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许多家长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因此,早教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甚至追捧。然而,盲目“早教热”并非是好事,错误的观念和方法可使“昂贵”的早教效果适得其反。
为此,记者采访整理了几个早教认识的误区,同时,从事20年教育方面工作的专家陈女士给出相应破解方法。
误区一 早教要趁早
案例: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气质美女兼才女,家住观音桥附近的赵女士在女儿刚满三岁时就买回一台钢琴。可是,当其寻找钢琴老师时,却屡屡碰壁,被告知:孩子太小,5岁后才宜学琴。赵女士则不认同:“早点学,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啊!”
危害:当前,早教领域存在的“越早越好”观念和“拔苗助长”本质相近。记者从沈阳医科大了解到,5岁以下的孩子骨关节、韧带等组织都较松弛,过早开始强度较大的钢琴练习,容易使孩子的手部骨骺受损,导致手指的长短和粗细发生变化,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手指的缺陷会愈加明显。
对策:陈女士认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个“敏感期”理论:只有到了敏感期才会发生质的变化,俗称“开窍”。因此,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在不同的关键期给予相应的刺激;而不同的孩子进入关键期时间会有所差异,此时,就需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等孩子到达某个敏感期应马上给予有益引导和帮助,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二 早教就是教知识
案例:家住南岸区的小凡很小就对数字极为敏感,她的父母认为,既然孩子有天赋,就一定要好好培养。于是,小凡妈妈每天要求4岁的她在规定时间算算术,渐渐地,她垂头丧气,开始避开跟数字有关的东西。
危害:陈女士表示,过早地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进行知识教育,必然会让孩子丧失从大自然中获取营养和知识的机会,肢体活动也会相应减少,这会抑制儿童大脑发育,最终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
对策:她觉得真正的幼儿教育,应该以活动为中心,如在游戏中带动语言、认知等领域的学习,让孩子在自然、愉快的氛围中成长。对数字敏感的孩子,父母可以用简单的棋牌游戏来吸引他,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孩子的记忆、逻辑等能力。
误区三 早教要挑好机构
案例:5岁的朵朵是个内向的小女孩,连当众讲个小故事都扭扭捏捏。朵朵妈听说某知名早教机构语言教育很好,便报名参加学习。但上了三个月,花费一万多元不说,孩子却不肯去了。其老师说,朵朵在课堂上总是扮演一个“旁观者”。
危害:家长费尽心思为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机构和老师,可孩子却在“种种不适”中受到压抑,反而加重其弱点。
对策:针对此类问题,陈女士强调,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学校,朵朵妈应该尝试着和朵朵爸进行“家庭情景演练”,让孩子在其中获得更多熟悉感和支持感,从而再步入集体生活时才不会怯场。
早教注意原则
零岁开始培养,兴趣源于生活
那么,早教到底应注意什么,家长和孩子才能同时收益?在不少父母的意识当中,孩子的早教培养应在两三岁之后,将其送去早教中心就可以了。不过,陈女士介绍,早教其实从零岁就已开始。
很多家长都还没有正确理解“早教”,误把“去相关早教机构接受早期教育”当成了早教。对此,陈女士指出,早期教育应该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甚至可以涵盖妊娠期胎教。其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孩子接触、学习、了解、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语言能力等各种综合技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陈女士解释道,在早期教育当中,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早教则是通过游戏、故事、活动、语言等多方面引领孩子去发现探索,让孩子对所有潜在的事物产生兴趣。而这一过程并非只能在早教中心才能完成,家庭往往是最好的早教中心。
“很多父母对子女有着很高要求,而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出现否定孩子的不良举动,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不符合早期教育的宗旨。”她认为,早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掌握大量知识,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强人所难;早教的出发点应该是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收获快乐和智慧的同时,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偏离这一原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
“其实,早教就是让孩子跟着父母学习如何生活、如何自己动手吃饭、如何发现积木的N种堆积方式等等。早教应该是以生活课堂为起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最好的早教。父母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受影响。”陈女士总结道。
上游新闻记者 滕飞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