来工作怎么搞。”
罗强想办法接近村民,可与村民交流起却十分困难,尤其不理解一些土语。他尽可能更多地参加一些村民会、院坝会等。
协合村村委会在一个半山腰上,与村上的小学正好同在一个大院。一共29个学生,有一、三、五三个不同年级,有几个还是幼儿园年龄段。
他敏感地发现,学校只有书声朗朗,却听不到歌声绕梁。
“教啥音乐课哟,我们自己鸭子喉咙一个,教学生唱歌,好笑人哦!”老师打趣说。
于是,罗强从那时起就主动走进课堂,从最基本的“哆来咪法索”教起,每周抽时间上两节音乐课,一直坚持到现在。
到现在,这些从未与音乐打过交道的山里娃,先后会唱《童年》《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声与微笑》《歌唱祖国》等30多首歌曲。
“老师”备受当地村民遵崇,渐渐地村民和他亲近起来。村里年龄大的老人,现在都习惯开口喊他“娃儿”。
罗强有时走访农户调研、摸情况,有学生的村民主动将“罗老师”请进家门,聊起来总有说不完的话。
渐渐地,全村29个贫困户,他像走亲戚一样随便,去了一次又一次。
村民分红前一晚惊喜难眠
△罗强在村里的黑木耳基地了解情况
在全村“走亲戚”的过程中,罗强也在一门心思盘算产业。
“我像被关在牛圈的牛,经济头脑赶他差一大截!”石廷久打趣说自己是“乡巴佬”,“他解决问题的思路硬是不一样!”
协合村地处潭獐峡风景核心区,“南三峡”“吴家洞”就在该村境内,从村口可“俯瞰万仞大峡谷,畅游千亩百花园”。
通过与当地干部共同探索,并邀请重庆市轨道集团专家院士赴协合村进行实地考察,为村子找到一条“农旅结合、药旅结合”的新路子。
根据牡丹花可供观赏又可入药的特征,该村种植了一片占地500余亩的牡丹园,并间种软籽石榴200亩、黑花生170亩。此外还有黑木耳、乌梅园、中蜂养殖等。
牡丹园区采取“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集体有收入,农户可分红。
在旅游观光、定向采购、网点销售的支持下,村集体经济有了盈利。
今年6月底,在协合村举办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按照人头200多元分红,村民张定英一家领到近千元。
“这是头一次分红领钱,昨晚上一晚没睡着。”领到钱的张定英,紧紧握着罗强的双手道谢。
除了分红之外,村里有60多人在家门口的产业地打工。“才算了一下,一个乌梅园要开出60万元工资。”石廷久说,有的一家两个人干,这一下要拿两三万元。
罗强利用产业补助,鼓励17户在家贫困户发展蔬菜、牛、羊、猪、土鸡等到户特色经济。
如今,牡丹园区种植的白牡丹、红牡丹、二桥等牡丹花每到春天便竞相开放,园区内的软籽石榴也渐成规模。
“有花自然香,不怕没人来。”协合村村支书石延久说。
同时,罗强和工作队还争取到银行捐赠的50多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协合村教学点附属楼建设和教学设施添置。
村里亮起了太阳能路灯
罗强驻村之前,协合村的基础设施薄弱,石廷久概括为“一条主干道、一座桥”。到现在,村里的路网建设、渠堰整治、饮水管网等大不一样。
“村里有路灯了哟!”石廷久说起有些骄傲,“有几个农村有路灯的?我们的是太阳能的哦,不要电费!”
协合村组级公路上的86根路灯,也是罗强向“娘家”轨道集团争取的资金。现在到晚上,村民在主马路上走不需要打电筒、火把了。
夏天的时候,村里许家湾的小坝子上,村民借着路灯唱歌跳舞。
“城里跳坝坝舞,我们乡下也跳!”石廷久说,“罗书记说要提倡村民搞文娱活动,比打麻将好!”
采访当天上午,罗强正忙着张罗美丽宜居村庄项目。这是他为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向中国银行重庆分行争取的建设项目,通过一个院落的打造形成一个示范点。
“周边要建个活动广场,还建个乌梅示范点。”罗强说。
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老人有时问他:“娃儿,你会不会走啊?以后会不会忘了我们这个山沟沟?”
今年9月,罗强驻村已经满两年。
然而,罗强选择继续留下吃苦。“村里的各项事业才刚刚起步,得留下来继续干,才不辜负村民们喊我这声‘娃儿’。”罗强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肖和坤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