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考试:
考卷内容分三部分,由考官宣读,考生作答
如何评分:
考卷以老师评语来划分优良,优秀考生有奖励
咋防作弊:
考卷糊名处理,进入考场验身,考前要沐浴
也有作弊:
其中一件丝绸夹带有3万多字,完成需近3年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选官制度为当时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对我国的传统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月7日,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向华商报记者展示了新近征集的871件套清代“高考”文物,包括574件套清代考卷,还有考试夹带等文物,馆长对部分文物进行了详细解读。
871件套文物中有574件套考卷
据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馆长李亚茹介绍,此次征集的871件套文物全部来自一个渭南籍收藏家,目前工作人员还在对文物进行归类和整理,其中有574件套考卷,考卷中年份最早的是康熙年间的,大部分是“童生卷”,童生考试是三年考两次,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得优秀的考生成为“生员”(秀才)。
李亚茹拿着一份光绪年间的考卷告诉记者,考卷长宽分别为28厘米、15厘米。考卷封面中间写有“陕甘味经书院”,这是考生就读的学校;左侧写有“膏火陆钱发”,只有优秀考生才会有膏火费用(膏火即指买灯油的钱);最左侧写有考试时间是“光绪十五年六月初一”;封面右侧写着“壹等第壹名”,表明考生所得名次;考卷下边有“廪生金毓敏”,廪生就相当于现在优秀生,因为是廪生,所以考生金毓敏的考卷封面上有“膏火陆钱发”的字样。“封面能看到考生的籍贯及名次等信息,相当于现在高考要署考生基本信息一样。”
李亚茹说,此考卷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诗经方面,第二部分是论语方面,第三部分是诗赋方面,每一部分的考题开考后由考官宣读,考生根据语句进行作答。“考生作答是有字数限制的,但每个时期要求又不太一样,一般的要求每部分500字左右,跟现在的高考作文有点相似。”
以阅卷老师评语来划分优良
记者发现此考卷中很多字旁边勾画有圆圈和点。李亚茹说,这是考官在阅卷时的一种勾画,每个符号有不同含义。“圆圈符号代表优秀,点代表良好,三角符号代表中等,直线代表中下,叉号代表不好。但这些只是针对字体是否美观,对内容评价涉及很少。”
574件套考卷中大部分都有阅卷老师的批语,在金毓敏考卷封面背后贴有老师批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评语大意是:“书法很好,用词恰当,措辞自然。”
李亚茹还介绍,与现在高考制度不同,清代的考生题型是固定的,包括诗经、论语、诗赋三方面;考卷以老师评语来划分优良;对于优秀考生有国家奖励膏火和粮食补贴;对于考中秀才的考生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免服兵役,而且秀才能穿青布蓝衫衣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数量大品种广内容丰
在全国实属罕见
为了防止考生作弊,采用了很多办法。例如考卷字体均为馆阁体,考卷上进行糊名处理,考生进入考场要验身检查,考前还要进行沐浴等,但还是有考生制作了各种形式的夹带。此次展示的文物中,有4个火柴盒大小的夹带。博物馆讲解员高敏说:“4个正方形的夹带似火柴盒,4个中最小的宽度只有3.7厘米,打开后里面有6本小书,书中每页都印有文字。”这种夹带的制作方式是先用老鼠胡须将文章写于石头上,再进行镌刻,然后用油水分离法进行印制。
除了最小的火柴盒夹带,此次还有一块乾隆年间的丝绸夹带,丝绸长38厘米,宽41.5厘米,考生用老鼠胡须将文章写在丝绸上方便携带,正反面都写满了字,字号很小,初步统计有3万多字,大概3年才能完成。
李亚茹介绍,此次征集的871件套科举文物,其中科举夹带30件套,科举试卷574件套,科举教材119件套,科举实物148件套,数量之大、品种之广、内容之丰在全国实属罕见,科举夹带尽管属科考中作弊工具,但就其藏品价值而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从科举实物资料看,见证了科举考试选拔的全过程;从科举考试教材内容看,体现了科举考试过程中的治学严谨性。
原标题:清代“高考”啥样的? 蒲城县871件套文物为你解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