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追星买卖航班行程轨迹,4人被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两名航空公司客服人员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
倒卖明星航班信息被判刑,本案给这类利用工作之便倒卖个人信息的人提了个醒:倒卖个人信息,不仅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失德行为,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如今,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车险还有两个月到期,各大保险公司的电话便纷至沓来;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能准确说出你的姓名甚至住址,结果竟是个推销电话……相信不少人都遭遇过上述场景,现如今个人信息泄露可谓防不胜防,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严重的还将威胁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我们不禁想问:个人隐私信息怎么就被盗取倒卖了呢?总的来说,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公民自己不小心主动暴露,然后被不法分子搜集;另一种则是被动泄露,可能是黑客攻击造成企业存储的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或企业人员泄露客户信息等。
近年来,企业存储用户的信息发生泄露也屡见不鲜。2015年,网易百万邮箱账号被公开叫卖,售价仅50元;2016年,快递公司百万个人信息被窃取倒卖;2018年,求职平台上20万条学生个人信息遭倒卖……
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数据分享以及信息交流的便捷畅通,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个人信息处于“裸奔”状态,遭到不法分子窃取。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一方面要“打”, 对各类盗取倒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相关部门可对针对这类不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做到违法必究,依法严惩,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力,在全社会层面形成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共识。
另一方面是“守”。首先是个人要有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主动泄露个人信息,不在网络分享火车票、身份证信息,不在钓鱼网站、恶意应用中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以及银行账户等。
此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大量个人信息的平台、企业要做到守土有责,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增加投入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等级,守好用户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以及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以免“监守自盗”的情况发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