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容纳观众最多的剧场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初名“中苏大楼”,后改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改现名。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艺术蜚声中外。
人民大礼堂取中西合璧之建筑风格,主体部分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及天安门形式,配以廊柱式的南楼、北楼,整座建筑布局合谐,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是重庆市最大的剧场。曾接待过苏联、日本、朝鲜、印度等国的大型文艺表演团体,是重庆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每年重庆的“两会”等重要会议,几乎也是在这里举行。
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大礼堂前改建为有草坪与喷泉的人民广场,成为供游人参观、休息和举办节庆集会的重要景点和场所。
抗建堂——主城现存最早的剧场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大后方戏剧运动中心,文艺名流荟萃。抗建堂就是为解决当时重庆戏剧界名家荟萃而剧场奇缺的困难而兴建的,1941年扩建,由著名导演史东山的夫人华旦妮具体负责改建,是专供演映抗战戏剧电影的著名剧场。当时的中华剧艺社、中国万岁剧团、中电剧社、中国艺术剧社、中央青年剧社等五大剧团纷纷迁来重庆,其它还有孩子剧团、怒吼剧社、中国业余剧社等机构也都在抗建堂排演剧目。 一大批知名的老作家、名导演、名演员云集重庆,如夏衍、吴祖光、张骏祥、史东山、张瑞芳、秦怡、王瑞麟、王班、田禽、朱铭仙、舒绣文等等,话剧运动在重庆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抗建堂落成之后,从1941年4月起到抗战胜利,中国话剧史上的诸多著名的经典剧目,如《清宫外史》、《芳草天涯》、《棠棣之花》、《虎符》、《风雪夜归人》、《重庆屋檐下》、《屈原》、《蜕变》等都在抗建堂成功演出。
重庆大剧院——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全的剧场
重庆大剧院,作为重庆城市社会文明新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之一,其“玻璃房子”晶莹剔透的造型,在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晶石。整个建筑呈不规则形态,最高约60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看上去棱角分明。美观的同时,通过外立面和屋面结构的双层换气玻璃幕墙系统,还能有效缓解内层过热等问题。
重庆大剧院是集歌剧、戏剧、音乐会演出,文化艺术交流,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文化设施,是中国重庆确定的十大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与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据介绍,重庆大剧院总投资近1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档次和规模仅次于国家大剧院,在全国排名第二,是重庆属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全的剧院。大剧院地上共7层、地下2层,内设有大剧场、中剧场、排练厅三个部分。大剧场可容纳1836人,中剧场可容纳930人,排练厅可容纳300余人。总共可同时容纳3000多人。
除了外形“阵容”强大,大剧院的内部“硬件”也是高科技“扎推”。例如可随时变换、拉伸、升降、倾斜、旋转的复合式舞台,在舞台顶部能够活动,不必使用麦克风就能呈现完美音效的声罩,以及顶部直径达9米的大吊灯等等,给观众带来非一般的观剧体验。
施光南大剧院——主城最年轻的剧院
1997年直辖的重庆,是最年轻的直辖市。近几年,重庆市政府持续投入,修建和完善各种剧场、剧院等社会文化设施,建成了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群星剧场等。目前,重庆九成以上的剧场、剧院,都是在2000年之后建成开放的。比如,重庆大剧院、川剧艺术中心等,发扬川剧传统艺术,引进市内外、国内外优秀剧目,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主城区最年轻的剧场,要数位于南岸的施光南大剧院了,建于2009年。
施光南大剧院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共7层,可同时容纳1300人观看演出。以出生在南岸的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命名,施光南曾创作《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多首歌曲。
寅子小剧场——第一家独立小剧场
寅子小剧场位于重庆市黄桷坪艺术区,面依长江背靠王家大山,毗邻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园,是重庆市第一家独立小剧场,也是重庆独立艺术家和音乐人的聚集地。
寅子小剧场的前身为寅子实验剧场。在2009-2011年期间,满怀着对生活的热情,在仅100平米的空间中从先后举办了数十场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民谣音乐会,戏剧现场,试验艺术展览,生活艺术沙龙及多种艺术形式交叉的试验现场,并得到了一致好评和支持。
2011年初,寅子小剧场创建人胡音在朋友们的支持下率团队成员历时半年亲手设计,改造了501艺术基地2018号,延续了该空间后工业时代的设计风格,在剧场音场和设备升级调试完成后。2011年9月末,寅子实验剧场正式搬入,寅子小剧场正式挂牌成立。
国泰艺术中心——最具民族风格的剧院
重庆国泰大戏院是由郑石均、赵巨旭、夏云瑚等人在1936年6月集资兴建的,1937年2月11日正式开业。自1937年至1943年,共演出话剧94场,为抗日救亡、造就戏剧界精英提供了阵地。2007年这里被拆除,变身如今的国泰艺术中心。
国泰艺术中心由国泰大戏院和重庆美术馆组成,是十大文化公益设施项目。国泰艺术中心采用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体现浓厚的巴渝文化,老剧院的一些元素将得以保留。艺术中心的大楼主体为红色,象一团燃烧的"篝火",也象一艘起航的舰。
原标题:重庆特色剧院有哪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