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挖挖哇| “中国画”的11个未解之谜!
    01-07 10:04:31 来源:CCTV4国宝档案微信公号

    CCTV4国宝档案微信公号消息,“中国画”概念,自从出现那天起似乎一直就未从理论上真正搞清楚,否则为什么会久久争论不休呢?

    岩画

    1 从历史说不清楚

    不少人总爱说中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凡中国绘画史都会从岩画、洞窟壁画、彩陶、汉帛画、汉画像砖、汉代漆画,庙窟壁画……谈起。但是,在某些人強调“中国画”的纯正的时候,潜意识中却往往是狭限于传统文人画那个形态。把“文人画”作为唯一个的宗脉,就实际上阉割了中国画的传统。

    彩陶

    “中国画”和 “中国绘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史论将1840年(清末或至民国)以前的绘画统称为“古画”,在宣纸、绢帛上画的称为“丹青”,并无“中国画”的称谓。曾经所称的 “国画”、 “国医”、 “国术”、 “国剧”、 “国乐”等,后都被改掉。今称的中国画,在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称为“彩墨画” 。

    徐悲鸿作品

    2、从哲学和科学说不清楚

    曾有一种说法:西方绘画“是科学的”,中国画“是哲学的”。甚至有说“中国画的发展是往科学的反方向奔跑”。也正由此,某些“名家”“大家”那以周易、儒道禅等古典哲学长篇大套“高深”的、模棱兩可的玄虚理论,读得让人头疼,而对创作实际却毫无意义,只是唬得可怜的门生们或行外人一头雾水。

    有人界定“中国画”,从理论上排斥来自西方的结构、比例、透视、色彩、造型、解剖、结构或光影等。中国绘画或许对解剖透视和光学规律曾处于不自觉状态,但实际上,除了有意的夸张变形以外,也无法背离这些科学规律。中国画进入现当代艺术史期后,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已经成为其內在的科学依範,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实际上都难以背离。“写意”“意象”大概就是被认为“不科学”或“往科学的反方向奔跑”的形态,其实它“写”的那个“意”,就是属性于形的科学内核,違背或不切,那个“意”就怕不是“形神兼备”的了,许多粗劣的写意画正是如此。

    八大山人作品

    3、从线条和块面说不清楚

    另外还流行一种说法,“中国画的特征是线条,西方绘画的特征是块面”,说“线条是中国画的底线”、“线、点是中国画的核心元素”。

    其实,“线条”並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只是一种语言存在或艺术存在。虽然几何学和绘画中都有点、线、面的概念,並且纳入了形式美法则的范畴,但从哲学和科学的意义上,线条和“二维”一样,都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抽象和假设。画儿上的一块墨色称其为面,同时也可以说是一条短线。凡客观存在的,包括画面上的“线”也是有宽度厚度的,严格意义上都是体。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尽管中西绘画对线条和块面有所偏重,但用它來界分其根本质态,很难切割清楚。

    4、从“意象、写意”说不清楚

    多年盛行的最典型的说法是:“西方绘画是具象的,中国画是意象的;西方绘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写意的。”说中国画“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写意性”;“中国画本质就是写意精神”;“写意精神”是中国画“学术性的精髓”;还有人担心乃至批评当前的“工笔化倾向”;呼吁“中国画要回归写意”“重振写意精神”……。人们还熟知苏东坡的名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齐白石人物画

    当然,“意象、写意” 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冠名的语符,毕竟还是有其摸糊的共识性所指的。所谓意象,当指画家不絯于客观物象的特征或主观再造之象,亦或是不画 “白马”而画“马”,由之可及老子的“大象无形”。然而,即使以此为据去对比西方表现主义和毕加索等人的绘画作品……,中国画的“意象”和“写意精神”,也并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它也很难作为独有的特征來定义“中国画”。

    当今工笔花鸟

    5、从笔墨说不清楚

    不少人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自从1998年张仃先生针对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写了《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以后,争论就一直不断。

    无论从狭义还是从广义来说,“笔墨”关系实际都是“笔色”关系(包括泼拓之类的特技)。它是书画家的艺术心迹通过手的把控,产生出的颜色的点线面构合及律动状态。这样的“控制过程”是存在于所有绘画之中的,由此,你不能说油画的笔触、用色技巧和素描、速写等的技巧不属于“笔墨”范畴。所谓“焦墨焦彩”本性上也不外是毛笔“素描、速写”而已。你说你的“笔墨”有内涵,西画的“笔墨”就没有内涵吗?有人所称的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笔墨独特性”,是以写意性、意象性作思想内核的,但若如前述,中西绘画在写实、写意、意象上难界瓜葛,强调其独特性也会失去支撑。

    吴冠中作品

    没必要用“笔墨”把中西绘画的“隔阂”绝对化乃至玄虚化,艺理之间往往是相通的,像徐悲鸿、吴冠中那样油画“国画”兼擅的画家也不鲜见。说当今工笔画缺乏书写性就更没有道理,它的笔力、笔致、笔趣怎么不可以说是“写”呢? 有人说中国画行笔用墨中可以透出其修养、心绪、性格和功力,难道西方画家创作中就不会体现出这些吗?

    张仃作品

    6、 从散点透视说不清楚

    有人说,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所谓“散点透视”亦有称“动点透视”。它是指绘画表现中不拘泥于固定视域的限制,而像是不断移动视点观察的结果,从而把不同视点上的东西组织进一个画面中来。

    长久以來被认为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无论从概念内涵还是艺术形态,都可以从毕加索、勃拉克等立体主义绘画那里找到。立体主义绘画,通过对空间与物象形体结构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多维空间的绘画形态,以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空间、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同一形象之上,此与散点透视无本质不同。可见,散点透视并不能作为界定“中国画”的独有特徵。

    赵孟頫作品

    7、从空白说不清楚

    有人把构图的大面积空白处理,说成中国画的特征,即有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无画处有画”、“以虚当实”或“计白当黒”的理论名言。中国画確有這样的艺术现象,但这并不是“中国画”,独有的特征。

    从事物的相对性而言,“空白”不应只狭指纸底,画面形象之外的空疏之地,都可以叫作“空白”。由此理去看西方绘画,虽然未必是空留画布,但大面积空疏的作品并不鮮見。比如〔苏〕施马里诺夫为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所作插图中,表现俄军对法作战失败后,安德烈受伤仰卧在战场上,画面就留有约三分之二的浩渺天空。可见,空白处理并不是中国画独有的特征。

    苏东坡作品

    8、从诗书画印说不清楚

    另一种人所共知的观点,说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是中国画的独特形式。《辞海》也说中国画“同诗文、书法、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宋人花鸟

    有人说中国画的特点是“文人性”,甚至说“不是文人就画不好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许多批评“不算中国画”的文章,大多都可以翻译为“不是文人画,就不是中国画”。但“文人性”只是中国画的境态之一,怕很难概而唯以作範。从创作现实看,别说把诗文作到优秀,就是要求画家们都作到入流的水平也是不易的。即使在专业诗赋作家圈里,高低俗雅也未必整齐,甚至有的也末必都能在“高境界”上。要求所有作品所题诗文都达到拿得出手的水平,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这些人就别画中国画了吗?用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定义中国画,很难切实普遍地践行。

    董其昌作品

    9、从六法说不清楚

    “只要具备‘六法’的要求”,就可以算是中国画。这说法显然不正确。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相形,随类赋色,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据说钱鍾书曾标点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管锥编》第四卷)

    上述可见,为历代推崇的“六法”,基本主要是提出了一些绘画技法的类项,并没有太多可操作性的具体技法内容。它本身好像一把没有明哳刻度的尺子,又拿什么去度量、判断绘画的属性呢?这六个方面的要求,西方绘画显然也无一不备,所以不可能对“中国画”形成界定。

    10、 从文化的民族性说不清楚

    艺术作品的灵魂是文化内涵,中国画作为中国的民族艺术,当然要以其思想文化内涵的民族性为灵主。有人说“中国画要姓中”,当然首先在思想文化内涵上应该是中国的。

    不少人常把易经、佛禅、孔孟老庄等,作为中国画的思想文化内涵并引为骄傲,甚至把“禅宗的影响”“佛禅精神”或“禅画”作为中国画的灵高境界,而佛禅文化却是外源于印度的。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11、 从程式性说不清楚

    什么是“程式”?程式就是比较概括、简练、稳定的範式,有人说西方叫“图式”。程式或图式,都是学习绘画的第一步所要了解的东西,从而有益于面对客观对象时的观察和表现。

    芥子园画谱

    绘画创作不怕形成程式,就怕固守程式或无力打破程式。打不破固有程式,就是艺术生命力的停止。毕加索说“既不要重复他人,也不要重复自己”,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当今那些有真正成就的画家,早就远远突破了旧有的程式。

    吴昌硕作品

    画画儿只有两个最高准则:一是运用形式美法则追求更为独特的审美效应,二是用这种美作为“语言文字”,去表达某种人文內涵。如果权置后者不议,绘画绕不开的“纯正”就只有形式美法则了。

    绘画艺术最重要的,并不是必须画成“正宗”的“中囯画”“油画”“水彩画”……,而是要遵从:点线面、对比与谐和、对称与均衡、主次与比例、刚柔与方圆、节奏与韵律、空白与充实、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美法則。

    如果你画得確是符合这些法则而又“不伦不类”~当然还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那不是“开宗立派”又是什么呢?如果齐白石“又伦又类”,还会出现这样的大师吗?

    原标题:“中国画”的12个未蟹之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