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群里很多人都在转发这种扫码领红包的图片。
“扫码就能领红包,每人每日可领最高99元”,而且只要是支持支付宝结账的店面都可以直接使用……
小编的各种群聊以及朋友圈都被刷屏了……我们办公室也是扫得不亦乐乎。
就在大家扫码扫得正欢的时候,有人发了这么一张截图:
“支付密码被改,还被转走了两千多……”这张图在微信群传开了,天天扫红包的小编也懵了:这红包还能扫不?
支付宝辟谣:扫码不会盗取密码
记者随后欲向截图者求证,但始终未找到截图中的受害人。而且记者发现,声称被骗的对话截图出现在各大群内,重复率有些高,大家都声称是自己朋友的亲身经历。
这时候,支付宝官方也坐不住了,出来辟谣称:活动是官方的,扫码不会盗取密码。
随后,记者拨打了支付宝的客服电话再次求证。
小编在网上随手搜了一下,发现有网友手气特别好,扫到了666……
刚刚!我又扫了一盘……
(行吧,万水千山总是情,1角5毛都得行)
所以,只要你是通过官方途径扫码,就没得问题哒!
网警:尚未有报警
技术未能实现
记者也向网警进行了咨询,得到的回答是,尚未接到该事件的报警。
通过扫描一个二维码,是不是就可以把用户的钱从账户中转走了?有没有这样的技术支撑呢?
手机工程师凌辉表示,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扫码就获取密码或者把钱转走,这基本是不存在的,但是后续的,要求填写资料,点一下别的链接,这个就要谨慎了。
也就是说,现阶段,通过扫一扫二维码直接把钱转走,还不能实现。
往往都需要通过后续步骤才能完成。
但是小编在这里郑重提醒大家:陌生的二维码最好不要扫!
扫码支付并不是没有风险,消费者在扫码支付时还要留个心眼!
小编来说说那些条码支付的诈骗手段,帮助大家守住自己的钱包。
一、静态条码被“调包”
目前,部分特约商户(小微商户)基于降低综合成本的角度考虑,使用静态条码作为收款码、或商品订单信息载体等。但静态条码因其自身属性特点,容易被调换,客户如果扫描不法分子调换的条码进行支付,资金将付给不法分子,导致商户无法收到钱款。
二、利用收款码伪造生活费用催缴通知、交通罚单等
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图省事的心理和有时存在粗心大意的情况,基于日常生活消费、公共事业缴费(水、电、燃气费等)、交通违章发单缴费等应用场景,编造虚假的缴费信息通知或提示,同时放置或印制伪造的条码,误导客户扫描伪码,实施欺诈。
针对此类问题,建议广大用户不要见码就扫,在收到水费、电费、罚单等收款通知后,先通过电话等方式谨慎核实收款者身份,避免被不法分子借机骗取资金。
资料图
三、条码中嵌入木马病毒程序
扫描后资金被盗刷或个人信息被窃取
不法分子将木马病毒程序嵌入到其生成的条码当中,客户一旦误扫了此类条码,手机就可能中毒或被他人控制,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等风险问题发生。
四、诱骗消费者发送付款码后迅速实施盗刷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消费者不熟悉收款码和付款码的具体功能,以金钱或物质奖励、优惠等诱导消费者向其发送付款码,之后迅速实施盗刷。
五、虚假网店发来收款条码进行支付实施欺诈
在网购过程中,存在不法商户在消费者支付环节骗取其使用购物平台监控外的扫码方式进行付款,一旦消费者扫描不法商户发来的收款码进行支付,钱款将直接进入不法商户账户中,原本“收到货物才确认付款”的交易担保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除了上述骗局手段之外,近来还有利用小礼品等奖励诱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注册,变相搜集个人身份信息的不法分子出没……
消费者还得不断提升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几则防骗小贴士:
1、网购应该尽量选择信誉度较高的正规商户,不要轻信陌生人发送的链接、压缩包、图片和二维码等。
2、谨防“山寨”应用软件,在扫码前一定要确认二维码出自正规网站,一些发布在来历不明网站上的二维码最好不要扫,更不要点开链接或下载安装。
3、在移动终端安装杀毒软件等相应的防护程序,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和删除。
4、不要轻易截图付款码,发给陌生人需特别谨慎,网络交易不要轻易选择这种方式。
5、一定要设置支付密码和限额,这样即使手机被盗,账户里的钱也不会轻易被人转走。
综合自:人民网微信公号、新京报微信公号、新华视点微信公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