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2018,这些中国老人的喜与悲
12-28 10:33:01 来源:东方网微信公号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就这样,中国的老龄社会悄然而至,而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

然而,历经风霜的一些老人们,相比于一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更重感情、重亲情。因此,新闻中常常会出现,老人们奉献自己救助他人、对生病的伴侣不离不弃、面对危险冲在前头的事件——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反而常常给我们带来一些正能量。

下面,就让东东带你走进老年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忧与乐、喜与悲……

【空巢】

她是一个幸运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就是指那些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或者独自居住的老年人。

2018年12月24日新闻报道,西安市莲湖区一位86岁的空巢老人,因儿女忙碌,日常生活不便,邻居宋女士一直照顾着她的生活。尽管宋女士家中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但她并没有怠慢了这位空巢老人。

“要不是小宋陪着我,我在这里是住不下去的。”温奶奶对小宋赞不绝口。

宋女士每天都照顾温奶奶,久而久之,她便成了温奶奶的第二根拐杖。“我觉得这都是小事,每次帮温奶奶做完事情我都特别开心,要是还有像温奶奶这样的老人我还是很乐意帮助的。”宋女士笑着说。温奶奶说:“我们素不相识,她简直比女儿还亲。”

温奶奶这位空巢老人是幸运的,而在中国,很多孤独老人生活在偏远地区,条件不好,周围没有好心人照顾,只能独自度过晚年。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如何关爱空巢老人呢?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专家表示,自从儿女不在身边之后,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比如缺乏家人、朋友的关心,孤独、寂寞感长期存在,易导致老年抑郁症的产生 ;空巢老人会觉得自己在与子女的沟通交往中是失败的,从而觉得自己不可能获得别的方面的生活和情感支持,自信心受到打击,影响了自我认识;如果产生了心理问题,之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治疗,常常会使一些老年人产生轻生的念头,等等。

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时间,多陪陪只身在家的老人们吧!

【失独】

67岁,她怀着一对双胞胎

67岁的失独老人张某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当年,儿子喜欢游泳,丈夫李某每天骑着老式自行车,早上五点多送他去游泳馆。

四年前,一切戛然而止。儿子34岁时,死于一场车祸。

儿子骤然离世,没有给张某和李某留下任何喘息的空隙。肇事者至今没抓到,张某连怨怼的对象都没有,生活是无尽的无望,无尽的空虚。

他们曾想过领养孩子,没有成功;想代孕,又因为考虑到违法而放弃。之后,他们决定选择“试管婴儿”。

对一些人来说,老夫妻俩执着的生育意愿有些自私和不计后果;而对他们本人来说,这象征着 “重生”。

 2018年6月,67岁的张某怀孕了,但一位知名产科专家告诉记者,67 岁的妇女,不管是生育机能还是其他器官都在退行性改变,流产、早产、胎儿功能发育迟缓、胎死宫内等情况较普通孕妇更易发生,能理解失独家庭的愿望,只是以普遍认知来说,得到一个好结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他不赞成,也不提倡这样高龄生育。

但张某的目标是至少坚持到明年一月,胎儿满七个月。医生告诉她,孩子在她肚子里多养一天,生下来的成功率越高。

他们想,奔着活到八十多岁的目标,把孩子抚养到成年,一场告别后,再把他们托付给信任的亲人。

如果没要上孩子,他们俩就去养老院,“孤独终老”。

【遗嘱】

99.93%老人选择防儿媳女婿条款

2018年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13-2017)》,对所保管的8万余份遗嘱进行数据分析。82177份遗嘱中,有39234份遗嘱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的,占总遗嘱数量47.74%。

 白皮书显示,有99.93%的老年人选择中华遗嘱库范本中的“防儿媳女婿”条款。在遗嘱中规定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属于其夫妻共同财产。

 房产仍然是老年人家庭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华遗嘱库所登记的遗嘱中,处理房产的比例占到99.69%。

白皮书显示,在中华遗嘱库保管的82177份遗嘱中,有39234份遗嘱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的遗嘱,占总遗嘱数量的47.74%。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认为,除了祖辈可能继承父母遗产导致财产旁落以外,还有两大原因导致独生子女家庭立遗嘱意愿上升,一是子女离婚率上升,另一个是财产过户继承难。

 数据显示,继承人以立遗嘱人的子女、配偶、孙辈为主。其中子女直接继承的为33.53%,配偶互相继承后由子女继承的比例是27.07%,直接给孙辈的比例为13.58%,先给子女后给孙辈的比例为23.02%。绝大多数老年人并未按法定继承将财产平分给子女。

【疾病】

儿子去世  她无人照料

2018年11月9日下午5点左右,公安嘉定分局马陆派出所接到一起110警情,报警人称双单路某公寓内一独居老人已经三天没吃饭了,需要紧急救助。

民警龚云龙去食堂打好热腾腾的饭菜后迅速驱车赶赴现场。在公寓里,他看到虽然房间里有床,但这位老人却平躺在地上,非常虚弱,不过意识还算清醒,老人表示身体并没有什么不适,但很久没有吃喝实在太饿了,于是民警立即上前将老人扶起来,将饭菜递到了她手中。

原来,今年70岁的老人刘根换和儿子二人共同居住,由于腿脚不便和糖尿病,老人长期卧病在床,日常起居都由儿子照料。三天前,儿子因心脏不适去了医院,但整整三天,却没了音讯,整整三天,老人也就没人照顾,期间,她曾自行下床想要出门寻求帮助却无力地瘫在了地板上。直到9日下午,儿子的朋友来家中探望,才发现这一情况。

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民警试图联系老人儿子,却一直联系不上。而当天,马陆派出所又接到了辖区医院的电话,称9号下午有一名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的男子联系不到家人,通过核对信息,民警才发现,这名刚刚去世的男子就是老人的儿子。

有儿女就有家,而失去子女的患病老人们,该如何安度晚年?

【带娃】

一位“老漂族”的奔波史

2018年,国家卫计委的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占了7.2%。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比例高达43%。

然而,对于这些来回奔波的老人们来说,她们的苦乐,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生活被孙辈彻底套牢,但付出得越多,反而越被儿女嫌弃;而当孙辈甜甜地叫上一声“奶奶”“外婆”,她们又喜笑颜开,烦恼烟消云散。

来杭州两年多了,62岁的付秦(化名)睡眠一直不太好,往往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有时凌晨突然醒来,就睁眼到天亮。她时常会头晕,心里突突跳,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又什么毛病都没有。

老家的人羡慕她:跟着孩子在被称为天堂的城市生活。她总是说:还是咱们家里好。她也不止一次对女儿说:哪天你们不需要我了,我第二天就拉着箱子回家去。

来杭州前,她在河南老家的退休生活轻松惬意。

直到2016年初,外孙女出生,付秦和老伴离开家,南下杭州。

到杭州后,付秦再也没跳过广场舞,“打扫卫生,做饭,照顾孩子,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要散架,哪还有劲跳舞”。

所有情绪总要有一个出口,去年年底,付秦“爆发”了,她在一天早上,离家出走。

导火索是件小事:付秦那几天眼睛做了个小手术,有些不舒服,当天早上她起床说前天晚上没睡好,眼睛又痛了。老伴和女儿一个忙着做早餐,一个洗漱,没听到她喊疼。

付秦的失落和孤独感一下子涌了上来,她当时满脑子就一个念头——我要回老家。

但最后,付秦还是被孩子劝了回来,女儿特意带她去熟悉的小区周边的公交线路,“其实家门口就有车去火车站。说实话,我妈不知道如何去车站这件事,比她离家出走更刺痛我”。

如何帮助“老漂族”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保健品】

他们借钱买保健品

“钱花光了,人也没了,还留下一屋子的保健品!”近日,上海市民柴女士说起发生在她父母身上的事情,语气颇为激动。

走进柴女士的父母家,客厅内,一位阿婆正呆呆坐着,一言不发,桌上摆放着一张遗像。

坐着的是她母亲,遗像上的是她父亲。几天前,她81岁的父亲意外遭遇车祸,经过4天抢救,最终还是不幸去世。

而柴女士之所以在承受丧父之痛时还想求助于媒体,就是因为处理父亲后事时,在父母家中发现了让她又惊又气的一幕:房间的床上、衣橱顶上、地板上,都被整盒整箱的各类保健品所占据,而这些保健品当中,大部分都未拆封,其中许多已经过期,显然已经不能再服用。

“老夫妻俩十几万元积蓄,在近五年内,全部都用来买保健品了!”柴女士气愤地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共育有五个子女,平日里来看望他们时,却只允许在客厅里见面,“直到今天整理遗物时,我才发现这么多保健品都被他们用布盖着,藏了满满一房间!”

“他们不敢和我们说,钱不够的话,就去问邻居借,后来,邻居也不借给他们了。”柴女士说,“再后来就赊账买保健品,等领到了退休工资再去还,就在父亲出事后,我们还接到了好几个催款电话!”

上海市松江区消保委表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区消保委今年共接到老年保健品投诉16件,占老年消费者所有投诉22.86%。

在此,我们要提醒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要到正规的经销商购买;不要相信以免费为借口的老年活动,如免费保健、免费体验、免费旅游、免费讲座等,其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推销。

希望这种骗取老年人钱财的“保健品事件”越来越少,还老年人一个真诚安全的晚年。

【“遭遇科技】

八旬老人取件难

82岁的郭先生家住石家庄槐中路富强大街152号省科委宿舍。据郭先生介绍,2018年12月23日下午3点左右,他收到一条短信息,短信内容为:[丰巢]您的快递24H未领,关注“丰巢智能柜”微信绑定取件手机号,激活取件码****至北方设计院第四生活区大门入口西侧丰巢快递柜领取。

“我正琢磨这条短信是啥意思呢,正好接到8601开头的一个固定电话号码的来电,告诉我说,在离家50米远的北方设计院投递点,有一个铁柜子,拿上我的手机输上短信中的取货码,柜子就开了。”郭先生说,“我赶紧去了这个地方,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从哪儿取包裹。”郭先生在丰巢柜前转了几圈,也不知道该怎么输入取货码,好不容易研究明白了,却提示无法取出。

“取不出来包裹,我也不知道该找谁,谁给我投递到这儿的,我都不知道,该问哪儿也不清楚。”

郭先生说,回到家,他突然想起来订报收据上有一个11185的电话号码,拨通后工作人员让他联系11183咨询。“这11183的人说我扫的码不对,货号也不对。”郭先生说,“工作人员说我包裹所在的位置属于邮政部门的青园投递负责,但我找不见他们的人,也不知道青园投递在哪里。”

后来,折腾了好久,郭先生的包裹才被取出。然而,拿到包裹的老人脸上并没有欣喜,因为他已经冻得双手不能打弯,脸上的肌肉也已经冻僵了……

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可在这过程中,老年人的需求常常会被忽略。如何让科技融入老年人的生活,提供给他们切实的服务与便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爱情】

“宝贝,我找你找得太辛苦!”

“宝贝,我找你找得太辛苦!”

2018年10月,温州市蛇类研究所的病房里上演了动人的一幕,两位主人公一个92岁,一个84岁。正躺在床上输液的耄耋老人叫陈秋芽,是乐清市大荆镇双峰社区人,而在一旁陪伴的则是她的老伴。

两人结婚60年来相濡以沫,一直没有分离,可就在10月3日,陈秋芽去田间劳作时被五步蛇咬伤住进了医院,这让原本伉俪情深的老夫妻被迫分开。

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所长陈俊标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在陈秋芽病床旁添置了一张床,通知家人把陈秋芽的老伴接过来。

两位老人一见面就热泪盈眶,陈秋芽的老伴对着陈秋芽直呼:“宝贝,我找你找得太辛苦!”

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

陈秋芽还告诉陈俊标,“我的老太爷原患有老年痴呆症,今天好啦,真的好啦,可以护理我啦。”

是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所谓老伴儿,大概就是这样,从青春直到暮年,垂垂老矣,还是不离不弃。

【广场舞】

他不断地更换舞伴来疏解压力

2018年6月2日,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的歌德学院放映了由导演康世伟执导的纪录长片——《广场上的舞蹈》。

《广场上的舞蹈》这部纪录片探讨的是关于老人的议题,讲述了三个中国的老人完成自己人生心愿的故事。

其中第一个主人公——熊先生,他已经70岁了,还要照顾105岁的父亲,一照顾就是十多年,直到父亲去世。

虽然照顾父亲的过程中他会不耐烦,也会言语粗暴,但是他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他家庭破裂,无依无靠,也不知道怎么发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所以他晚上会到广场上去跳舞。

熊先生跳的是牵手舞,跟异性一起跳。他不断地更换舞伴,以这种方式来疏解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压力。

熊先生曾经说过,很多人是因为家庭有裂缝,才去广场上跳牵手舞,找一种心理的慰藉。结果跳着跳着,裂缝就越跳越大,最后就跳散了家庭,跟广场上的舞伴组成了新的家庭。

其实,老人的情感跟年轻人是一样的,我们要以一种平等的意识和观念,去看待老年人的感情问题,不能因为是老人,他们感情上有一些欲望也好,冲动也好,或者是感情上有一些变化也好,我们就对他们有看法,说这个人,老了还老不正经。年轻人会遇到的感情问题,老年人也会遇到。

人生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亲情、爱情、梦想,老年生活也是如此。

【见义勇为】

88岁高龄救起落水娃娃

2018年3月21日,在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乐安镇,1岁7个月大的希希骑着儿童车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连人带车坠入河中。

危急时刻,88岁老人何友毅跳入冰冷的河里,成功将孩子救起。

3月天河水依然冰冷,老人的儿媳李义君很担心老人身体受影响,“年龄这么大了,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

说起救人的事,老人摆摆手,表示没什么大不了。

当天下午,他正在门前菜地浇水,距离河边大约20米,听到“救命”的呼喊声后,他丢下水瓢就跑了过去。

“我当时啥都没想,就脱了外套滑入水里,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孩子救起来。”

何友毅说,自己有点驼背,年纪大了力气也不够,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推给站在岸边的人。

这一推,老人也花光了自己的力气,脚陷入浅水淤泥中,不能上岸。

就在这时,河边钓鱼的两个男子赶到,将老人救了起来。而此前,他在同一地方也救过一个落水的娃娃。

不仅如此,何友毅在战场上也曾立下过赫赫战功。至今,老人家门正上方,还挂着一块“人民功臣”的牌匾,是1952年三台县人民政府所赠,纪念其在抗美援朝时荣立三等功。

老人说:“忘不掉自己曾是一名军人,不管当时多危险,我都要去救人。”

“爸爸这个事情我们也是通过别人才知道的,我们感觉很惊奇,他平常走路都要人搀扶着走,真的没想到他有这么大的勇气跳下河去救人。”

何友毅的女儿何秀琼说:“我们做儿女的真的很感动,很敬佩。这样的爱心家风,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

【拾金不昧】

“人活一生要耿直”

今年68岁的西安灞桥区唐家寨村村民唐舍娃,已经拾荒拾了20年。

2008年2月29日,唐舍娃拣破烂时,从拉土车倒出的土堆中无意间发现两块石碑,他从刻字上判断此碑属文物。老人立即决定将石碑捐献给文物管理部门。

“石碑放在家里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生怕将石碑弄丢了。”

经鉴定,这两件文物为《唐故普康公主墓志铭》与道教五方真文镇墓石。

他拒绝了考古所要给他的奖金,他连连摆手说:“我不要钱,只要给我打个条子就行了。”

2018年,他又捡到“宝贝”了。“我一直喜欢给猫、狗扔些馍块,没想到扔着扔着发现有个书包底部有几层破布包着的厚厚几沓钱,还用细绳捆着。”

唐舍娃说:“看到那些破布,我猜失主可能也是好不容易攒了这么多,竟然弄丢了,一定要赶紧还给人家。”

唐舍娃快速赶往与他相熟的一位退休干部家,想让对方支招快速找到失主。

“这位退休干部近80岁了,也是热心肠,他说陪着我一起找各级政府部门。”

纺织城派出所接警民警董警官说:“老人捡到包连家人也没告知,直到交给我们后才清点了钱数,整整3万元!”

十年前他说:“人活一生要耿直,就像树一样要长得直直的。”

十年后他说:“要做好人,不能因为这3万元扰乱了良心。”

脸上的风霜记录着老人谋生的不易;铿锵的话语,诉说着他的无愧于心。

10年风霜雨雪,老人心底的热忱善良始终如一,对良知的坚守始终如一。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需求,也是目标。中国的老人,比起吃饱穿暖,图的更是一份要强要面。

看过一个小故事,有一家人每天特意留几个盘子让老人刷,就是让老人有存在感。能够让老人自愿发挥余热、遇事也请老人出谋划策,这样的家庭养老幸福指数比较高。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市场越来越成熟,养老服务这片巨大的蓝海一定能衍生出比今天更新的养老方案。而对于现在来说,更多的需要反求诸己,让身边的父母,让未来的自己,都有一份属于老年人的存在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青春再绚烂也逃不掉暮年苍苍。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

让我们帮他们筑起一个安心、快乐的晚年!

原标题:2018,这些中国老人的喜与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