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探寻古诗中的江津之秘
07-25 08:08:23 来源:重庆日报

江津区龙华镇龙门滩。龙华镇政府供图

本报记者正在采访专家林发礼。记者 万难 摄

重庆日报消息,江津,夏商属梁州,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南北朝时期,南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建县,称为江州县。西魏时改为江阳县,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

江津地处长江要道,古时的江津已是川东重镇,千帆汇集,商肆林立,文人骚客、商贾走卒往来于此。陈子昂、司马光、黄庭坚、范成大……他们写景、咏物、怀古,留下千古绝唱。

谁人写下江津第一诗

7月,记者在江津龙华镇的老街上穿行,炽热的阳光穿透旁边破旧的老屋,洒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沿石梯而下,就到了龙门滩。

龙门滩被称为“上川江第一峡水险滩”,由龙门滩、朱家滩、小滩子三道险滩构成,以龙门滩最为凶险,江水湍急。如今,放眼望去,浩荡长江水依旧奔流不息,回旋而下。

虽然这里已繁华不再,但诗人留下的诗句却千古流传。

江津最早的古诗与龙门滩有关。

据明朝万历《重庆府志》记载,唐代诗人陈子昂应该是诗咏江津的第一人。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在乘船回乡(四川射洪)途中,路过巴蜀名邑江津,被这里的风光和险胜之景感染,在船上挥毫写下《过巴龙门》:“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江津区文联主席庞国翔介绍,诗歌标题中的“巴龙门”及诗中提到的“龙门”,就是现在龙华镇的龙门滩,龙门滩的壮景也因此得以进入《全唐诗》,这是江津唯一进入唐诗视野的风物。

“蜀江春涨涌波澜,泛溢龙门两岸宽。羊角风生滩正险,峨眉雪化水偏寒。鱼龙泼刺飞腾远,舟楫沿流济渡难。谁解扬鳍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銮。”曾评定“江津八景”(前、后八景)的江津人、明代工部尚书、诗人江渊,就把“龙门春浪”评定为“江津八景”(前八景)之第三景。

“千百年来,这里就是一个码头,原先一直兴旺繁华得很,前些年从这里赶过河船到对面坐火车的,赶‘揽栈’上白沙下重庆的,每天不下两三百人,有时候等船的人把这码头都站满了,还有运煤、运盐、运木材的货船也多得很。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兴修公路后,这码头就渐渐变得萧条了。”龙华镇书记李仁华介绍,该镇计划借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滨江小镇风景带,重现“龙门春浪”的美景,以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

人文荟萃地,留诗千余首

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踏足这片土地,留下传世名篇?

记者翻开今年出版的《江津古今诗词选集》一书时发现,先后有100多名诗人题写了1000余首有关江津的古诗词,这让我们的寻诗之旅少了很多周折。

“江津历来重视兴学教育,注重文化传承。明清时期的栖清书院、梅溪书院、双峰书院,办学严谨,培养了不少文人学士。”《江津古今诗词选集》一书主编、江津区诗词学会顾问林发礼介绍,以清代江津人杨昙为例,其著有《卧云诗草》八卷,里面有800多首诗与江津有关。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岚净天空青嶂耸,雨余烟敛翠华重。”江渊以一首《江津八景诗》之《鼎山叠翠》,生动地描绘出江津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勾画了诗人情牵故园、梦耽天下的心路历程。

“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清代诗人钟云舫,也在游历江津后,写下了《登观音岩挹翠楼》,抒发了“眼界好从宽处放,人生得意几登楼”的豪迈情怀。

细细追寻,在江津的东南西北,诗人们都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在东面的珞璜镇,清代诗人赵熙以《猫儿峡》为题,描写了长江小三峡第一峡——猫儿峡“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的壮观。珞璜镇如今已经成为全国产业转移最具吸引力乡镇、最具投资价值小城镇、重庆市文明镇,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南面的四面山上,清代诗人龚懋熙在游览四面山洪洞后,以《洪洞》为题,描写出“幽洞纳天地,木杪送日月”的别样景致。如今的四面山,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获“新巴渝十二景”“中国最美十大瀑布”“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等美称,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成为重庆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地。

西面的石蟆镇,清代诗人杨昙在其所作的《田家五月》一诗中,用一句“漠漠平田万绿笼,山村深住翠微中”,生动地展现了闲适的田园风光。

北面的石门镇,清代诗人程春台在一个清风习习的傍晚,写下《石门晚眺》一诗,展现了“落日半山吞,江声下石门”的旷达景象。

江津也有一个“白鹤梁”?

“涪陵有白鹤梁,我们江津也有莲花石水文诗碑题刻,上面还题刻有30多首古诗呢!”林发礼说。

据了解,30多首古诗中,就有江渊的《江心砥石》。

据了解,江渊的诗词中,《江津八景诗》为世人称道。《江津八景诗》共有组诗16首,生动地描绘了鼎山叠翠、华盖晴岚、龙门春浪等江津前、后八景,其中《江心砥石》(共有两首)最为有趣。

“江心砥石即江津几江城东门外江中的莲花石,又称‘跳蹬石’。”江津区诗词学会会长王锡权介绍,“跳蹬”是巴蜀人对原始的墩步桥的俗称,江渊书写的江心砥石由36块礁石组成,其隐现于江中如莲花一般,为川江著名的七大枯水题刻之一。

江渊在《江津八景诗》的《江心砥石》中这样写道:“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屹立中流作砥柱,百川倒障皆朝宗。”

尽管江渊吟咏莲花石的两首诗并未题刻于莲花石上,但是,他题咏的两首《江心砥石》被世人所称道。江渊之后,明成化年间江津籍进士、甯州刺史曹邦化刻诗于莲花石江岸石壁。

“原是华山十丈花,何年移植几江涯。浮沉世态知多少,引得游人日泛槎。”曹邦化的这首《题几江莲花石》与江渊的两首《江心砥石》相映成趣。

自此,水落石出之季,文人雅士纷纷登临莲花石题咏诗句。“根据《江津文史资料记载》,莲花石上的题刻共计28处。民间传言,莲花石上的古诗题刻露出水面时,当年必是丰收之年。”庞国翔称,史料记载,最近800多年来,该莲花石出共计14次,第一次是在南宋乾道年间,距今最近的一次是1981年3月。

如今,由于水文变化,江津的莲花石水文诗碑题刻已沉入水底,难再一现。

重庆日报记者 姜春勇 匡丽娜

原标题:几江形势甲川东 山势崔巍类鼎钟——探寻古诗中的江津之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