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黄金18条”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
11-22 09:46:49 来源:重庆日报

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座谈会举行圆桌访谈。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11月21日,“2020年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座谈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博士后培养平台、资助项目、招收人数实现三个“倍增”。

人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汤涛,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屈谦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100名博士后代表现场举行集体进站仪式;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文理学院、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设站单位在线同步举行了博士后集体进站仪式。这意味着今年我市提前实现博士后招收“倍增计划”目标。

据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持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市新增专项资金6500万元,还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黄金18条”,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开放的政策体系。对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在渝设立分支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力求“应设尽设”;对博士、博士后连续培养资助、日常资助、出站留(来)渝资助人选全覆盖,实现“站前、站中、站后”全流程资助。

据统计,今年我市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同比增长100%,实现培养平台“倍增”;新增国家级博士后资助项目267项,同比增长100%,实现资助项目“倍增”;新增招收博士后607人,提前实现招收人数“倍增计划”。

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站411个、在站博士后1816人,累计招收博士后近5000人,“近悦远来”博士后人才生态正在加快形成。

嘉宾观点

博士后眼中的“双城记”

如何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如何推进成渝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又如何避免两地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会上,两地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敬

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

RCEP签署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带领博士后科研团队立即着手开展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较全面地揭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城市与RCEP国家贸易关系,完成了约14万字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RCEP国家贸易关系报告》。

“RCEP的签署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稳外贸、稳外资,发展健康、可持续、平稳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关系意义重大,将有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为加速双城经济圈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新的动力源。”李敬说,中国对RCEP各国实施大幅度关税减免,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降低进口成本,让老百姓享受实惠。同时,RCEP成员国对中国也将实施大幅度关税减免,这有利于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出口。

李敬介绍,2019年,重庆为RCEP国家贡献净市场空间250亿元;四川为RCEP国家贡献净市场空间434亿元。从国别来看,新加坡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韩国贸易往来密切,韩国是重庆在RCEP国家中的最大贸易伙伴,向重庆出口了大量集成电路。

“RCEP的签署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信心。”李敬建议,重庆和四川应充分利用RCEP签署的重大机遇,加强开放产业与开放政策互动,携手推进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

对于重庆而言,他建议,要优化外向型产业布局,科学布局产业链和创新链,畅通市内、国内和国际循环;要充分利用RCEP减税条件,积极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和汽摩产业在RCEP国家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进口关税大幅减免条件,优化资源型产品和农产品的进口链条;要充分利用RCEP在投资、贸易、服务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加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更好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作用。

蒲波

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蒲波:

逐步推进成渝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

“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与成都、重庆两市间的经济引力存在较大差异,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蒲波在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吸引力格局研究与思考》为题作主题演讲时说,基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质量建设,完善成渝城市群交通路网结构,形成成渝城市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推进成渝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

蒲波说,从研究成果看,绵阳、德阳、乐山等市与成都市之间的经济引力相对较强,受成都市的辐射作用较大,基本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成德绵乐城市带,也是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先锋地带。同样,广安、南充等市与重庆市之间的经济引力相对较强,已逐步形成了以重庆市为主导的南遂广、川南城镇密集区。

“但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与其经济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蒲波说,比如,宜宾、达州等市与重庆市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近,但其与成都市之间的经济距离较近。同样,南充等市与成都、重庆两市之间的地理距离相差不远,但其与重庆市之间的经济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还应重点考虑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结构、站点优化布局等多种因素。

成都、重庆两市的经济质量处于城市群内绝对领先地位,是成渝城市群的双核心城市。因此蒲波建议,应重点打造成渝发展主轴,加快推动核心城市功能沿轴带疏解,对充分发挥成渝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同时,还应强化成都、重庆两市的主枢纽功能,提升区域内次级城市交通枢纽运输能力,继而缩短城市间的经济距离。此外,在以成渝城市群为代表的内陆地区进一步对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应立足各地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展新经济,建设共享平台,促进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基础建设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赖辉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赖辉:

全面提升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成渝地区将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赖辉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一体化发展,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川渝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局性地反映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状况。

他说,当前,成都市成立东部新区向东发展,重庆主城区扩容向西发展,成渝地区多层次协同合作发展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成渝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相对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偏小;在人才培养结构方面,以重庆为例,从行业分布结构看,智能制造、新能源、大数据、5G等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存在人才缺口,人才培养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赖辉建议,在提升教育水平方面,应按照川渝两地签署的教育协同发展协议,多层次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机制,协同提高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人才比例。

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方面,川渝地区则应加强新兴产业人才联合培养,实现成渝人才用工共享和评价互认互准;同时通过英才大会、创投大会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川渝地区“双一流”大学和西部科学城建设,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构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全面提升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此外,重庆集聚了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消费品、装备、材料、能源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但与四川地区的产业同质竞争严重。”赖辉建议,在产业协同方面,川渝两地应围绕汽车、电子等核心产业,做好优势互补、产业链协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根据地方特色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体系,避免同质化竞争。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川渝两地在大数据智能化新兴技术的驱动下,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专家建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地位

“成渝两地应推动优势互补,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地位。”在11月21日举行的2020年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通过录播形式,发表了题为《全面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位势》的主题演讲。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我国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国力说,成渝两地应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全面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地位。

“成渝地区的战略地位能否得到提升,主要看城市竞争力。而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的品质和效能尤为重要。”高国力说,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成渝地区应当严格划定城镇化的增长边界,杜绝蔓延式发展。

而对于如何把成渝地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国力认为,成为科创中心最核心的标准是:是否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对此,他建议,成渝地区应聚焦重点领域,有选择性地发力,才有可能实现突破。特别是从长远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源源不断引进、培育科技研发人才,提升科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在成渝地区形成重视研发的氛围。

“有了科技竞争力,才有机会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国力还建议,成渝地区在吸引承接国内外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和产业转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动当地中小微企业的关联配套,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体系。

“此外,成渝地区还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地标和产业业标。”高国力解释说,所谓产业地标,就是对一个城市而言有一个“叫得响”的高质量产业集聚区。例如,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而产业业标,则是一个“叫得响”的主导行业。例如,杭州的互联网经济等。“重庆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都是支柱产业,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进一步拓展新技术、新业态、新品牌。”

妙语连珠

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建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优质资本、劳动力、人才等要素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生“虹吸效应”;二是当虹吸效应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释放效应”,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专家代表、深圳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陶一桃

川渝地区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同时,川渝地区是人口和资源重要的承载地,众多要素将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专家代表、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

引进人才不是指单单引进一个人才,而是要放眼引进整个人才团队。不过,仅通过人才的引进来支撑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是不够的,川渝地区要立足人才自主培育,大力发展城市教育系统。

——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专家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大数据与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主任谭松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把精力放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来。要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就需做好两篇文章:一篇是做好国内大循环这篇文章,另一篇是要做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循环的文章。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家代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朱小能

(本栏稿件由重庆日报记者周松、黄乔,实习生张天杰、谭杰采写,图片由记者张锦辉摄)

原标题:2020年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座谈会举行 重庆“黄金18条”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