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零零后”成长背后:应试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焦虑与选择
09-11 06:29:11 来源:北青深一度

▷王思柔

北青深一度消息,同许多“零零后”的父母一样,在教育这件事上,池亦洋和王思柔的父母也经历着“应试教育”与“个性教育”选择之间的焦虑、纠结和反思。

导演张同道用十二年的时间,跟踪记录了这两个孩子及其背后家庭的成长和变化,并最终制作成一部名为《零零后》的纪录片。

十五岁时,池亦洋曾作为中国队的一员登上橄榄球世界青年锦标赛的舞台。他真正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打进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向国人展现橄榄球的魅力。镜头中的池亦洋即将前往美国接受系统训练,他看上去高大壮实、雄心勃勃,没人会想到,他曾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陷入自我怀疑,迷失人生方向。

多次在美国高中获得学校最高荣誉“学业奖”的王思柔,擅长舞蹈、绘画、歌唱。而曾经的她却因为数学成绩薄弱,不合群被同学欺负,一次次在镜头前掉下眼泪。

有不少人对张同道提出过质疑:精英阶层家庭中的“零零后”是否能代表这一代人?

在张同道看来,没有任何人能够代表“零零后”,而在每一个“零零后”以及每一个孩子身上,却都实践着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面对生活的挫折,实现人生理想。


▷池亦洋

成长的秘密

一开始,张同道没想过能持续拍这些孩子十二年。“那时是纪录片最低迷的时候,没钱,没有播出平台,央视纪录片频道都取消了,拍纪录片的人都去拍广告和体育去了。”

张同道曾在北京为德国影片《戈尔措的孩子们》做放映活动,这部影史上最长的纪录片记录了彼时尚属东德的勃兰登堡州戈尔措镇18名学生逾五十年的生平。拍摄过程中,东欧巨变,柏林墙被推倒,小镇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戈尔措的孩子们》记录了时代巨变下的德国,张同道更好奇的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奇妙”变化。他觉得这位“古板”的德国导演错过了孩子们成长中的细节。

“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前面这十多年是非常神奇的。社会、老师、家长,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他们。”带着对生命成长轨迹的好奇,2006年,张同道和他的团队敲开了北京李跃儿芭学园的大门。这所幼儿园由李跃儿和她的丈夫徐晓平于2004年创立。与以往的幼儿园不同,它更致力于孩子在人格上的建构。

2017年,张同道和他的团队拍摄的同名纪录片《零零后》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放映。与眼下正在影院上映的电影《零零后》不同,当时的影片以五集五个主题的形式呈现,把这个幼儿园里“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生命与亲子关系、二胎、友情、应试教育等话题结合在一起。

辰辰和南德的故事出现在这里面。连续一年,每天早晨,辰辰都要等南德一起上学。从夏天到冬天,树叶一片一片落下,南德带着帽子和手套站在院子里,踢着地上的积雪。这是她最后一次在这里等待,明天南德就要转学了。

辰辰的坚持让张同道感到惊喜:“我们常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辰辰为什么可以坚持一年等待南德?”纪录片播出后,张同道和儿童专家交流,对方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四岁的孩子可以拥有这么持久的情感。

除了辰辰,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有一一。放映会后交流时,常有人问起这个剪着男生头,总是一个人玩的小女孩。张同道为她专门做了一集《一一的世界》。片子里老师问她:为什么要把头发剪得那么短?她说:“我就要剪成个男孩儿,我有权利这样做。”面对李跃儿“你总要结婚生子”的耐心引导,一一的回答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我就要一个人玩儿,每个人有她的选择”。张同道记得,那时一一才不到三岁,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

在镜头后的张同道看来,老师李跃儿这时有些操之过急,“她没有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跟她沟通,她的话超过了孩子的生活经验。用遥远的事情解释现在,是父母的通病。”

只有当摄像机“放低姿态”,平视孩子,成长的秘密才被缓缓揭开。

▷幼儿园里做着“公主梦”的王思柔


▷从不合群到善于交流的王思柔

关于孩子的永恒话题

王思柔踩着土堆在两棵树之间晃动,辰辰和南德蹲在小房子里玩起了过家家。池亦洋和朋友们一跃而下,踩断了堆在土坑里的泡沫纸板……除了每天早上晨圈运动时,老师和小朋友要围坐在一起唱歌外,其他时间,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

学园的名字来源于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书中的校长小林老师在废弃电车里给孩子们上课,巴就代表英文“BUS”。小林老师接收了因淘气被原学院退学的小豆豆,用爱护和引导把“奇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书中小林老师的“个性教育”应和了李跃儿心中的教育理念。李跃儿在巴上加了个草字头,“BUS没有了,但芭学园留下了。”

影片开头,池亦洋紧握木棍,怒目而视,喊着:“我要把你们都打成肉泥!”那时他五岁,比园里的其他小朋友都要高大、壮实,可以轻松抢走同学手里的木棍。他想要做一名“英雄”。李跃儿握住了池亦洋攥着木棍的手说:“在这个世界上用暴力征服别人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池亦洋欺负小朋友这件事让芭学院的老师和家长们犯了难。家长会上,一名父亲直言不讳地指出池亦洋给别的孩子带来的恐惧,并获得了其他家长的认同。老师李跃儿却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实际上我们观察到,池亦洋给男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男性榜样。”

谈话、静坐反思、单独在院子里午睡……经过一系列引导后,池亦洋发生了转变。当他的同学陈炳栋和佳佳发生了争吵时,他拿出了哥哥的魄力,让先动手的佳佳和陈炳栋道歉。争吵很快翻篇,三个人一个接一个跳下土坑,玩起来“踩泡沫纸板”的游戏。

时隔十年,池亦洋依然是同龄人中那个最高大壮实的那一个。只不过这时,他痴迷于“凶悍”的橄榄球,更懂得团结的意义,不再莽撞地表现自我。

再次问及池亦洋对“英雄”的理解时,他说:“英雄对我来说就是一定要打倒坏人。但其实现在我在生活中并不那么想表现成英雄,但如果真的有一个场合需要我,我还是会去当一个英雄。”

和池亦洋一样,小时候渴望做一名公主的王思柔,对于“公主梦”也产生了新的理解。幼时的王思柔敏感、不合群,受到欺负后,总是躲进童话世界里——她喜欢独自一人幻想故事。初三时,王思柔前往美国留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王思柔曾有过被美国的寄宿家庭赶出来的经历。她不得不加倍努力地学习,参加各种活动。

暑假回家时,车子行驶在熟悉的大街上,身旁坐着好久不见的妈妈,王思柔产生了想要回到父母身边的冲动。但就像赴美第一天在达拉斯的夕阳下自己对着镜头说的那样,王思柔还是决定“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池亦洋和王思柔只是普通孩子,并不是最优秀最天才的孩子。”张同道希望大家能在这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面对挫折,实现人生理想。

今年,王思柔已经成为美国普渡大学基础教育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池亦洋正在美国读高三,跟随校队参加橄榄球联赛。张同道希望自己还能继续拍下去,直到他们结婚生子。


▷小时候抢东西、欺负人、霸道倔强的池亦洋


▷橄榄球世界青年锦标赛中的池亦洋

更多尝试的机会

以芭学园为背景,张同道和他的团队完成了《小人国》《成长的秘密》《零零后》等一系列纪录片。质疑的声音也从未间断。在知乎“如何评价央视纪录片《零零后》”问题下面,排名第一的回答就是“片子很好,但片名不恰当。它应当叫《中国精英家庭中的零零后》”,这条回答获得了三千多人的赞同。

对此,张同道直言:“阶层差异是社会问题,而年轻人要往更开阔的地方走。”

张同道相信,个性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合理延伸。比如天生就对数字不敏感的王思柔,在歌唱、舞蹈、绘画方面却很有天赋。为了保留孩子的天性和对学习的兴趣,王思柔的妈妈曾把她送进私塾念小学,她知道“这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路”。

小升初时,王思柔数学成绩薄弱,对于她的未来,父母产生了分歧。妈妈提出“不要被眼前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要牺牲考试。爸爸却反驳:“什么树叶,说什么树叶啊?你说点实际的行么,怎么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这个片段在放映现场引起了哄堂大笑。在张同道看来,这种场景非常真实,它反映了当下父母对于应试教育的焦虑和反思。

同样的焦虑也发生在池亦洋父母的身上。小学期间,随着池亦洋年级升高,课业压力也逐渐变大。原先五分钟就能做完的题,现在要拿着橡皮擦反复演算、修改,作业纸上一个擦破的洞就能让他彻底崩溃。

摄像机前的池亦洋不停地抹眼泪。在张同道眼里,池亦洋是一个“只要不考试干什么都行”的孩子,他运动好,组织能力强,交给他的任务总是出色完成。“可就因为学习不好,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了,这个世界不需要他。”张同道说。

池亦洋的妈妈愿意给孩子多尝试的机会,但他的爸爸指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学习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途径,不管他以后做什么,都要学会掌握知识的技能。为了实现池亦洋的橄榄球梦,他们请来了外语家教,陪着孩子填写美国高中的申请、参加面试。但求学之路并不简单,因为英语阅读能力薄弱,池亦洋曾被心仪的学校拒绝。

十二年的拍摄过程,也给张同道带来了关于教育的反思。导演之外,张同道也是一位父亲,孩子与片中主人公年龄相仿。他把王思柔和池亦洋的父母称为“现代的父母”,“现代的父母能够坐下来文明地商量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张同道认为,正是因为同样在这种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自己儿子的目光可以不被“权威”遮挡。“我有时候也会像中国传统的父亲一样,讲各种道理,希望孩子能选我认为好的东西,但是他不怕,他知道自己有权利不选。”

原标题:用十二年追踪“零零后”成长背后的焦虑与选择| 深度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