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 正文
家用摄像头亟待规范安装和使用
2022-05-18 16:52:42 来源:东方网

近年来,多种价位、功能各异的家用智能摄像产品不断涌进市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家用摄像头解决小偷“光顾”、车被剐蹭、老幼安全、宠物安全等问题。但与此同时,这些摄像头又给人带来了新的“烦恼”:邻居的日常出行不可避免地入镜、别有用心者借个人安全之由偷拍他人影像、云端存储视频存在被兜售的隐患……(5月17日《法治日报》)

随着智能家居时代的到来以及大众安全意识的增强,智能摄像头、智能猫眼、可视门铃等智能摄像产品走入不少家庭。只要下载一个关联程序,就可以随时用手机查看“家门口”的实时情况。在不少人看来,安装摄像头不用耗费太多的资金,就能收获一份安全感。不过,摄像头在带来便捷和安全感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安全方面的“烦恼”。

从媒体报道看,国内智能摄像头销量每年在5000万台左右,随之水涨船高的是由此引发的邻里纠纷。对于安装者而言,在自家门口装摄像头,主观上是为提高自家的安全防护措施,但是对于“被入镜”的邻居来说,则可能将其个人隐私记录在内。虽然安装者可以说不会滥用这些视频记录、不让这些信息泄露出去,但现实中往往防不胜防。

2021年4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就披露了一起案件:被告人巫某通过自己研发的App控制了全球18万个摄像头,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巫某利用一些摄像头缺乏安全技术支持、用户设置密码简单等漏洞,破解了家用摄像头的账号密码,从而实施偷窥。可见,对于家用摄像头,如果安装和使用不规范,就可能侵犯和泄露他人隐私。

专家表示,“家门口”并不属于完全的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私密性。每个人在自家门口的行为、着装等信息,都属于个人私密活动和信息。民法典中对隐私的定义包括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家用摄像头的侵权界限,在于安装者在处理、保管、使用过程中是否对他人信息和隐私造成侵害。

笔者认为,对于居民在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的做法,不必简单粗暴地反对,而应合理合法地引导其在寻求自家安全保护的同时,兼顾、平衡邻居的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比如,安装摄像头的业主应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品,并在安装前先行告知附近的邻居,征求其同意,事先协调好范围、角度等,避免摄像头安装之后产生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法律尚没有关于居民在自家门口安装监控的相关规定。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对家用摄像头的安装和使用作出明确规范。比如,规定家门口安装摄像头需到公安部门备案,安装的位置、高度、角度,如何存储、使用、查询以及承担的责任等,都有可操作的标准,以保证摄像不侵扰他人、信息不被非法泄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