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宋朝果品大赏:杨梅糖、水荔枝膏、陈公梨,听到哪个流口水?
04-18 13:15:04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宋人苏象先在《丞相魏公谭训》中记录了祖父苏颂家的趣事。

祖父家曾经有一个婢女,一家十口住在曹门外,没有其他职业,整日以为果子行锤石莲为生。


而且这样的人家并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整个巷子十几户都专供果子行,每每夏天要锤取百十车莲肉。这样一来,石莲经历了种植、采收、锤取、销售,一颗莲子的旅行就形成一条关于石莲销售的产业链。

不仅是石莲,宋代很多水果销售都形成了产业链,能够形成这样的产业链,首先是基于宋代的果品数量丰富,品种多样。


据不完全统计,北宋西京洛阳的桃有蜜桃、油桃、胭脂桃等30种,梅子有乌梅、红梅、苏梅等6种,梨子有甘棠梨、枇杷、雨梨等27种,杏子16种,李子27种,石榴9种,林檎6种,木瓜5种,柰子10种。


南方沿海地区还有甘蔗、芭蕉、樱桃、葡萄、荔枝、龙眼、水梨……其中,宋朝最富盛名水果的当属荔枝。


有宋人认为,唐朝杨贵妃所嗜的四川荔枝,实际上只是荔枝中的次品。蔡襄在《荔枝谱》中记述了32种著名的荔枝品种,福建兴化军的陈紫为极品。陈紫的果树成熟较晚,果实硕大。

“香气清逺,色泽鲜紫,殻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毋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那究竟这极品味道如何呢?蔡襄留了一手,说道:“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

果品销售产业链的形成归根结底离不开宋代水果种植规模化、商业化,以及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

此外,东南沿海地区还出现了专门种植甘蔗和加工糖霜的“糖霜户”,有一系列特殊的种植和加工甘蔗的工具:蔗镰、蔗削、蔗凳等。糖霜户还会在装蔗糖水的容器里涂漆,防止渗漏。



更有趣的是,宋代其实已经出现了嫁接技术,充满智慧的宋人发现嫁接过得水果口感更佳、品质更好。


“梅树接桃则脆,桃树接杏则大”;“胡桃条结于柳本,易活而速实”。

果然,从古至今,美味都是人类更古不变的追求,宋代令人目不暇接的水果制品也说明了这一点。

宋朝的水果店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果子行,集中分布在都城的州桥、西大街、朱雀门外等,果子行收购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


市场上果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零星小贩小店售卖各种鲜果、干果、果制品更是随处可见。

《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市井中饮食果子:河北鹅梨、梨条、枣圈、桃圈、煎西京雨梨、红嘉庆子……相国寺每遇斋会,只要三五百分钱,就可买到用器皿盛着的饮食茶果。


繁华的夜市上也可以买到各色果品,杨梅糖、水荔枝膏、炒栗子、陈公梨、时新果品……

当时还出现了一种名为雕花蜜煎的饮食,拥有超高厨技的王宫府第厨师用杨梅、西瓜、金桔、鲜姜、嫩笋等,雕成酸甜的花球儿,还在青梅上调出荷叶儿。

可见宋朝时已经有了水果雕刻装饰,不仅追求味觉享受,也追求审美乐趣。


与我们现在常说的饭后水果不同,宋人吃水果却是在饭前,《武林旧事》记载了宋高宗亲幸大将张俊府中的御筵“节次”,最初“进奉”干果,“雕花蜜煎”和“砌香咸酸”瓜果、“脯腊”,“切时果”,“时新果子”等,然后再进菜“下酒”。


品尝过美味,如何让美味延续成为问题,宋人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福州新荔枝到,进上御前,送朝贵,遍卖街市,生红为上,或是铁色。或海船来,或步担到。直卖至八月,与新木弹相接。”

意思就是说,完全不用担心荔枝卖完吃尽,因为荔枝就是一船接一船。不单说明福建荔枝产量大,其实也因为宋朝已经研制发展出较为完善的荔枝储存方法

荔枝皮薄肉厚,保质期很短,人们常常将它做成果脯加以保存。


“红盐法”即“以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色红而甘酸”,这样加工荔枝“三四年不虫。修贡与商人皆便之”。

另外一种办法“出汗法”,以“烈日干之,以核坚为止,畜入瓮中,密封百日”。荔枝也可以做成类似今日水果罐头的食品,用蜂蜜煮制荔枝肉,可直接食用,“晒及半干者为煎,色黄白而味美可爱。”


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使得荔枝和甘蔗等经济作物不仅供给国内需求,甚至远销海外。东南沿海地区的荔枝远销于高丽、日本、东南亚乃至大食等地,从而也极大促进了荔枝的生产和加工。

原标题:宋朝果品大赏:杨梅糖、水荔枝膏、陈公梨,听到哪个流口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