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评《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04-07 16:0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潘岳部长的《欧洲蛮族入侵与中国五胡入华》一文立意高远、视野宏大、思想深邃、资料翔实、言简意赅。文章通过梳理、比较公元300年到600多年间东西方历史发展脉络,呈现了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历史;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多元的大一统体系。

第一,无论哪个民族问鼎称尊,都以中华正统自居,都致力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文章通过大量史实揭示了魏晋南北朝如何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呈现了400年五族入华,完成了版图制度和社会的“大统一”;阐释了中国的五胡十六个政权不是族群隔离“瓜分天下”,而是族群融合“混一天下”。该文并不认同传统史学界的“北魏之所以能统一北方…是因为他们‘改汉俗行汉礼’”的观点;而是认为“北魏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进行了大一统精神的政制改革,再造了秦汉儒法国家形态”。作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着汉衣’、‘改礼仪’”,创新性发展了诸如“均田制”、“三长制”等巩固中央集权基层治理,带动整个北方社会大融合。“北朝对南朝的胜利,不是野蛮对文明的胜利,而是谁更能继承大一统精神的胜利,是兼采胡汉的“新汉制”对僵化守成的“旧汉制”的胜利。”

文章通过大量史实说明,古代中国人没有基于血脉和习俗的“华夷之别”,而有制度和文化的“华夷一体”。魏晋南北朝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夷与夏不是看血脉看习俗,而是看文明看制度”;五大胡族之所以执著于“汉化”,是因为汉文明绝不仅是礼仪风俗,其精髓在于如何构建一个长治久安的超大规模政治体。

魏晋南北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表明,经三百年不停歇地族群混居,最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隋人与唐人。正如作者所说,“‘汉化’不是‘被汉人同化’的意思”而是继承“汉武帝将秦国的法家制度、鲁国的儒家思想、齐国的黄老之术与管子经济、楚国的文化艺术、韩魏的纵横刑名、燕赵的军事制度融为一体”的“大一统汉制”;“认同这种制度文明的人,就成了‘汉人’。可以说,‘汉人’是用政治制度建构‘国族’的最早实践”。

可以说,中国人的“统一秩序”的“大一统”天下观,经由魏晋南北朝的接续发展,不仅建立了超级稳定的大一统隋唐国家共同体,而且发展了儒释道合一的中华文明。这些论述表明,中华民族形成史,是以秦汉奠定的“一统天下”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价值观为统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历史。

第二,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对西方族群国家的超越。

通过比较,作者指出,与“五胡”“汉化”不同,欧洲蛮族史观认为罗马世界不应当是统一的,应当是由多个种族分而治之。欧洲蛮族并不热衷继承西罗马帝国遗产,更不去与东罗马争夺“正统”。西欧蛮族攻破罗马帝国后建立的若干日耳曼王国,除个别短暂“部分罗马化”外,绝大部分彻底地“去罗马化”。

比如,哥特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而不被罗马人同化,为了防止哥特人的勇武精神被罗马文化腐蚀,建立了“平行社会”。随后,法兰克在兼并其他蛮族王国的统一过程中,并不像罗马那样建设行省,收归中央管理;而是封给贵族与教会,维持领主自治,将基层自治推到极端,“日耳曼各王国独立分散,不追求彼此融合,形成了多中心格局”。正如英国史家佩里•安德森所说,蛮族建国“用得更多的是分裂而不是融合的方式”。

魏晋南北朝与欧洲蛮族的政治社会治理的差异,再一次说明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差异:“统”与“分”的差异。中国五胡弘扬了中华文明“合的逻辑”,欧洲蛮族则放大了罗马文明“分的逻辑”。中世纪的欧洲陷入了频繁的战争,因此,尽管整个欧洲的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有过查理曼等试图统一欧洲的君主,但始终没有使欧洲成为统一的国家。

第三,欧洲学者将“封建社会”和“弱国家”放大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规律,是西方中心主义作祟。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尽管发生过多次割据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西方世界很难理解今天的中国,其中一个重要的疑惑就是中国何以能够将一个民族多元、文化多样的国家维持两千多年生生不息。纵观世界史,与中国并列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都曾是世界文明古国,但在滚滚历史长河中,都最终消失或者没落了,只有中国更加繁荣昌盛。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像中国一样的国家,从历史到现在基本上维持在一个大致的疆域内,多个民族共同认同、共同缔造祖国的历史。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困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一些学者还用“文化符号”与“身份认同”概念来解读中国历史,将“封建社会”和“弱国家”放大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规律,是西方中心主义作祟。作者指出,这是“没有搞清‘礼俗’与‘政道’的区别”,没有看到“中华文化的核心不是礼仪、风俗、艺术和生活习惯,而在于用什么样的基本制度来建构政治”。

文章的最后,作者阐述经过千年传承,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民族国家挑战,中国人实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打破族群壁垒的天下精神,是中华文明的底色”;“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历史。“天下精神”是渗入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正如作者所言,“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宇文泰是汉化的匈奴人,他们都是这300年中华民族融合史中典型的中国人,他们打仗都不是为了族群利益而是为了统一天下。”

第四,中华文明之所以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明,皆是因为历史上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不断融入以汉文明为主流的中华民族长河之中,从而实现了各民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的分布格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的实体转变为自觉地实体。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和一面镜子。此篇文章作者选择此段历史,并与“欧洲蛮族”历史做了比较研究,很有新意。文中有很多独到见解,如把历史上一直习惯使用的“五胡乱华”改写为“五胡入华”,一字之差,但意义相差万里,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历史学功底。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 苏发祥(藏族)

原标题: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评《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