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好家风培育好干部 看看优秀共产党员杨骅家如何传承传统美德
10-24 10:25:59 来源:上游财经·重庆商报

8月15日,杨骅将节衣缩食省下的钱买礼品到贫困户家慰问。记者 钟志兵 翻拍

杨骅遗像

村支书陈廷虎说:“杨骅牺牲时穿的这件几十块钱的花衬衣被汗水打湿完了!”    记者 钟志兵 摄

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会影响子孙后代。近日,重庆商报于8月29日独家挖掘报道的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被评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8年度先进个人,其父杨志刚代表儿子参加了重庆市脱贫攻坚表彰会议并领奖。

市委书记陈敏尔在会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代表时动情地说,杨骅同志全身心扑在工作中,他是为脱贫攻坚事业倒下的,他的生命定格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杨骅同志是我市脱贫攻坚战线的时代楷模,杨志刚同志一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忠诚担当。

【生活俭朴】 

连一碗牛肉面都舍不得吃

却常买油、肉送贫困户

8月29日重庆商报独家挖掘报道了《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的先进事迹。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日报、上游新闻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杨骅的事迹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9月以来,忠县县委决定追授杨骅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应急管理部官网也将杨骅事迹列在“英雄风采”。

不少网友在了解杨骅事迹后纷纷为杨家几代人的好家风点赞。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杨骅生前勤于工作、乐于助人,勤俭生活,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艰苦朴素。在不少亲友和同事的印象中,杨骅是一个节俭至极的人,有时还被戏称为“节俭哥”。

杨骅任忠县金鸡镇傅坝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后,傅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廷虎对他的节俭印象深刻。“吃住在村里,他就带了两件廉价的上衣,轮换着穿,经常不开荤,一问就是吃的馒头、素面。”陈廷虎说。

在外人看来,生活节俭的杨骅对贫困群众从不吝啬。杨骅的妻子李正琼回忆道,8月20日清晨杨骅最后一次离家回村时,取了1000元,还买了肉和水果,订了鸡苗,说是给村里贫困户送去。杨骅的妹妹杨琴哭着说,哥哥月工资不高,要养两个儿子,自己从来不计较个人生活质量,连一碗牛肉面都舍不得吃,但对贫困群众十分舍得,经常买油、买肉送贫困户,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困难。

【一身正气】

诚恳低调一身充满正能量

鲜有人知道其父曾是副县长

很多同事、朋友并不知道,杨骅的父杨志刚曾任忠县副县长。“杨骅为人诚恳低调,他去世后,我们才知道他是退休副县长的儿子,他一身正气,从不提父辈当过什么领导,总是满满的正能量。”金鸡镇扶贫工作队队员钟华琼说。

一位熟悉杨骅的朋友说,杨骅对外提都不提自己的父亲,很多认识他的人都不知道其父曾任县领导,“杨骅在粮食局、交通局、农机局都干过,全是基层岗位,即使早些年扛粮袋,也无怨言。”

记者采访了多名和杨骅生前有工作交集的人,他们认为杨骅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与杨骅一起在傅坝村驻村扶贫的忠县安监局干部黄建国说,杨骅工作认真负责,事情做得非常细,一直都是今日事今日毕,不论几点,做完了才休息,“驻村扶贫时他从周一到周五不回家,每周五晚上我们从村里回县城,他都要忙到八九点才出发回家。”

“单位派他到县行政中心取、交文件,他从来不坐出租车,车费完全可由单位报销,但他舍不得,总是走着去。领导交办的急事,哪怕干个通宵,他也要赶紧搞出来。”县纪委派驻县委宣传部纪检组组长刘统山说。

在妻子李正琼的眼里杨骅整天都在忙工作。“驻村工作时,杨骅每周五很晚才回家,周六周日又经常回安监局加班,为了等他,我们把每周五的晚饭定在晚上10点,但他总是说‘你们先吃,我等一下就到’,真是一年到头也吃不了一顿团圆饭。”李正琼悲伤地说。

【热爱工作】

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去世前一晚还走访贫困户

杨骅走了,而他的感人故事却留在了村民心中。

“2018年8月20日,星期一,天气晴。今天前往了傅坝村五组贫困户刘兴国家查看D级危房改造前期工作……”“危房改造就是要为贫困户着想,不仅要让他们愿意改,更要改得起……”

这是杨骅日记本中最新的一页,也是他最后一次在日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8月20日,杨骅去世前一天。在与镇村两级干部一起研究多个事项后,下午5点多,杨骅约上陈廷虎,前往五组贫困户刘兴国家中,落实D级危房改造的事。按照政策,刘兴国家的危房改造可以得到补助资金2.1万元。但拆房和二次搬迁的费用没着落,刘兴国不太愿意改造自家的危房。

刘兴国说,杨骅当晚又反复劝他住在危房里很危险,一定要想办法搬迁,还给他的帮扶联络人以及安监局领导打电话,希望帮他找点便宜的砖块。

随后,杨骅又前往自己结对帮扶对象、傅坝村三组贫困户杨仲斌家。这是杨骅今年7月初到傅坝村后,第3次到杨仲斌家。这几天,正是傅坝村稻谷收割的时候,杨骅帮手部伤残的杨仲斌背完谷子,提出自己掏钱给他们家买鸡苗喂养。

杨骅手机的通话记录等显示,当晚10点多,他还在给其他贫困户打电话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为困难群众服务,杨骅从不在时间上“讨价还价”,他热情饱满,随时准备接听困难群众的来电。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的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

“杨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工作的热爱。”陈廷虎举例说,傅坝村里的“四好公路”建设项目获批后,为了抢抓进度,杨骅每天早上6点半就和村干部一路出发,到野外搞测量,顶着烈日撑杆扯皮尺、撒石灰放线。

他的家庭

他的爷爷:带领村民修水库因过劳牺牲

“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忠诚的共产党员,杨骅的爷爷为乡村发展奉献了生命;我也是出身农村,从乡镇、大区到局里、县政府工作;杨骅也是倒在脱贫攻坚一线。”杨骅的父亲杨志刚告诉记者,1952年,他的父亲参军。1958年,复员回到忠县工作。上个世纪60年代,杨志刚的父亲担任忠县三汇镇中寨村的大队长、党支部副书记。

由于村里没有水利设施,农田灌溉一直是问题。1971年,杨志刚父亲带领着村民们修建村里的水库。杨志刚说,年底冬天时,父亲由于连续在施工现场从事体力劳动,导致过劳吐血,当场牺牲了,牺牲时年仅44岁。

如今,40多年过去了,杨志刚父亲带头修建的中寨村水库依旧在绿水青山之间造福当地百姓。

他的大妹:自掏腰包助困难家庭脱贫增收

杨骅的双胞胎妹妹,大妹叫杨玲,小妹叫杨琴。杨玲是忠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一名普通干部,从小生长在农村,让她对农村贫困户有更多的感情。忠县石子乡宝山村3组的黄仕荣是她在脱贫攻坚战中对接的首个帮扶对象,黄仕荣家中有四口人,除了自身残疾外,两个女儿都在读书。

“帮扶工作不是送点钱和物资这么简单,必须扶贫与扶智并举,输血与造血同行。”杨玲说,黄仕荣家地处深山,但周边适合散养牲畜。随后,她不仅自掏腰包资助了2000元用于项目启动,还帮忙联系了养殖场,做担保人让老板将猪崽、羊崽等赊给黄仕荣,等赚钱后再还本钱。不到一年时间,黄仕荣散养的15只羊、8头猪、30只鸡就全部卖出,为他家增加了2万元的收入,从而让他家实现了精准脱贫。由于杨玲长期帮助困难群众、乐于助人,还曾荣获“重庆市十佳爱心市民”荣誉称号。

他的小妹:先后资助4名贫困学生考上大学

杨琴告诉记者,2006年4月的一天,她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叶姓双胞胎兄弟痛失亲人的新闻,了解到两兄弟家境贫寒、生活极度艰难,同样是双胞胎的杨琴和杨玲十分感同身受,便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俩。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叶姓双胞胎兄弟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帮助别人。据了解,十余年来,杨琴曾先后资助了4名贫困学生,如今他们都考上了大学,她资助的多户贫困户也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我最感动的是曾经我们帮助的那些小朋友,他们长大了也开始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这让我们觉得帮助他们是非常有意义的。”杨琴说。

他的妻子:继续干好工作不给组织添麻烦

杨骅的妻子李正琼在忠县一个客运公司当检票员,每日凌晨4点就要上班,月收入2000元左右。杨骅的大儿子杨东晓前不久才找到一份临时工工作,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而杨骅的小儿子杨涛宁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李正琼哭着说,杨骅的死对他们家的打击是双重的,除了精神上之外,家庭生活上也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她会继续干好自己的工作,教育好孩子们,不给组织上添麻烦。

“父亲常常教育我们要做个好人,要勤俭节约更要努力学习和工作。”杨涛宁说,他和哥哥要将父亲艰苦朴素、乐于助人、一心干好工作的精神传承下去,向父亲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骅记录的傅坝村2018年未脱贫人员帮扶名单  记者 钟志兵 摄

他的牵挂

贫困户:住进新房了,谢谢你,杨书记

杨骅去世已经两个月了,他曾经最牵挂的贫困户们还好吗?

在贫困户刘兴国家中,一栋崭新的砖瓦房已经修好。杨骅生前最后一天还在为刘兴国家危房改造奔波,如今此事已圆满完成。

接替杨骅在傅坝村开展扶贫工作的董世军说,让刘兴国顺利盖好新房是杨骅生前一直在操心的事情,安监局联系到了金鸡镇祥庆建材公司的老板钟建祥,对方一听是杨骅的遗愿,一分钱不收,直接便将砖拉到了刘兴国的屋门口。不仅如此,村里的施工队也分文不赚的帮刘兴国把房子修了起来。

“谢谢你,杨书记。”刘兴国说,如果不是杨骅的坚持,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房子建起来,“杨书记是真正为我们村民办好事的干部,他这么年轻就走了,我们都很难过。”

杨骅曾被派往金鸡镇蜂水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村里的贫困户唐安禄是杨骅单位的对口扶贫对象,刚去没多久杨骅便买了一些鸡苗给唐安禄一家饲养。唐安禄说,杨骅为人很厚道,他经常说,贫困户不要等救助,要靠自己努力脱贫。

据了解,杨骅曾工作过的蜂水村原有63户贫困户,目前只有6户10人没脱贫,村里5个脱贫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毕并经过市级验收;傅坝村原有69户贫困户,加上今年新增的1个贫困户,目前只有5户14人没脱贫。

而未来,将有更多的扶贫干部,继承“杨骅精神”,为忠县、为重庆、为中国的扶贫事业鞠躬尽瘁。

《杨骅日记摘抄》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今天晚上一菜一汤,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起航。

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的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父子微信聊天记录感动网友

父子微信聊天内容 受访者供图

父子微信聊天内容 受访者供图

近日,杨骅和父亲的微信聊天记录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万千网友。

“爸,组织安排我下周离开蜂水,前往傅坝工作。”

“听组织安排。离开蜂水,不搞任何形式的欢送,去傅坝也不搞任何形式的迎接。”

“好。”

这是父子间在微信上的一段对话。

今年6月下旬,组织安排杨骅前往金鸡镇傅坝村担任第一书记,杨骅第一时间告诉了父亲。杨骅高兴地说:“爸,你年轻时干农村工作,走的是先农村后城市的道路。我四十几岁去农村扶贫,这个算是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都是为了百姓谋幸福。”

杨志刚在微信中对他说,“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但担子更重了,任务更艰巨了,要充分相信村支两委的领导和工作队员们的工作,我相信,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你一定能够完成组织上交给的精准脱贫任务!”

杨骅到了村里,第一次在台上发言,杨志刚还关心地问有没有紧张?杨骅回复“心很平静,很好”时,杨志刚给儿子发了“大拇指”,还勉励杨骅:好好干,农村做适合你,农村工作是一项艰苦而愉快的工作。

当杨骅给父亲发来一个干部违纪通报的文件时,杨志刚又在微信里说道:“这些教训很深刻,下乡工作要严守党纪国法!”“‘热情、周到、廉洁’是干部的基本素质。”

这样的对话,在父子的微信中,还有很多。杨志刚说,如今他每天都要为杨骅的手机充电,想儿子时就拿手机出来看看以前的对话。

“儿子,你的工作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10月17日,杨志刚代表杨骅领受了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8年度先进个人的奖项后,将这句话发到了他的微信。只是,杨骅再也看不到了。

“我们忠县的‘忠’文化,首先就是要忠诚,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我的儿子杨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党员的忠诚。”杨志刚说,家庭教育中,他一直教育子女要不忘初心、抵制各类诱惑,为党的事业、为服务人民群众奋斗终身。杨骅获得了荣誉,既是对我们家风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家的鼓励和鞭策,我将继续教育好杨家后辈,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志刚说,虽然杨骅的生命结束了,但是他曾经为工作、为贫困户所做的承诺不能结束,杨家人将继续替他完成这些承诺。杨琴也表示,哥哥杨骅在傅坝村结对的两户贫困户,他们一家将继续帮扶。

声音

忠县县委书记赖蛟:杨骅同志用满腔热血和宝贵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公而忘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忠县人民特有的“忠”字精神。杨骅同志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扶贫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

忠县县委常委、县委农工委书记袁德祥:杨骅用自己的热血青春,谱写了一曲扶贫工作的无悔赞歌;用自己的赤诚忠心,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杨骅同志的赤子之心、高尚品德、优良作风、扶贫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忠县黄金镇党委副书记袁碧:扶贫未竟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杨骅同志是一名平凡的干部,但事迹感人。杨骅,这位有情有义的汉子,把对父母、妻儿等亲人的一腔热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蜂水、傅坝村的贫困群众。他用年仅48岁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一名干部对农村土地的真情大爱,对扶贫攻坚的执着追求。这份情,深入大地;这份爱,绵绵不绝!

杨骅父亲杨志刚:杨骅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得到了组织的肯定,这使我感到很欣慰。未来,我将一如既往,继续教育好女儿和孙子们,让他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公众号网友“Amy”:父亲的谆谆教诲,儿子的认真态度,这种父子与精神师徒,真令人感动,羡慕!为儿子的牺牲而惋惜。但对这种父子的正能量关系十分认可。

上游新闻网友“杰卡斯”:杨家三代共产党员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好家风,为人,他们是最好的榜样,为政,他们亦是最好的模范。

澎湃新闻网友“榆树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致敬,我们就是需要埋头苦干的人。

记者手记

好家风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在杨骅家三代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看到了艰苦朴素、乐于奉献、舍己为人、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看到太多的值得学习和永远记忆的东西。这些值得学习和记忆的东西,正是源自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

优秀共产党员杨骅的背后,有谆谆教诲的父亲,有吃苦耐劳的妻子,有乐于助人的妹妹,更有杨家的传家宝——好家风。杨家的事迹再次告诉人们,给子孙留下金银不如留下精神,中华美德代代相传,比起物质财富,好家风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 张瀚祥 张军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