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田径世锦赛上,先是王嘉男一飞冲天摘下中国男子跳远世锦赛第一金,接着,冯彬又以惊天一掷,力压两位奥运冠军珀科维奇和奥尔曼摘得金牌。
王嘉男
无论是王嘉男还是冯彬,他们都是在赛前并不被人们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王嘉男的最好成绩虽然达到了8米47,但在田径场上,几乎没有人能每次都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从而取得最好成绩。在世锦赛决赛的前五跳,王嘉男最好成绩也就是8米03,这个成绩甚至不能让他站上领奖台,直到最后一跳,王嘉男才凭借8米36的优异成绩,最终以4厘米的优势力克东京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希腊选手滕托格鲁。
而冯彬的获胜就更显神奇。此前她的最好成绩只有66米,世锦赛夺冠的成绩却达到了69米12,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提升超过了3米,这样的提升幅度即使在冯彬本人看来也在意料之外。赛后她说:“赛前心理预期目标是66米以上,投到69米是没有想到的。”
由此,人们在为王嘉男和冯彬的胜利欣喜之余,也不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的夺冠只是运气使然。
真的是这样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记者首先想起很多年前著名田径教练阚福林讲过的一段话:在田径赛场的跳跃和投掷项目上,最后夺冠的选手往往不是那个次次都能成功的人,最终的获胜者很有可能会是一位突然间爆发的选手。
阚福林发表这一观点是在20多年前,在此后的时间里,这一观点在奥运会、世锦赛的比赛中多次被验证。
在奥运会或世锦赛上,无论是跳跃还是投掷项目,比赛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这期间,大家比的不仅是平时的训练水平,还有自己的技术动作。其实,比赛的过程,更多是在考验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技术动作的稳健度,以及能否调动身体处于兴奋状态。运动员们要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形,在及时对自己的战术进行调整的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最有利的调整。
以本届世锦赛的女子铅球决赛为例:中国名将、东京奥运会冠军巩立姣第一投就达到了19米58,但美国运动员伊利的首次试投即达到20米49。此后巩立姣的成绩节节上升,第五投时达到了20米39,但始终未能超越伊利的20米49,错失世锦赛三连冠。
不可否认,伊利首次出手的出色发挥,无形中给巩立姣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就算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巩立姣有着极强的自身调整能力,但她那时的心里也不免会产生“要超过20米49”的想法,而田径场上永远就是这么神奇,你越是想达到什么目标,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管你是老将还是新秀。
阚福林的观点同样也在王嘉男和冯彬的表现中得以验证:
前五跳结束后的王嘉男,无法站上领奖台,因此,彼时的他最后一跳时选择了放手一搏,也就是宁可犯规,也要把所有动作做到位,正是有这种信念做支撑,他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完成动作上,也就没有了多余想法,最终他跳出了8米36的优异成绩,从而创造了亚洲男子跳远的历史。
王嘉男团队中的一位教练认为,这次王嘉男夺冠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意外之喜,而在教练和科研团队看来,这既是令人欣喜的巨大胜利,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自2018年之后他的成绩一直稳定在8米20至8米30左右的水平。如果在比赛中能将技术动作完全“打开”,跳出8米35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7月16日的赛场,就给了王嘉男这样一个外部机会,再加上他的放手一搏,戴上金牌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冯彬
冯彬的取胜同样如此。由于她平时的最好成绩是66米,而场上的另几位对手,伦敦和里约奥运会冠军珀科维奇、东京奥运会冠军奥尔曼都有稳定投出70米以上成绩的实力,其他选手如荷兰新秀范克林肯、古巴名将佩雷兹等也都有比冯彬更好的个人最佳成绩。面对实力更强劲的对手,就算是投出66米,冯彬也很可能在前三投结束就遭淘汰,因此,冯彬的比赛策略采取了先发制人,从第一投就拼尽全力,给自己争得后三投的机会就算是胜利,赛后她也坦言:“对手都是70米的水平,只有在前三投投出我的最好成绩才有机会。”
当然,冯彬的比赛战术并不是在比赛开始时才定下来的。据了解,在备战本次世锦赛的训练中,教练员就和冯彬一起制定了苦练前三投的战术。正是有了平时的刻苦训练,再加上赛前制定的正确战术,这才有了决赛中第一投的“一掷夺金”。
“赛前准备、临场发挥,再加上一点运气吧!”比赛结束后,冯彬这样总结自己在世锦赛刷新个人最佳并夺金的原因。
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赛前状态不错的冯彬仅在预赛中投出60米45,未能跻身决赛。东京赛场的经历虽然让她失落,但也积累了经验。今年再战世锦赛时,冯彬已经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做好了预案,而她也自评比赛时自信、对技术的把握、成熟度都有很大的提升。这场看似借助“运气”的惊喜胜利,其实仍要归功于冯彬赛前的积累与准备。
(原标题:王嘉男、冯彬接连超水平发挥折桂,田赛意外摘金皆运气使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