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消息,近日共享充电宝再现涨价潮。有媒体报道部分商圈和医院等场所充电要3-4元/小时酒吧夜店高达10元/小时。
然而早期价格只要1元/小时有用户未及时归还充电宝一天花掉99元等于买了个充电宝。
最高1小时10元用10次都能买1个了
商场、餐厅、地铁站……不知不觉间,共享充电宝已经成为日常消费场景的一部分,遍布于各大商场、餐厅、地铁站甚至医院等场所。
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四家头部企业的市场规模则不断做大的同时,共享充电宝却不约而同地悄悄一起涨价了。
有用户发现:“充两三个小时原来只要2、3块,现在却要12块!”
据悉,在商圈和医院等特殊场景用共享充电宝充个电每小时3-4元,而酒吧夜店等娱乐场所每小时则高达10元。除此之外,使用充电宝的封顶价格更让人咋舌,每24小时封顶价24--40元,总封顶价99元,都赶上买一个移动充电宝的价格了。
有消费者就吐槽道:“我最高一笔用了99元,因为当时没有还成,有一次我就是从浦西找到了浦东才还到的。”
对于涨价用过的用户都有切身体验随便充个一两小时都得花费十来元甚至更贵
那么,涨价是因为进场费涨了吗?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企业的回应是:缺钱。一来抢占市场花出去的巨额补贴需要回本,二来疫情影响、进场费涨价等,都增加了运营成本。
然而,共享充电宝真的缺钱吗?记者调查发现,共享充电企业的运营模式主要有直营和代理商两种。在代理模式下,企业会招募加盟商,由加盟商购买柜机负责运营,企业只需提供区域授权书和软件系统,就可收取分成。所以企业不仅不亏,甚至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那么,进场费涨了吗?记者再度走访了上海核心商圈的多家商户后获悉,入驻商户一般都没有进场费,主要是谈分成,而给商户的分成还有下调的趋势。一家位于核心商圈的花店老板告诉记者,充电宝运营企业给他的分成随着使用频次的提高,反而从九一降到了七三。
记者通过走访大型商场和连锁集团了解到,商场会收取一次性进场费,保护协议的价格会更高一点。另外,目前北上广深的投放已经接近饱和,优质场景更是一位难求,所以不排除部分渠道和点位的成本有所抬高。
不过,即便进场费有微涨,却不影响共享充电宝的盈利能力。以怪兽充电为例,今年3月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9、2020两年持续盈利,虽然2020年销售与营销开支比2019年有所增长,但是依然实现营收28.09亿元,同比增长38.9%,净利率为2.7%。
顶着骂声一涨再涨原因在哪儿
既然企业已经实现了可观盈利,为何还要顶着骂声一涨再涨?在业内看来,企业上市在即,或是此轮涨价最重要的推手。
公开资料显示,怪兽充电在获得日本软银、美国高盛等5亿元C轮融资后,拟于今年上半年冲击纳斯达克,小电科技在获得苏宁5亿元股权融资后,也计划于今年三季度登陆创业板。元一资本创始合伙人钱皓表示,资本化是一个很关键的背后考量,因为企业已经过了跑马圈地的第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就要通过提升价格来获取更好的收益和回报。
在专家看来,一涨再涨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者过于集中。从“百电大战”到“三电一兽”,格局初定,价格就随之水涨船高,因为经营者越集中,市场就越好操纵。按照2008年施行的反垄断法,一家企业占据50%的市场份额,就形成了垄断。虽然“三电一兽”并未触及这一红线,但是4家企业合计占据了九成市场,无法确保充分竞争,更谈不上确保消费者权益了。
对此,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指出,任何产业的发展如果脱离了资本不行,但是被资本绑架了也不行。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握好度,就要用好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一旦价格上涨,是消费者无法抗拒的,那么一定是这个行业竞争已经不充分了,这时就需要有形的手出来干预了,我们要保护竞争的充分,使消费者从中得益。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则建议,共享充电宝行业首先要把技术标准做好,把产品质量做好。在此基础上逐步统一服务标准,给消费者一个合适的定价,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
原标题:共享充电宝涨价最高达10倍被消费者质疑 企业:缺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