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他五岁时在茶馆与“三块板子”结缘 一打就是64年还把它带进了大学课堂
11-04 10:55:46 来源:上游新闻

downLoad-20181104105922.jpg

△“金钱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丁长福

近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师生自导自演的话剧《传承》,登上了重庆大剧院的舞台。此剧讲述了巴蜀特有曲艺“金钱板”面临传承危机,老艺人长福因为找不到接班人,无奈到大学校园教授这门技艺,学习金钱板的同学们最终克服困难,坚守传统曲艺传承的动人故事。

话剧《传承》不仅在演出现场赢得了全场观众倾心,更引起了许多人对“金钱板”这一项非遗艺术文化的关注。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剧中饰演老艺人的演员丁长福,正是国家级一级演员、“金钱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如今69岁、已打了64年金钱板的他,曾真切地经历了老曲艺的传承之难,最后将这门艺术带入四川外国语大学,从最开始的无偿教习师生,到后来被聘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在剧中可谓是“本色出演”。

一打起金钱板来,丁长福就仿佛“打了鸡血”,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名花甲老者。金钱板的演绎、教学和新生,贯穿了丁长福的一生。

五岁时在小茶馆结缘金钱板

downLoad-20181104105936.jpg

△丁长福正在给学生授课

丁长福是重庆云阳人,曾在重庆三峡歌舞团工作,是国家级一级演员,更是金钱板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至今已研习金钱板64年。

回望数十年来与金钱板艺术相伴的岁月,丁长福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我第一次打起金钱板时,还只是个五岁的小孩子,那时还不懂什么唱腔身段,就是单纯地喜欢。”原来,在他小时候,家里在长江码头边开了家小茶馆,许多商旅或要渡船的人都会来茶馆歇歇、喝口茶,人来人往,后来便有一位姓张的金钱板民间艺人,每天都来茶馆给旅客们唱上几段。

丁长福说,张师傅表演起金钱板来,一双眼睛就立刻变得炯炯有神,这深深吸引了年幼的他;师傅每次在台上打板,他就会摇头晃脑地在台下比划,“久而久之,张师傅留意到了我,见我很有兴趣很喜欢,最后真的收我为徒。”就这样,五岁的丁长福开始了金钱板学习,打板、唱腔,他从拿板、姿势、音调等基本功练起,一点点唱出了本领、打出了花样,从云阳县文工团到川剧团,并在1976年,在四川省首届曲艺调演首次正式演出金钱板,一曲《向阳公社沸腾了》博得满座叫好,随后多次斩获国家级、省市级艺术赛事大奖,“金钱板艺人”的名头铮铮作响。

拼命学其他艺术表演

downLoad-20181104105926.jpg

△丁长福正在给学生授课

三块普通的木板,在丁长福手中一握、一合、一敲,便成了奇妙的乐器,配合着他悠扬的唱腔,灵活多变的身段,一跳、一顿、一顿,端得让人目不暇接,一个人就能“镇”住全场观众。

丁长福不仅在金钱板艺术上造诣深厚,更在声乐、话剧等艺术表演中屡获大奖,同时还会架子鼓、电吉他等不少门类的乐器,“我爱较真,认准了什么就要把什么做好,有段时间一心一意研究这三块板子。”

丁长福坦言,金钱板的社会广知度不高,他靠打板挣来的钱杯水车薪,养家糊口的压力迫使他做出改变,于是拼了命学其他比较火热的艺术表演形式,“由于我专业出色,获得了许多演出与表演的机会,养活了家,我才能‘理直气壮’地研究金钱板。”

丁长福与他的爱人姜新结缘于曲艺,他们都爱好曲艺创作,常常会一起作曲,吹笛子、拉二胡、弹月琴,姜新对他在艺术上的启发与支持是丁长福一生坚持传承金钱板艺术的最大动力。“年轻时,我常年在乡下演出,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女儿出生28天的时候,因为我有一场演出急迫,当时交通不便,我们一家人就走路去赶场。”丁长福回忆到,当年在去演出的路上,他扶着妻子,挑着扁担,扁担里一头挑着女儿、一头装着行李,天寒路远,妻子姜新从始至终都没有怨言。

让金钱板在大学校园大放异彩

downLoad-20181104105931.jpg

△丁长福正在给学生授课

上游新闻记者刚刚走到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锦绣楼三楼,就听到了一阵清脆悦耳的打板声,和着重庆方言的唱段,曲调悠扬婉转,本土特色十足,这正是丁长福在教授川外学生们金钱板艺术表演。

 “上了年纪后我一直很担忧金钱板这门艺术的传承,曾经多次到区县、乡村找愿意学的徒弟,但都无果而返,区文化馆也在主动找人传,但效果都不理想。”谈及将金钱板艺术引入大学校园的经历,丁长福表示自己正在苦闷之际,在一场话剧演出中留意到不少观众席上的青年学生,都对传统艺术极有热情,这让他“灵光一现”,女儿又正好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当老师,多方积极沟通下,金钱板艺术最终成功走入川外校园。

2005年,丁长福开始义务教授川外大学生艺术团的师生们打金钱板,并在2015年被聘为川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基地的客座教授,学校高度重视艺术课堂成果,随后开设了以教授金钱板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和限选课。

十多年来,从一次次近乎困难的讲解,到学生能自发领略三块竹板带来的艺术精粹,丁长福一直在探索青年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新模式,并且已经和川外师生一起,将金钱板带到千家万户,带到各类晚会舞台,带到了重庆卫视《春节七天乐》,带到俄罗斯的孔子学院,如今更带到了重庆大剧院的舞台。

丁长福的学徒、川外在读大学生冷岳从本科到研究生都坚持学习金钱板,“每当我见到金钱板,眼前总会出现丁老师那双抓着三块板、布满皱纹却苍劲有力的手,我本科时学了这门艺术四年,希望陪丁老师共同坚守在传承的路上。”如今的冷岳已从学徒,“华丽转身”为丁长福的课堂助教了,而每年金钱板选修课的招生都火热非常,不少外地学生因此走近了这门川渝地区特色艺术,同时因为唱段的方言要求,还学出了一口溜溜的重庆话。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实习生 安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