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找猫砂、翻垃圾、玩图片软件、研发APP……这个民警破案不走寻常路
12-05 15:58:2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2月4日上午,大足区公安局对外通报称,其辖区内抓获一名外省涉黑逃犯。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抓获过程峰回路转、几经波折,最终依靠的是民警刘奔翻查犯罪嫌疑人丢弃的垃圾中有猫砂,才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杨毅(化名)。(详见文末新闻链接)

“杨毅是一名外省涉黑网上逃犯,是黑恶势力头目。有超强的反侦查能力,特别狡猾。但是他还是栽在了细节上。”12月5日上午,刚忙完手头的工作,刘奔就赶紧把自己此次破案的过程备份到了电脑上。

没见到刘奔前,你也许会以为做刑侦的民警都是高高壮壮的模样。但刘奔可能要让你“失望”了,他中等个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而且他还是个文科男。

GetAttachment (8).jpg

但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刘奔,却有着“抓贼奔”的绰号。在大足区公安局里,说到刘奔,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抓贼奔’很厉害的。找猫砂、翻垃圾不算什么,他的‘东西’多得很。”刘奔的同事表示,刘奔掌握的那些犯罪嫌疑人关键证据,确实有点“怪”。

总结小偷的经验,逆向推理建奇功

今年34岁的刘奔,2010年通过社招进入大足区公安局,不过他最先进入的是交巡警大队,主要负责交通事故的处理。

“其实我读中学时就对警察抓贼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看警察的电影。”刘奔希望自己能进入到刑警队工作,为此他每天下班后,都主动带着两名辅警穿梭在背街小巷,寻找形迹可疑的人员。

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发现嫌疑人,对于一名初入警队的年轻人来说难度很大。刘奔“厚着脸皮”往刑侦支队反扒队里跑,向前辈们请教。下班后,他又故意绕远路回家,去背街小巷实践白天所学的抓扒技能。

2011年6月,大足城区内频繁发生摩托车被盗的案件,警方加大了夜间巡逻力度,刘奔也是巡逻人员之一。

一天晚上11点,刘奔驾驶警车在街面巡逻,途经大足南门桥附近时,他发现一个年轻人正在摆弄一辆黑色摩托车。

“之前老同志和我提过,偷摩托的小偷习惯上车后左右摆弄车把。我当时看见看这个年轻人正在这么干,觉得有些可疑。”刘奔准备下车盘问。不料该男子一看见警车停了,窜上另一辆摩托车就往小巷子里跑。刘奔立刻把情况和其他同事进行了沟通,并开始沿路展开搜寻。

在一个路口,刘奔发现有两个年轻小伙嘴里叼着烟,斜坐在摩托车上,东张西望。这次刘奔没有将警车减速,而是在两人前方突然急刹车。两个小伙见状撒腿就跑,刘奔和同事早有准备,下车、围堵、擒拿,一气呵成,迅速将二人控制住。

经盘查,这两人与之前逃走的年轻小伙同属一个摩托车盗窃团伙。通过深挖线索,大足刑侦支队一举破获了刘某系列摩托车盗贼案,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追回被盗摩托40余辆。刘奔也一战成名,有同事开玩笑说:“你小子运气怎么这么好?贼都让你撞上了。”

其实运气好,都是刘奔习惯总结小偷经验的功劳。刘奔习惯和老同志聊天,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并把其中的关键点牢牢记在脑子里。“偷摩托,上车后会习惯性左右摆弄车把手;偷钱包,眼神飘浮,习惯看人背包……”

刘奔勤于学习、善于观察和总结结果,然后在行动中反过来进行推理,是自己破案的关键。而也正是知行合一,刘奔在2013年如愿以偿,调入刑侦支队城区大队,正式成为一名刑侦民警。

从电影中找灵感,关键线索就这么来了

工作的调动,让刘奔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刑侦工作专业性很强,而他大学学的是对外汉语,如何尽快掌握刑侦技能是刘奔的当务之急。好在,刘奔脑子很活络,而且习惯观察细节,这让他成长很快。

2013年11月15日,大足城区连续发生多起盗窃车内物品案件。某小区保安提供了一段小区后门的监控视频。监控视频显示,有两人驾驶一辆汽车,在现场来回兜圈,十分可疑。然而受监控视频画质及作案车辆车牌上敷有泥物的影响,无法获得关键线索。

这是刘奔第一次正式接手刑事案件,他下定决心要将此案告破。

正当大家为这重要线索感到可惜时,爱看侦探电影的刘奔突然想起电影《飓风营救》中,男主角截屏监控视频中犯罪嫌疑人墨镜反射效果的画面,并通过提高清晰度获得核心线索的桥段。刘奔就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门技术能提高画面清晰度呢?从那天起,他便开始利用互联网游览各大网站、论坛,并利用优异的英语能力专研各类图片处理软件。

通过一个星期的摸索,这个“门外汉”竟然真的掌握了电影里的视频处理技术,学会了PR视频编辑软件和识慧视频处理系统,将原本模糊的画面处理成高清图,并最终获得关键线索,将该盗窃团伙的8名成员一网打尽。

而此次大足区公安局通报的杨毅案件,刘奔也是发现犯罪嫌疑人杨毅是一个爱猫之人,判断其丢弃的垃圾肯定会有用过的猫砂,从而锁定了嫌疑人。

“其实就是关注细节,想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然后一环套一环,结果就出来了。”刘奔觉得,自己掌握关键线索,用的就是一种“巧劲儿”。

一起案件让他吃尽苦头,反而促成了他研发软件的主意

除了专注细节,刘奔还习惯刻苦专研。他大胆创新,自主研发了一款名为“鹰眼视侦助手”的APP软件,将原本需要耗费数十人、上百小时的视频监控工作缩短为十几个小时。

而让刘奔萌发研发软件这个想法的,是一起让他吃尽苦头的案件。

2015年1月20日,大足城区发生多起移动公司基站电池被偷案件,大足区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刘奔负责视频监控。很快,案件就有了重大进展,一公司外的视频监控拍摄到了嫌疑车辆,但未拍到车牌,于是刘奔就按照嫌疑车辆的行驶路线,调取下一个路口的监控视频,却再也没有看见该嫌疑车辆。

难道汽车凭空消失了?刘奔不信邪,他与同事反复多次实地勘察,排除了该车辆在该路段停留的情况。刘奔将注意力移回到视频上,因为视频拍到的时间正值下班高峰期,该区域车流量大,刘奔与同事便按着暂停键,一帧一帧地看,一段20分钟的视频,刘奔与同事盯着电脑频幕看了近10个小时,看得眼睛发红,产生眩光。

“汽车不见了,会不会时间不对?”刘奔开始转变思路,对比两个摄像头的时间差,最后发现2个视频探头的时间校正不准,相差了5分钟,就是这5分钟,让嫌疑车辆凭空消失了。后来,大足刑侦支队里,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调取视频监控时,必须校正时间。

最后该起系列盗窃案成功告破,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破案60起。

案件告破了,可事情还没有结束。刘奔心想,视频探头少,挨个校正时间倒是不难,可要是遇见有上百个视频,上千个小时的视频怎么办呢?难道也挨个校正? 刘奔想到利用照片里的时间戳,再通过百度地图实时共享,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信息云平台,完全能实现一张照片就完成视频校正的工作。

想到这,刘奔兴奋了。他找来电脑专业的同事,谈了自己研发APP的构想,获得同事的认可,便开始自主研发起来,很快APP初具雏形。该APP可以用于视频采集时间校准,时间换算,视频点位的采集,并在后台建立了一个视频库,形成大数据,将日常业务等工作信息化数据化。目前,该APP软件已在大足刑侦支队里广泛应用,为侦查工作节省了不少时间。刘奔给它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鹰眼视侦助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曲鸿瑞

新闻多一点>>

一只猫“立功”!重庆警方抓获一外省重要涉黑团伙头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