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2022-04-29 15:46:06 来源:四川在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文艺作品作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推动文艺创新,不仅要还原历史或现实,真正走进生活,而且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进智慧,传承传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推动艺术创造力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激活艺术创造力,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充分挖掘人们内在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更需要在深切关注和理解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发掘人性的闪光之处,讴歌光明、鞭挞黑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所在,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对我们艺术创造的宝贵馈赠。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与优美,也藏于中华民族的文字和艺术中。钱穆先生就曾讲:“故觇国问俗,必先考文识字,非切实了解其文字与文学,即不能深透其民族之内心而把握其文化之真源”。这也说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离不开文艺。让艺术创造力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既能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正确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又能不断激活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生命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推动艺术表现力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融合。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是一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和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有机统一的作品,无不彰显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比如电视剧《人世间》就展现了中华民族恪守勤劳坚忍、自尊自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伦理道德,又比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展现了中华民族讲究崇德向善、诚信担当、道法自然、革故鼎新的思想观念,再比如舞剧《孔子》就展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孝慈仁爱、救世济民、锲而不舍、中和泰和的人文精神,等等。追求艺术表现力,就是结合文艺创作过程中所呈现的意境、节奏、韵律、品位等,彰显内蕴的强劲文化价值感染力量。

中华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是中华文化价值的独特和优势。让艺术表现力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融合,就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基因,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价值观念、倡导健康的文化风尚。

推动艺术吸引力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融合。“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艺术的吸引力在于艺术的表达形式,更在于艺术表达背后的美学精神。中国艺术美学讲究“以形写神”,通过外在的审美情趣,阐释内在的价值理念。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讲文学之起源时曾论道:“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升降讴谣,纷披风什”,阐明了文学的外在特点和内在要求。北宋书法家米芾曾用“瘦、漏、透、皱”评论太湖石的美,呈现了中华文化讲究超然物表而不落凡尘、通透而活络、微妙而玲珑、奇崛而风韵的审美情怀。这些都是中华审美情怀的直观体现,也说明中华美学精神历来追求文化韵律和文化价值内在统一。比如,这两年大热的舞剧《只此青绿》,就在对《千里江山图》的精彩演绎中,不仅运用肢体语言和舞美呈现,鲜活展现了画家王希孟大气磅礴、傲视群雄的气魄和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胸襟,而且在文博、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牢牢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探寻并提炼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让艺术吸引力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融合,就需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善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美学特点和内在意蕴,与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的主题、萃取的题材相结合,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