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 | 气象研究所曾建在北碚,它的名字叫象庄
10-22 19:12:17 来源:北碚乡建旧事

北碚曾有个象庄。

这不是大象的象,而是气象的象。

北碚在1934年即设置了一个测候所,在东阳石子山,这是个三等测候所,由气象所派赵锡鹏管理。卢作孚先生想把它升为二等,但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没同意。

1937年底,气象研究所从南京北极阁撤离,一路选址,1938年暂时落脚重庆曾家岩颖庐。1939年春,重庆将面临大轰炸,形势严峻,气象所何去何从?代理所长吕炯希望迁去北碚。

1.jpg

竺可桢与陈汲、竺津、竺梅在重庆北碚寓所前合影(1940年4月3日)

1936年春,竺可桢接任浙江大学校长,同时保留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职务。原说好短期救火,只任半年,但一直没合适继任人选,再就遇上抗战暴发,竺可桢肩挑两负重担,一边安排气象所的转移,一边亲率浙大师生内迁,1937年迁江西泰和县,1938年秋迁广西宜山县,最终1939年冬迁至贵州遵义湄潭县。其间,次子竺衡和夫人张侠魂相继病故于泰和。

竺可桢当然希望两个机构能近一些,从宜山到北碚太不方便了,但经费不够,原议迁昆明的方案似乎不可行,再说,这里离教育部近,也算可取,经竺可桢亲自前往考察,勉强同意迁至北碚。

1939年5月中旬,气象所由代理所长吕炯主持着准备迁至北碚,7月,先落脚于张家沱,就是现在西大附中宿舍楼一带,租了三栋房子,一为办公室,一为男职员,一为女职员宿舍。整体命名为象庄,这就是北碚象庄的由来。

2.jpg

1944年北碚各乡镇市区土地价格

经与庚款基金委员会联系,气象所获得三万元建设经费,1940年春,在水井湾以700元购得土地4.80亩,开始了建筑事宜。竺可桢在北碚的驻地,则是与吕炯合租了郑璧成修建的郑家花园一栋小楼。他把水井湾这块地命名为象山,等待着新象庄的完成。竺可桢本想全力发展中国的气象事业,服务于军事和建设,数次打报告欲辞去浙大校长一职,但因无人接手,只得两头跑,并且是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已迁至湄潭的浙大,每年只在北碚住上两三个月。

1941年初,象庄基本完工,气象所迁入,但因中间监管不力,在细节和费用上扯了很久的皮。以竺可桢的精明,当然是不会吃亏的。新的象庄,建在水井湾的一块平地上,但因地势高,从张家沱看过去,像是山,所以叫象山。竺可桢把郑家花园的房子退了,住进了象庄。

3.jpg

竺可桢通过气压测定缙云山各点高度

在北碚,竺可桢的日子是过得惬意的,这里有众多的熟人,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谁不知道竺可桢的古文底子好,英文程度高?讲到气象,看似细末枝节,却说得出重大意义;讲到天文,看似离生活遥远,却可以拉得很近。卫挺生,王家楫,钱雨农,王毓英,方孝儒,赵太侔,许心武,陈可忠,卢析薪,尹赞勋,周赞衡,沈宗瀚,顾毓琇,这些都是竺可桢愿意交往的学者名流,甚至与老学究顾实,也能聊上好久。竺可桢还常去北温泉游泳,即便得了沙眼也不抱怨。每半年上一次缙云山,爬爬山就好。没了浙大繁杂事务的干扰,竺可桢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研究,根据二十八宿的考据,结合西方历史资料,研究几千年来天体运行的准确情况和变迁。这形成了论文《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也就是他后来创立的历史气候学的基础。

1941年春,竺可桢开始筹备气象局的成立,选址先说就在象庄,后来还是定在了重庆沙坪坝6号。这个中央气象局,自1937年初就向国府提出设置,1940年重提,现几经讨论,终于在夏天批下来,缩小了建制,名义属行政院,实际还是由教育部中央研究院管,没人愿去,最终说服黄应欢出任局长。

4.jpg

北碚的化学实验室

竺可桢总希望专心一事,辞不了校长,就辞气象所所长,也是几次报告,终得在1944年任赵九章为气象研究所代理所长。赵九章很得力,推动了气象所的各项工作,竺可桢才打消辞意,以更多的精力处理浙大事务。

象庄在北碚数年,直到1946年6月回迁南京。

原标题:书说北碚:象庄,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北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