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全球“降息潮”,中国跟不跟?
08-15 17:13:50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一股金融风暴骤然而至,美欧股市暴跌、降息潮迭起、汇率动荡……

就在昨夜,美股道琼斯指数重挫800点,遭遇“黑色星期三”,德国、日股等股市相继扑倒。全球避险情绪浓厚。

这个夏天,世界怎么了?

暴跌

一个导火索是,美债2年和10年的收益率出现倒挂,是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这个指标常常被认为是经济出现衰退的信号。

简单解释一下“倒挂”。10年期收益率是对长期增长率的预期,2年期代表短期看法。现在,大家对美国的长期增长观点开始分歧,甚至悲观,长期收益率快速下穿2年期收益率,发生倒挂。

经济有自身运行的周期,出现倒挂并不意外,倒挂也不能解释全部。周三,德国也发布经济数据,二季度GDP环比萎缩0.1%,股市大跌,创下4个月来的新低。

客观上,全球经济已经疲态尽显,是股市走弱的“基本面”因素:

2019 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 3.7% 下调至3. 2%,连续两年回落。作为宏观经济领先指标,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 PMI已连续三个月跌破荣枯线;OECD 综合领先指标目前处于 2010 年以来的最低值。

从股市自身的规律来讲,涨得多高,就会跌得多惨,股市没有只涨不跌的道理。自2009年美国货币宽松以来,美股已经涨了10年,特朗普上台后,减税和基建的政策继续助推美股上扬,但波动明显加剧,周三,标普500恐慌指数暴涨25%。

可见,加息还是降息,十分重要。

开闸

在美股大跌之前,美联储就在7月底降息25个基点,这是金融危机十年后美联储首次降息。作为全球风向标,美联储降息信号意义巨大。人们往往跟货币宽松联系在一起。

半年来,多国央行拉起“开闸放水”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20余个国家30次降息,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

我们记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主导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领各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复苏。似乎经济一衰退,货币一放水,就能成为“万能良药”。

现在,全球已经步入了低利率时代,政策效果越来越弱,货币放水陷入“流动性陷阱”。

国内,各方也感受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市场对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的预期很强烈。甚至谣言四起:3月,就有人以“新华社消息”的名义散布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的谣言;4月,谣言说央行拟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8月,央行下调基准利率的谣言再起。

事后,央行及时进行了辟谣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因为利率是核心经济变量,谣言一旦扩散,将在股市、汇市、债市甚至楼市掀起波澜,央行必须守住底线。

那么,面对全球“降息潮”的压力。跟还是不跟,中国央行的选择如何?

不跟

央行的态度是:不跟。

美联储去年连续加息,中国没有跟随;今年美联储降息,中国也是“按兵不动”。

有人会说,现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8月14日刚刚公布的7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速下滑,央行为什么不跟呢?

不过呢,再看另一组数据,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今年以来已经连续5个月在“2时代”;人民币汇率在几天前也“破七”。也就是说,央行如果跟了,货币进一步宽松,会对物价上涨和人民币币值稳定造成一定压力。

可见,货币政策是两难的。

但不开闸不代表“断水”。

民营、小微、三农这些关键领域需要“水”,对房地产、“两高一剩”行业要严格控“水”。此前,央行已经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这一工具,向实体经济“定向降息”。今年 1—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 6.82% ,较 2018 年全平均水下降 0.58 个百分点。这就是说用钱更便宜了,达到了“降成本”的目的。

从量来讲,“超储率”常用来反映银行闲置资金的充裕程度,今年6月末这一指标达到了2.0%,高于去年,简单来说,就是流动性总量充裕。从价上看,体现整体市场利率水平的指标是“DR007”(银行间存款类机构7天质押回购利率),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下行。

以上几个指标虽说比较晦涩,但用央行行长易纲的话来总结就是“当前利率水平处于舒适水平”。

出路

翻开央行最近一期的《货币政策报告》,频繁出现了这样的关键词:“以我为主”“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办好自己的事”。加上高层“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定调。我们可以判断,“大水漫灌”渐行渐远,我们做好了“中长跑”的打算。

如果总是疲于应付短期的、需求侧的问题,对外部政策亦步亦趋,那么,国内结构性改革的时机将一再拖延。

就金融供给侧改革而言,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疏通“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才能真正“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如果利率机制的“中梗阻”不打破,一味地迎合降息,真正的“活水”也难以输送到实体经济。

从全球视角来看,除了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摩擦,各国陷入经济衰退更关键的原因是长期依赖货币放水刺激的“麻药”,而以新科技、新产业为代表的新增长点未培育出来。

从国内工具箱来看,作为政策的其他抓手,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更加开放的自贸区建设、试验田性质的中国“纳斯达克”一一落地……机制体制改革带来的“活水”,将取代多年的货币之“水”。

面对国内外的宽松预期,我们要保持定力,短期内降息条件尚未成熟,并不那么必要。高层之前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松紧适度”,那么,利率水平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结合未来全球经济新的走势。

原标题:全球“降息潮”,中国跟不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