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丨现场聆听烈士女儿的回忆故事 感受红岩精神
07-21 08:40:1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nEO_IMG_1.jpg

△参观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7月20日,“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重庆站)正式启动。当天下午,来自15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中央重点理论网站、9家重庆市属新闻媒体的36名编辑记者组成采访团,先后走进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其中,烈士杨汉秀的女儿李继业现场回忆了对母亲的记忆,追寻母亲足迹的故事,让现场所有记者编辑都为之动容。

nEO_IMG_2.jpg

△采访团在白公馆重温《狱中八条意见》

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 体会红岩精神

7月20日中午1点,来自15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中央重点理论网站、9家重庆市属新闻媒体的36名编辑记者组成采访团先来到红岩村革命纪念馆,在这里参观了“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红岩革命纪念馆陈列馆”,并举行“红岩精神座谈采访”,深入交流学习对红岩精神的理解与心得体会。

△小萝卜头塑像

“红岩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脉。1985年10月14日,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同志重返重庆红岩村,题写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首次提出了‘红岩精神’这个命题。”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主任刘志平讲解阐释了红岩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副主任钟冰冰介绍了重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宣传弘扬红岩精神的有关情况。她介绍道,红岩联线2018年游客接待量已过千万。

nEO_IMG_7.jpg

△杨汉秀烈士的女儿深情回忆妈妈

听革命先烈子女回忆当年故事 现场所有人落泪

在参观完红岩村后,采访团一行人又来到白公馆、渣滓洞。现场聆听了“小萝卜头”、“江姐”等革命烈士的故事,以及“狱中八条”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在渣滓洞内,一位特殊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编辑们的注意,她是烈士杨汉秀的女儿,今年71岁了,她头发已经花白,但她讲起与母亲的回忆,仍然是历历在目。

nEO_IMG_8.jpg

△了解中共南方局的历史

原来李继业还未出生母亲就参加了革命,生下她不到两个月,因要参加龙潭武装起义,便以要回老家收租为由,离开了重庆。后来被捕被关押在了歌乐山渣滓洞,直到去世李继业就没有再见过母亲。她从小被养父养母带大,但追寻生母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当时在碉堡里找到母亲的遗骸,我将她的骨头放在档案袋里,然后贴在我的胸口,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我离母亲那么近……”说到动容之处,满头白发的李继业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不少记者编辑也在一旁偷偷的抹眼泪。

△在渣滓洞放风坝的《红岩魂》实景演出

采访团感受:一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

下午6点,一场由渣滓洞工作人员带来的演出将气氛推向高潮。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都是来自渣滓洞的工作人员,他们用业余的时间学习表演,将革命烈士的故事通过现场表演演出来,让大家更切实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革命牺牲生命,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在渣滓洞放风坝的《红岩魂》实景演出

参加活动的编辑记者们纷纷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能来到重庆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等红岩精神之地,内心深受感染和触动。

“我来过重庆很多次,但渣滓洞白公馆我是第一次来,对我触动特别大,感觉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张文杰是本次采访团的一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红岩精神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是一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这种信念需要我们一代一下传承下去,不忘初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nEO_IMG_5_副本.jpg

△新闻前辈使用过的印刷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摄影 毕克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