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官方纷纷公布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多家App平台设置“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服务,毯式追踪密切接触者,最大限度阻断疫情的传播扩散。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疫情防控界的“福尔摩斯”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吴彩霞和值班医生打手势确认情况
2月12日,黔江区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吴彩霞和她的两名队友一起,来到了黔江片区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医院,着手调查一起疑似病例的活动轨迹。
打开局面的手段
△吴彩霞和两名队友到隔离病房了解情况
当日下午,疾控中心的三名工作人员:吴彩霞、姚凤和秦宪华提着一个医疗物资箱,走入医院五楼的疑似病例隔离病房,他们今天来调查一例疑似病例的活动轨迹。
医疗物资箱里有让他们“全副武装”的口罩、隔离服、护目镜等防护设备,也有登记信息使用的笔记本和表格。表格上标有日期、路线、同行人员、交通工具、是否与其他人接触等栏目,方便记录。
“你好,我是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您现在状况怎么样?”这是姚凤走进病房后例行的开场白。在病人讲述自己的情况时,她会认真聆听,并且加以询问。但这并不是她到来的目的,只是她打开聊天的手段。
“如果直接开始询问活动轨迹,是难以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姚凤表示,先从病情了解入手,打开话题,一是能让自己判断病人的发病时间,病情变化,心里有个底;二是能够打开话题,顺着话题聊下去。
调查的过程
△调查病人活动轨迹
在姚凤的对话过程中,吴彩霞拿着表格在一旁细心记录,有不清楚的地方,她也会插嘴问上一两句。
乘坐了哪些交通工具,是否还存有电子或纸质发票、几点钟到的机场或车站、出发和到达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途中和哪些人有交流.....和哪些人聚了餐、在哪里吃饭、几点几分到场?病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发病征兆、是否去过药店和医院……
这是一个耐心和细心博弈的过程,吴彩霞尽量记录下精准的时间、地点,和病人能够提供的所有接触人的电话号码,在那之后,他们会一个个打过去核实、补充,尽力将场景还原的更加完整,并且询问更多接触者的联系方式。
他们的目标,在于让时间脉络更加清晰,追溯病人的详细行程,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细节。必要的时候,也会寻求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帮助。
案例的背后
△查看病人活动轨迹
2月7日,据 @平安黔江消息:黔江区发现2例确诊病例,现寻找可能接触者,为了您和他人身体健康,无论您有无症状,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同一车厢火车、同一航班飞机、同一时点同一地点就餐等有可能接触的人员,都请主动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联系。并附有该2例确诊病例乘坐的交通工具、聚会地点以及时间等详细信息。
公布的内容简明扼要,但是调查的工作却往往无比繁杂。“调查起来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有些病人活动轨迹简单、记忆清晰,处理起来就相对快速,但是有些病人活动轨迹复杂,记忆模糊,那么工作量会变得非常巨大,而且困难。”黔江区疾控中心副主任蒋敏说。
很多病人难以理清这段时间的活动脉络,或者处于紧张、恐惧状态,记忆模糊,不愿意吐露实情,这就需要他们的帮忙梳理。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时间脉络,从发病征兆的节点开始推算,一般向前推算14天,向后推算至当前。
存在的价值
△整理当日的查询结果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区疾控中心成立了4支流行病学调查小组,每组3人,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责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每例患者的活动轨迹。
为什么要细化到每一个时间和地点?蒋敏说,流行病学调查如同公安破案,通过各种线索进行调查排摸,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例举:当某病人表示曾经住过某个酒店,那么我们需要通过酒店了解去过该房间的人员、同层居住的人员、酒店是否使用中央空调等等。通过一系列详细的信息,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掌握病人的活动轨迹,尽快搜索出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以便尽快采取医学隔离观察等措施来阻断疾病的传播。同时,科学指导酒店对病人待过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
“其目的在于:通过我们周密详尽的调查,掌握患者的发病和就诊情况、身体状况及活动轨迹,从而推断出可能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来源,及时发现并管理密切接触者。同时,对病人可能造成传染的地方,及时开展消毒处理。”蒋敏表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是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环节。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 张皓 摄影 李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