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钰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力 邹飞 摄
黄钰凌,重庆梁平人,1997年1月出生,是巫溪县中医院发热门诊采样工作人员。
“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岗位上。”10月19日上午,这是在参加完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后黄钰凌的回答。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刚满23岁的黄钰凌还是重庆市巫溪县中医院检验科一名试用职工。在公共交通停运,医院通知试用期员工暂不返岗的前提下,她由父亲护送,从梁平带着冰箱和食物回到工作岗位上,迅速参与到发热门诊采样工作中。
逆行
父亲驱车三百多公里护送
时间拉回到2020年春节,对于刚参加工作半年、还在适应没有寒暑假的黄钰凌来说,这个春节假期她盼了很久,也格外珍惜,放假就回到梁平老家与父母团聚。
根据科室安排,她大年初五初六(1月29号、30号)需要回到医院值班。疫情发展速度显然超过黄钰凌的预期,虽然在家休假,但学检验出身的她也时刻关注着疫情形势。各地封城封路的消息不断传来,梁平至巫溪的公共交通也停运了,她无法按时回医院值班了。
“当时,医院通知我们刚入职的大学生暂时不用返岗,但我本来就该回去值班了,医院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我应该回去。”黄钰凌说,当时这个信念一直驱使着她。
她向父母提出了回到单位上班的请求。“当时没有公共交通,又听说可能要封路,我只有麻烦我父亲开车送我回单位。”黄钰凌说,2月1日下午,父母拗不过她,备上了一个小冰箱和一车的食材,驱车300多公里将她送回单位。
守护
这次换我保护你们
彼时,巫溪县中医院已经进入战疫状态,人手紧缺。
回到医院后,经开会商讨决定,由检验科派出两名同志到发热门诊做核酸采样工作,黄钰凌成为其中之一。
在进行了安全培训和多次练习穿脱流程后,她就投入到正式的工作中。然而,对于刚工作半年的黄钰凌来说,更多的是紧张和忐忑。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些防护用品,第一次去采集鼻咽拭子与痰液,我能做好吗?”黄钰凌不停地追问自己,但她也不断给自己打气:“这也是我第一次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战斗,以前都是被人保护,这次换我保护你们了。”
这份工作远比黄钰凌想象的难。当时防护服与防护口罩紧缺,一周只有一套防护服和一个防护口罩,没有阳性结果的话需要重复使用。有时会遇到比较敏感的患者,拭子一碰就会恶心作呕;有时会遇到婴幼儿、儿童,不能配合或者不配合,这些她都努力克服着。
收获
凭借细心和坚持赢得称赞
最煎熬的还是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因为人手紧缺,她需要24小时待命,接到电话立马赶去采样。而医院和她住的地方步行需要10-15分钟,晚上十一二点或凌晨两三点,发热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值班都必须保证随叫随到。”
尽管工作疲累,但她仍然保持着细心谨慎的工作状态,其间,发现了一批病毒采样管保存液变质。
“我们医院采购的病毒采样管保存液是粉色,有一批的保存液偏黄色,打开一看它的盖帽上像是长了青苔一样的东西。”黄钰凌说,后来与厂家联系确定是保存液变质了,不能使用。
从二月中旬至今,黄钰凌穿着防护服经历了严寒和酷暑,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采样岗位上。闲暇之余,她就学习怎样让病人在采样的过程中更加舒服;还参加了重庆市临检中心举办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培训并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
得知自己获奖后,黄钰凌很惊讶。
“不论是90后还是00后,工作了就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未来也会继续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可以保护更多人。”黄钰凌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倩 摄影 刘力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