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全集》。
大足石刻到底长什么样子?可能去过的游客每个人都能说不出不一样来,即便是研究者都未必能穷其全貌。于是,就有了刚刚问世的这部巨作——正在北京举行的201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传来消息,由重庆出版社和大足石刻研究院联手推出的《大足石刻全集》正式和读者见面。
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次面世的《大足石刻全集》体量高达11卷19册。其谋划、编撰、出版前后长达14年。
目的
为了详实记录大足石刻“长啥样”
众所周知,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丰碑。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称大足石刻是以“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佛、道、儒三教造像反映了中国宗教、哲学思想和民俗民情,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但去过大足石刻的游客、市民都应该知道的是,大足石刻是摩崖造像,几乎所有石刻开放式地暴露在崖面上。其岩石又均为砂岩,造像千百年来历经风吹、日晒、雨淋、冷暖交替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已进入高速风化期。
虽然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物保护的观念和理念不断发展,文物保护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文物保护的技术和能力不断提高,大足石刻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从更加久长的时间角度看,其日渐自然消蚀却难以避免的脚步。因此,从出版角度更加科学、完整、全面、系统地记录、保存和展示目前所能见到的大足石刻的历史遗迹信息,成了本次《大足石刻全集》编撰、出版的初衷。
编撰
近30人团队前后耗时14年打造
据重庆出版社介绍,编撰工作最早始于2003年,但最初它还只是大足石刻研究院启动的《大足北山石窟考古学研究》项目。2010年底,重庆出版社、大足石刻研究院反复调研、论证后,决定将北山石窟考古学研究扩展为大足石刻考古学研究,共同以考古报告的形式,编撰出版《大足石刻全集》。
在长达数年的考古调查和《全集》编撰、出版过程中,重庆出版社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共同组建了一个近30人的工作团队,直到去年才完成了全部工作。
本次推出的《大足石刻全集》对大足石刻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5处石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和整理,按区域和编号序列,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大足石刻的发展历程和现存状况。全书共计11卷19册,包括记录拓片1852张,测绘图、示意图、效果图、地图等2470幅,摄影照片、航拍照片、卫星照片、正射影像等3942幅。
为了力求全面、客观、科学地呈现大足石刻全貌,《大足石刻全集》采用考古报告的形式。其中,第1至8卷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文本册,主要包括报告文本、测绘图、示意图等;下册为图版册,主要包括造像、铭文及拓片等摄影图版;上下两册文图对照,阅读方便。此外,大足石刻年表、大足石刻研究文献目录、大足石刻异体字对照表等都被纳入其中。
同时,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留意到,书中处理大量碑刻题记时,拓片和实物照片都作了并列刊载的处理。描摹清晰的测绘图和主体造像的等值线图、三维效果图,与高清彩色照片也都作了相互比对,使全书生动、形象了不少。
据介绍,中国石窟考古报告的扛鼎之作,是日本人在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完成的《云冈石窟》,代表了当时云冈石窟研究的最高水平。而著名石窟考古学家丁明夷先生在《大足石刻全集》序言中表示:“《大足石刻全集》谓之为我国针对一个大型石窟群编写的第一部比较全面的考古报告集并非过誉。它不仅可与日本《云冈石窟》比肩,在研究深度、拍照水平、测图质量和编排次第上,也有一定的突破,代表着二十一世纪大足石刻研究的新成就。”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