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受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影响,医疗条件较差、新冠疫苗接种率较低的东南亚多国已陷入新一波新冠疫情多时,东南亚地区现在也算得上是世界疫情“震中”。即使是越南这样曾被认为是“抗疫模范生”的国家,也因每日新冠新增病例数字居高不下而放弃了“清零”政策。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转向“与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马来西亚总理伊斯梅尔9月初便宣称国民应该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准备。不久前,他还以马来西亚截至9月21日已有80%成年人口完成疫苗接种为由,宣布马来西亚已经达到“群体免疫”水平。
当地时间2021年9月10日,马来西亚沙巴州,当地民众接种新冠疫苗。 人民视觉 图
新加坡、越南与泰国则在更早时候将国家抗疫策略转向“与病毒共存”。8月19日,新加坡进入“与病毒共存”防疫阶段。8月底,泰国国家传染病委员会宣布政策转向后解释称,泰国将确保新增病例不超过公共卫生系统的负荷能力范围。9月5日,越南国家总理范明政表示,一旦达成该国疫苗接种目标,越南准备谨慎地适应“伴随着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生活”。
彭博社早前报道指出,对东南亚各国来说,他们很难再继续承受有损经济的防疫限制措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监管机构都在推进重新开放的计划,试图在遏制疫情与让人员和资金流动起来之间取得平衡。
然而,越南等国疫苗接种率较低,让外界担忧解封之后新冠疫情将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更大冲击。即使是新加坡这样以政府治理能力强而闻名的发达国家,也在近日开始重新收紧防疫措施,以避免“过度消耗医疗工作者”。
艰难的平衡
外界指出,东南亚国家重新开放甚至转向“与病毒共存”策略的主要动力是经济。澳新银行经济学家Krystal Tan向彭博社说:“(东南亚国家此举)是生活和生计之间的一个微妙平衡。”
为了提振占据国家经济重要地位的旅游业,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都在酝酿向外国游客重新开放其以旅游业闻名的多个岛屿。据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9月28日报道,泰国普吉岛、越南富国岛、印尼巴厘岛、印尼巴淡岛、马来西亚兰卡威群岛等地都在重新开放的名单上,当地政府试图向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外国游客开放入境,并以适当的防疫措施防止疫情因旅游业重启而再度暴发。
泰国是最早开始此类岛屿旅游重启计划的国家之一。今年7月1日,泰国便开创了“沙盒”计划。根据该计划,已接种疫苗且在抵达前后新冠检测均为阴性的外国游客可以在不经隔离的情况下进入普吉岛。目前,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还可以访问苏梅岛、攀牙府等泰国其他地区。
当地时间2021年8月11日,泰国普吉岛,乘客抵达当地国际机场。人民视觉 图
根据泰国旅游局报告,普吉岛7月和8月接待了26400名接种疫苗游客,创造了16.3亿泰铢(约合人民币3.1亿元)的旅游业收入。9月27日,泰国政府宣布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开放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批准了一个分四阶段开放的时间表,优先考虑开放首都曼谷在内的热门旅游地区。
然而,外界仍对这些开放计划存有疑虑。在越南,为抗击疫情而采取的封锁措施已经严重打击了该国的制造业和旅游业,并对全球供应链都造成了影响。目前,越南仅有约5%至6%的人口完成了两剂新冠疫苗接种,70%人口接种的目标仍显得遥不可及。
约一年半时间以来,新加坡首度迎来欧洲游客。新加坡希望“接种疫苗且四次检测阴性则无需隔离”的访客接待模式能运作良好,这样新加坡便可以向德国、文莱、中国等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开放旅游。然而,新加坡新冠感染确诊数量在近日飙升,这让政府不得不收紧防疫措施。
“放宽”非“躺平”
马来西亚政府强调,一旦马来西亚将新冠疫情从“大流行”的评级下调至“地方流行病”,所有马来西亚人都必须“与病毒共存”;但这不意味着民众要在防疫上松懈,必须继续遵守有关防疫指南和要求。
即使马来西亚成年人疫苗接种率超过80%,卫生专家与政府都无法掉以轻心。据中新网9月11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区主任克鲁格指出,变异病毒的出现已令群体免疫的希望“破灭”。
新加坡政府近日收紧防疫措施的举动能说明“放宽管控”不等于“躺平”,“与病毒共存”的策略需要政府随机应变、积极应对疫情。综合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新加坡政府9月24日宣布,将再度禁止两人以上的社交活动,并将在家办公定为基准上班模式。另外,新冠疫苗接种的年龄范围也向下放宽。
与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财政部长黄循财共同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贸工部长颜金勇9月24日说,收紧安全管理措施未必会马上降低每天确诊的人数,但它将让确诊人数增长速度放缓,避免医疗系统超负荷。
在“共存”策略阶段,政府此前所做出的推广疫苗接种的努力也能体现一定的成果。新加坡82%的人口已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该国卫生部9月23日公布数据指出,此前四周新冠确诊病例中约98%的确诊者没有出现症状或症状轻微。
原标题:观察|东南亚多国转向“与病毒共存”,是打算“躺平”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