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北京双胞胎溺亡背后:每年两万中国孩子死于溺水 系伤害致死首因
08-09 09:46:19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消息,最近,来自北京的8岁双胞胎姐妹在青岛一海滩失踪,让人唏嘘不已。8月8日,官方公布消息,经法医鉴定,两个孩子都是意外溺水死亡。

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国人或许已经麻木的事实——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大致死原因,每年约2万名中国孩子死于溺水。

近1/3的儿童溺水发生在7-8月

夏季天气炎热,是儿童溺水伤害的高发期,七八月更是接连发生溺水事故。从今年以来的媒体公开报道可见,类似的事情不断重演。7-8月,光是媒体报道的案例就不下10起。

图片

今年7-8月,新闻报道的溺亡事件。(不完全统计)

中国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12月曾发布《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报告发现,7月和8月发生的0-18岁儿童溺水事件占全年的32%;而溺水主要发生场所排名前三位是公共居住场所、家中和农场农田。

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曾发布《全球溺水报告》称,溺水已经成为严重且被忽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012年全球有37.2万人死于溺水,平均每天每小时死亡约42人。其中91%溺水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半数以上死者不足25岁,5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年发表的一项“1990年与2013年中国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分析”研究指出,所有伤害类型中,0-14岁儿童死亡率前三位的伤害类型为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暴露于机械性力量(指被重物机械挤压、推挤或踩踏)。

这项研究发布数据称,2013年中国有约2.4万个孩子(0-14岁)溺水死亡,占0-14岁儿童伤害总死亡人数32.4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大致死原因。

同时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也显示: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0到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达2万名,因道路安全死亡的有3000多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不同年龄儿童发生溺水的高危地点有所区别。1-4岁孩子容易在脸盆、浴盆(浴缸)、室内水缸溺水;5-9岁孩子溺水的高危地点主要是水渠、池塘、水库;10岁以上则可能在池塘、江河、湖泊发生溺水。

图片

不同年龄段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点分布图

即使没有致死,溺水也可能会给儿童造成脑损伤等健康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编辑出版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0-14岁儿童非致死性溺水有200万-300万,其中至少5%的住院治疗者有严重神经损伤,并导致终生残疾。

美国针对非致死性溺水住院治疗费用所做的研究显示,尽管大多数溺水者在入院当天或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很长时间的强化治疗,因此平均每个病例的住院治疗直接费用约为1.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万元)。

在美国,如果溺水者留下了长期后遗症,比如脑损伤,仅治疗费用就会超过1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8万元),给家庭带来情感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

图片

如果溺水者留下了长期后遗症,比如脑损伤,会给家庭带来情感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

儿童溺水预防的首要行动是时刻有效看护

对于儿童溺水预防,家长的看护是最重要的手段。

事实上,当发生溺水时,孩子并不一定能拼命拍水或大喊,而很有可能是无声地站着不动,或低头在水下保持静止,而家长可能还以为孩子在练习憋气。

一些家长会认为,救生员会及时抢救孩子,于是就放松对孩子的看护。但泳池监护员主要是维护整个泳池的安全和秩序,因此救生员并不会一直盯着某个孩子。

此外,游泳圈等水上充气玩具并不是专业用的漂浮装备,而只是一种帮助孩子暂时浮在水面的辅助工具。如果水流突然发生变化,或者孩子没有抓住,就会发生溺水。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游泳圈在水的推动下突然翻过孩子的头或是游泳圈突然漏气了,从而引发溺水事件。

“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替代成人的监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家长,儿童溺水预防的首要行动是时刻有效看护。当孩子在水中,无论是在泳池中、澡盆里,还是在开放性的水域中,家长不要看书或玩手机。因为溺水随时发生,并且溺水的过程很快。一般来说,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图片

溺水示意图

建议家长学习心肺复苏等救生技能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除了不能让孩子单独留在水域附近,家长也需要学习基本的救生和急救技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大多数溺水幸存者都是在溺水后立即获救,并现场接受心肺复苏。如果缺乏及时急救处理,包括基础的心肺复苏抢救,即便送到医院采用先进的治疗手段,多数溺水者的生命都很难被挽救。

事实上,在中国儿童溺水率发生情况近年来是有所改善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防控室2017年发表的研究指出,2013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67.5%,比2009年提高了近17%,为越来越多的儿童提供了远离水体的安全场所和有效看护。

教育部从2007年起每年下发正式文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重视学生预防溺水工作,认真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监管,确保学生安全。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CDC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自2006年起在中国江西、广东等南方水域丰富地区重点开展了儿童溺水干预项目,探索通过改善危险环境、增加隔离设施、加强家长监护、宣传教育等有效减少儿童溺水发生的措施。

不过,儿童溺水预防的系统仍然有待完善。2011年,原卫生部曾发布《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称,我国农村儿童溺水约一半以上未被及时发现或抢救,死于溺水发生地。即使儿童接受急救,受过正规急救培训的人员也不足50%,他们不能在现场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偏低,部分村庄或乡镇设备或人员配备不足,许多人没有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有的村距离乡镇卫生院远,交通不便,一旦发生溺水,常因抢救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就会导致溺水者死亡。

拒绝不合规水上游乐场所

《世界儿童伤害报告》指出,大多数儿童溺水死亡发生在嬉戏、洗涤等经常接触的没有防护的水域中,甚至发生在儿童涉水上学的路途中。此外,儿童经常去水边嬉戏、捉鱼或游泳从而发生溺水。

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家长时刻看护孩子,政府部门要增加危险水域的防护,在儿童和危险之间建造有效的屏障。

墨西哥某地区,有一句谚语叫“孩子淹死后就要把水井关上”,因为一项研究发现家庭中有水井可以使在家中溺水的危险增加7倍,于是他们开始给水井加盖。

在我国,一些地方对于加强儿童溺水预防也在探索不同的办法。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今年将暑期防溺水工作作为镇村两级河长制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河长履职尽责年度考核,每天河长带领巡逻队员一起巡查、对青少年和群众进行宣传劝导,增加巡查次数。

同时,对危险区域进行风险隔离,在水源保护区、危险河段警示标志全覆盖,禁止青少年进入河道内游玩、嬉水,防止溺亡事故发生。

另据报道,山东省今年暑期推出了夏季学生防溺水安全地图,清晰地列出每个市的危险水域,各级部门和家长需要对这些地方提高注意。

是否该教孩子游泳?专家有不同看法

据调查发现,高收入国家的儿童溺水率已明显下降,部份原因是管道供水的建设、减少接触开放式水域以及更好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其它因素像是安全标准、政策以及法律规定也都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综合施策,国内的情况也大有改观。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中国0-14岁儿童溺水致死的人数为12.9万,是2013年水平的近5.4倍。

图片

来源:《1990年与2013年中国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分析》

但国内不断有儿童溺水事件曝出,也反映我国防溺水安全教育还存在不足。

“8岁已经上小学了,如果从一年级开始普及防溺水知识,可能后果不会这么严重。”提到北京双胞胎溺水事故,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防溺水课题组负责人王斌教授对南都记者如是说。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了防溺水课题组。课题组前期做了大量的样本调查、统计工作,后期开发了“安心游泳”课程。区别于一般游泳课程的是,在安心游泳课中加入了防溺水安全知识,还普及了自救和救溺技能。防溺水课题组还建立了中小学生防溺水“三级九等”标准,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王斌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正在做线上平台建设,希望未来这个课程可以在全国加以推广,使防溺水教育得到普及。

“如果学校开设防溺水安全教育课,我愿意成为走上讲台的第一人。”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体育老师王伦接受采访时曾说。

孩子的游泳能力到底和溺水发生是否有关系?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的《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称,一些研究数据表明,游泳能力与溺水发生有关;但游泳能力对降低溺水的效果尚未得到确切证实。

《技术指南》称,在孟加拉国发生溺水的4-17岁儿童中,有93%溺水儿童不会游泳。在我国,广西农村溺死儿童中,有88.72%儿童不会游泳,厦门溺水儿童中也有80.6%不会游泳。国内研究发现,家长或成年监护人对儿童进行游泳培训和儿童学会游泳是儿童溺水死亡的保护因素,在溺水发生时,会游泳者能够较容易脱险而使死亡的风险降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曾开始实施一项多方协作的游泳指导活动。这项活动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目标人群。这些儿童在游完23米的距离后将获得证书,每年的获奖率将在报纸上公布。1962-1963年夏季,共有超过 100万儿童参加了这一活动。项目覆盖了所有10-12岁儿童,伴随了溺水率的降低。这一大规模游泳活动,加上增加安全游泳场馆和其他溺水预防策略,使溺水率得到了显著降低。

图片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规模游泳培训活动,加上增加安全游泳场馆和其他溺水预防策略,曾使溺水率得到了显著降低。

因此,有学者建议,应对适当年龄的儿童(通常5岁以后)进行游泳培训以提高其游泳技能和应急能力。不过,也有专家担心,游泳技能较好者可能会有更危险的行为,如去自然水域或无人监管的水域游泳,增加儿童暴露于危险水体的机会,继而导致溺水发生率上升。

对此,王斌教授对南都记者说,“儿童青少年防溺水工作,也应是标本兼治,防控结合,普及防溺知识与提升自救技能并重。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明显成效。”

原标题:北京8岁双胞胎青岛溺亡背后:儿童意外致死 首因即是溺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