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硕士骗领3万元补贴获刑,完善规则是对人才的尊重
2022-07-10 11:19: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明明在南京工作,却将社保缴在杭州,只为骗取杭州3万元人才补贴——一名90后重点大学硕士毕业生日前被杭州上城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一名重点大学毕业的硕士,因为骗取3万元人才补贴而受到严肃的刑事处罚,这样的事情,听起来让人无比唏嘘。如此沉重的现实教训应该警醒所有人:骗领人才补贴,不只是诚信问题,也是严肃的法律问题,千万不能心存侥幸、犯糊涂。

近年来,随着各城市间人才竞争愈发激烈,不少城市都推出了人才补贴政策,这本来是好事情,但从现状来看,在人才补贴的发放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骗领,的确值得重视。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案例,2020年杭州也曾发生过“47名应届毕业生骗补49万”的案件。类似案件的曝光,除了是对骗领补贴者的警示,也为完善人才补贴申领制度提供启示。

以这次发生的案件为例,骗领者申领补贴时谎报在杭州工作,并在地图上随机选择杭州某小区为居住地,最终成功骗得3万元人才补贴。像“随机选择杭州某个小区为居住地”,如果发放补贴前有相应的核查程序,其实完全可以及时识破骗局。

当然,骗领补贴很容易得逞,这个问题需要辩证来看。一方面,这意味着当地人才补贴的发放程序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繁文缛节,大大方便了申领者,这本身体现的是对人才的尊重。但另一方面,申领程序的人性化,并不等于可以对骗领行为完全不设防。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人才补贴政策的真实效力和严肃性,也涉及补贴发放的公平性。因此,必要的“防骗”设计必不可少。

此外,从已经发生的案件来看,骗领补贴的行为要得逞,往往离不开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找公司挂靠代缴社保。如“47名应届毕业生骗补49万”一案中,涉案人员就是通过中介人员操作,挂靠在中介人员所在的杭州某公司短暂缴纳社保,虚构劳动关系,最终成功骗领补贴。该案中,中介人员也被追究了法律责任,但涉事公司是否同样应该担责?此次发生的案件中,骗领者是在其所在公司的分公司缴纳社保,这样的操作,公司方面是否也涉嫌违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于今年3月18日起正式施行,目前多地人社部门已经公开发布消息,明确挂靠参保、虚构参保条件参保均涉嫌违法违规。这意味着在制度层面,挂靠代缴社保的做法彻底行不通了。

人才补贴的发放,是一件严肃的事,建立完善规则,防止包括骗领在内的“跑冒滴漏”,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够发放到符合条件的申领者手上,让骗领者和投机者无法染指,这也是真正尊重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