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中医传人玩跨界,他一个人办了两个博物馆
09-21 12:53:35 来源:文化渝中

文化渝中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在首批享受渝中区“免费开放补贴”政策福利的三家非国有博物馆中,刘光瑞创办的“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占了两席。作为两个博物馆的馆长,刘光瑞还是重庆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刘氏刺熨疗法”的传承人。他办博物馆的二十多年历程,可谓见证了我市非国有博物馆的发轫与发展。

截至今年6月,重庆市已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已达98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20家

△李子坝正街90号、牛滴路高架桥下“隐身”着两个博物馆

形形色色的博物馆,收藏着一个民族的丰厚记忆。兴办博物馆,从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西方许多著名博物馆的前身都是私立的,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等。在上世纪90年代,刘光瑞就开始在重庆筹备“民间医药博物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兴办非国有博物馆的人士之一。

“文化的拥有让人尊敬”

△刘光瑞用祖传的刘氏刺熨疗法为人治病

办博物馆的人,都是奇人。在刘光瑞最初的认识里,办博物馆是国家的事情。

刘光瑞出生中医世家。湖广填四川时,原居湖北麻城的刘氏家族入渝,到刘光瑞父亲刘少林一代,祖传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特征的刘氏刺熨疗法已完全成型。上个世纪,为了生计,父亲带着刘光瑞到农村走街串巷帮人看病,走遍了云、贵、川70%的县城。父子俩一边四处行医,一边与各地名医交流,收集古医书,为后来撰写《中国民间医药系列丛书》采集了丰富的素材。

△刘光瑞父子收集了近10万册线装书籍,其中各种医学典籍和手抄本近5万册。

1980年,刘少林引用自己的名字,开办了个体诊所“少林堂”,父子二人用祖传的刘氏刺熨疗法为人治病,治好了众多疑难杂症。2002年,刘少林去世,刘光瑞成为“少林堂”掌门人和“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并在实践中对家传绝学进行了改进创新。2008年,“刘氏刺熨疗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传统中医药类针灸项目中的唯一代表,刘光瑞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中医少林堂

凭借医术,在“万元户”就算很“豪”的1990年代,刘家已积累起10万元级的财富。1990年,刘光瑞从国外访问考察回来,打算开办医院或制药厂,父亲却希望他办个博物馆。这是刘光瑞从来没想过的——办博物馆是国家做的事情,而且是一件赔本的事,他大力反对。最后,父亲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深思:“金钱的拥有让人嫉妒,文化的拥有让人尊敬,你是想要人嫉妒还是让人尊敬,自己选择。”

△刘光瑞创办的“民间医药博物馆”最早在枇杷山,后搬至李子坝。

1996年,刘光瑞创办的“民间医药博物馆”在重庆枇杷山开馆(后搬迁至李子坝),刘光瑞将自己与父亲多年来收集和整理的各种医药史料系统的展示给世人。截至目前,这里已收藏中医药文物及标本3万余件,涵盖新石器时期以及殷商、先秦、秦汉等各时期民间医药文物、图片、标本等,也包括中国藏、蒙、维、壮等民族民间医药。

△民间医药博物馆展厅

民间医药博物馆从诞生那天起,就坚持每年365天免费对外开放。回想收藏的艰辛、资金的投入、精力的耗损,刘光瑞感慨不已:1991年博物馆开始筹建时,70多岁的父亲刘少林还坐火车到北京、陕西等地四处收集文物。博物馆,成为刘光瑞坚守的文化阵地。

△民间医药博物馆里展出的西周青铜薰炉

抢救3000多块匾

△2011年,刘光瑞创办了第二家博物馆“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

2011年,刘光瑞又创办了自己的第二个博物馆——“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展出有3000多块明代早期至上世纪初的珍贵匾额,主题涉及功德声望、婚喜寿庆、官府门第等六大类,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风土习俗。这些匾额,最初是刘光瑞和父亲四处搜集医书古籍时,从乡下“顺带”抢救回来的。

△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藏有3000多块珍贵匾额

刘光瑞对匾额产生兴趣,有个小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刘光瑞请我市著名书法家许伯建为“少林堂”题词,刘光瑞“嫌”字小,请许老写大点,许老先生对他说:古时匾额上的榜书斗大的字,没有一定的功底可不敢下笔。许老还告诉刘光瑞:匾额中的学问很多,你基本找不到遣词造句一模一样的匾。从此,刘光瑞每走到一个地方,就打听哪里有匾。

△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所藏曾国藩题写的“瑶池开宴”匾

“过去,匾一般都出自大户人家,后流落民间,多在农村成了门板、床板、洗衣板……”20多年来,刘光瑞在乡下农家,掀床脚、抬门板、搜猪圈,甚至从人家柴房待烧的木板里,“淘”回大量匾额。在刘光瑞眼里,这些满是刀痕、蛀虫眼、斑痕甚至残缺的匾额,都刻录着曾经的荣耀,有着岁月的价值。

△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所藏左宗棠题写的“勤俭可风”匾

匾额博物馆的开办,让刘光瑞颇感欣慰。匾额重题写者的名气,名人匾也就最具收藏价值。在刘光瑞的匾额博物馆里,陈列有一批名人匾: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北洋大臣李鸿章、晚清重臣左宗棠,以及孙中山、蒋介石等题写的匾额。

△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所藏蒋介石为曾庆培捐资兴学题写的匾

让文化把“打卡游”变为“驻地游”

△游客参观民间医药博物馆和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

如今,刘光瑞的民间医药博物馆和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已成为“重庆一日游”的景点,每天都有几十辆旅游车,把各地游客带到这两个博物馆参观。今后,刘光瑞希望能够探寻出一条让博物馆自身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比如在依托中医发展康养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游养”+“游学”的产品,让人们的“一日游”变为“驻地游”、“长期游”、“目的游”,让重庆成为更有磁力的城市。

原标题:渝中城事| 玩跨界,他一个人办了两个博物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