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行动 > 正文
巫山脆李 修成“正果”
06-28 09:34:4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盛夏来临,脆李飘香。鲜嫩多汁的脆李,正刷爆巫山人的朋友圈。

脆李,一种长在大山里的神奇果实,通过政府、果农神奇的双手,改变了命运:曾经的青果果,变身“金果果”,脆李树也变成了“摇钱树”,让种植巫山脆李的村民脱贫致富。

巫山人_副本.jpg

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一果农在卖脆李。 王忠虎 摄

巫山景_副本.jpg

长江边的移民新村——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桃李芬芳。 何志宠 摄

65岁的王恩海,是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6组的农民。权发村位于大山深处,以前,村民主要靠种小麦、玉米、稻谷,大多是自给自足。即使有一点经济收入,也是靠卖粮食、养猪,换得一点“盐巴钱”。

上世纪90年代,权发村1200多村民外出了一大半。“留在家里的,全靠仅剩的几亩薄地吃饭,没得其他办法。”王恩海说。

为了致富,村民们积极探索,王恩海也不甘落后。1997年,王恩海做起生猪生意,他喂了母猪,到湖北宜昌、沙市一带卖猪崽,这比种地强。不过,也有倒霉的时候,有一次,运输车途中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眼看着小猪崽被冻死。

王恩海做梦也没想到,曾是“田边地角耍耍水果”的脆李,会成为自己致富的“终极秘诀”。

早年,和其他人一样,王恩海只是在沟沟坎坎种植脆李,脆李卖不起价,即使它在湖北省松枝县一带很受欢迎,刚挂果就有客商来收。

那时,高速路没修通,多以船运载而去,耗日持久,这样显然不能很好地保存脆李的品质。即使这样,脆李在湖北的市场依然很好,购买者蜂拥而来。

靠着种粮食、喂猪挣的钱,王恩海把儿子送出了大山,在成都找到工作、成家立业。原以为,发家致富似乎成了被搁浅的梦。

李子带来致富曙光

种脆李一年收入超10万

可王恩海渐渐发现,村里、乡里、县里对脆李越来越重视,种脆李有补贴,技术人员上门了,还组织村民到外地或种植大户家里参观、学习。王恩海参加活动很积极,“这事不能光靠别人,自己也要努力。”

从2010年开始,王恩海发现自家脆李的销量和产值迎来了“大爬坡”,“最开始,只挣得到两千多,第二年四千多,第三年一万一,然后两万多、六七万、七八万,再后来十多万……”这一组数据,都有据可查,他说得出李子的单价、产量。靠着脆李挣的钱,王恩海在巫山县城买了房,最近还花35万在老家起了一栋有落地大玻璃窗的“豪宅”。

“种脆李产值比我们以前最挣钱的稻米还高,而且高了好几倍!”王恩海掰起手指算账:一亩好田能产稻米1000斤左右,产值2000至3000元,同样的面积能种植三四十棵脆李树,能产2000斤脆李,约合产值10000元左右。

目前,王恩海有成熟的脆李树四五百棵,而且还在逐步增加。关于收入,他粗略算了一下,“只要天气可以(指不遇到冰雹等极端天气),今年上10万不成问题。”

脆李市场不断向好,这段时间每天上午,曲尺、福田等乡镇,都可看到数十台收脆李的车辆。王恩海家的脆李不愁销,今年初,一个农业公司的小伙到他的果园看了,很满意,一口气将全部脆李包圆了。

脆李树成“脱贫树”

还依托赏花采摘再增收

在巫山,脆李早已成了“脱贫树”。

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介绍,巫山脆李在唐宋时期已开始经济种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巫山发展脆李有地理、气候、土壤优势,还有丰富的种植经验。

2007年开始,巫山脆李开展品种提纯选优,以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工作,通过10年努力,终于“修成正果”。

据统计,巫山全县超过三分之一的贫困户因种植脆李而“脱贫摘帽”,脆李发展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而且促使农业增效和农村增绿。

巫山县沿长江和中低山区规划为脆李种植区,重点打造“一带三片”,到2017年底,全县种植脆李20万亩,全部进入丰产期后可年产脆李20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依托脆李,巫山举办了春季“李花节”和夏季“采摘节”,打造乡村休闲体验区和脆李发展观光区。靠着脆李,巫山打起了农旅融合的牌,以“两节”为例,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50家、从业人员250余人,促进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让品牌叫得更响

巫山县重点抓“脆李四化”

脆李改变了巫山,青果果变身“金果果”,形成了产业拉动了扶贫。同样,巫山也在改变脆李,为了脆李品牌和产业发展,大量技术人员挥汗实验基地,果农实践技术,政府整合资源做好配套服务。

“脆李确实改变了巫山,但巫山也在为脆李从好到更好的改变而努力!”巫山县农委果业局副局长黄明说。

为了让巫山脆李品牌叫得更响,巫山县委县政府重点抓了几件事: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理、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这被业内人士称为“脆李四化”。

在规模化种植方面,巫山聘请西南大学专家组编制”巫山脆李产业发展规划“,依据中国科学院检测分析报告,划定脆李适宜种植的范围和规模,确立支柱产业地位,将巫山脆李定为全县“3+1”特色产业之一,这种规划,就是要让脆李的产业规模化效应更强。

为此,巫山县成立脆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果业局。县财政局每年整合1亿元以上资金支持脆李产业发展,并坚持逐年递增百分之十以上。

在科技化管理方面,巫山也有全面的思路。首先抓好科技支撑,与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其次抓好示范园,通过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辐射示范带动周边果农提高产业管护水平。每2000亩果园配置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

在脆李的品牌化打造上,巫山正扎实推进。2017年,巫山脆李品牌估值9.46亿元。

脆李变身“金果果”,离不开市场的认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巫山采取的是市场化营销策略。

巫山脆李先后在重庆、北京、上海等地举办推介会,今年3月,巫山脆李成功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将于7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滚动播放。

同时,还与顺丰速运、中国邮政、京东等合作,建立脆李专业销售体系。5月31日,巫山县举办了2018中国重庆巫山脆李产销对接会,利用大型农产品交易平台,巩固传统批发渠道,依托全国水果商网络,巫山脆李远销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今年,巫山脆李成功入围深圳市菜篮子工程。

新闻纵深>>

脆李完善了巫山产业布局

巫山县农委果业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巫山全县脆李已发展到22万亩,惠及农民5万户15万余人,今年预计产量10万吨,产值10亿元。

作为巫山县“1+3”特色产业(脆李、中药材、烤烟、山羊)经济的重头戏,巫山脆李一直是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巫山县农委果业局副局长黄明认为,脆李一度填补了巫山中山带产业的空虚,有助于全县产业整体布局的完善。“脆李的适应性非常好,从海拔115米到1000米的中山带均可种植,在中山带的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黄明说,这种巨大的海拔跨度,也成就了脆李的另一个魅力:各个海拔的脆李成熟期不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延长了采摘期,每年的6月底到8月底,市民均可在市场上买到脆李,这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极其美好的一件事。

巫山脆李荣誉榜>>

2014年5月

“巫山脆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2014年6月

巫山县被授予“中国脆李之乡”称号。

2015年9月

“巫山脆李”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

2016年6月

“李行天下-巫山脆李推介(品鉴)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

2016年7月

《“没熟”的李子缘何畅销》节目登陆央视《每日农经》栏目。

2017年6月

在京东总部举行“李行天下”中国特产·巫山馆开馆仪式,巫山脆李亮相京东商城。

2017年7月

第十六次全国李杏学术交流会暨第四次全国优质李鉴评会在巫山召开,巫山获评“中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荣誉称号。

2017年8月

“巫山脆李”品牌价值估值达到9.46亿元。

2017年12月

“巫山脆李”获评重庆十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