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汉服、家谱、家风、家训…… 重庆市“寻根乡愁·记住祖先”活动在渝北举行
11-13 20:10:1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1113211847_副本.jpg

△孩子们正在制作五谷画。

汉服、家谱、家风、家训,是中华儿女应该了解的。

13日,“寻根乡愁·记住祖先”2018年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片区展示活动在石鞋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阵地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滋养未成年人成长力量。 

downLoad-20181113212400_副本.jpg

△重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大使牛琪和孩子们一起读家谱。

学习中华祖先的传说和文化       

活动由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主办,渝北区文明办、渝北区教委,木耳镇党委、政府,石鞋小学承办,渝北区社区教育学院、木耳镇社区教育学校协办。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石鞋小学操场上,传来了学生们爽朗的朗诵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当天下午,共有来自我市部分区县的7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代表参加了展示活动。     

活动现场,石鞋小学师生带来了《弟子规》《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敬老三礼》等精彩节目,乡村学校少年宫厨艺组、种子贴画组展示了学习成果。 

校园里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有“家”“祖”“礼”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成果展示,包含汉服演绎、中华祖先的传说、祠堂文化、家谱春秋、古床与婚俗等内容;有“渝北剪纸”“棕编手工艺”“龙兴李氏糖画”“谭氏面塑”等非遗进校园项目,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从传统美食和文物保护单位等方面展示了“木耳记忆”,引导未成年人在“寻根”的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石鞋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还发挥农村独特文化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打造“农耕基地”,开设“父辈的记忆——农耕”主题活动课,不断滋养未成年人对故乡的深情、对土地的真情、对劳动的热情,获评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 

downLoad-20181113211837_副本.jpg

△孩子们表演情景剧。

感受古代传统服饰的特点 

“这个服装好漂亮,我在电视上见过!”当孩子经过汉服展区,被吸引停下了脚步。 重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大使牛琪给孩子们讲解: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系带,有衣裳、深衣、袍衫、襦裙等……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      

在家谱展示区,一本本家谱记载着家族的故事,家风、家训则让孩子记住祖先的教诲,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堂传统教育课,真正让孩子“寻根乡愁·记住祖先”。 

渝北区石鞋小学校长陈月华认为,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寻根乡愁,记住祖先的教育,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我:“我们的孩子要从小知道自己的祖先,懂得自己民族的文化。孩子记住自己的祖先,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就是一种人格养成,其实我们有特别珍贵的资源,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诗书礼教之国,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人文教化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祖先吃什么,做什么,知道我们的服饰是怎么来的,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祖先住的什么,穿的衣服是如何演变来的,然后让孩子们去传承它弘扬它。” 

downLoad-20181113211938_副本.jpg

△孩子们体验龙兴李氏糖画。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哇,你看这个好有意思!”在渝北谭氏面塑的展位前,围着不少学生。非遗传承人谭先华拿出一个个彩色的面团,教孩子们制作成玫瑰花、小企鹅等,大家都觉得很有趣,没想到自己在学校也可以学面塑。 

谭先华已经从事面塑30余年,他现场展出的作品主要以传统故事为主,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里面的经典人物,谭氏面塑成为了渝北区的非遗。面塑的保存一直是个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他还研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让面塑“不变形、不发霉、不开裂”,可以永久保存了。“我每周要去渝中区的各所学校教课,而且刚去了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看着孩子们喜欢,我觉得我的坚持是对的”谭先华说。 

downLoad-20181113211915_副本.jpg

△孩子们在学剪窗花。

在龙兴剪纸的展台,非遗传承人任健康正教孩子剪着各种动物、花鸟,他利用传统的方式“点色剪纸”,将宣纸剪成各种图案之后,再颜料分染上去,看上去色彩斑斓。 

石鞋小学六二班的倪筠倩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乡土文化的展示让我们记住乡愁,非遗进校园能让我们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渝北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渝北区共有12所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设立书法、国画、农耕等项目,同时,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乡村学校少年宫校外辅导员,教学生小河锣鼓、华蓥高腔等,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熏陶中汲取养分,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新闻多一点>>

大学生当上“公益大使” 

带领学生寻根乡愁 记住祖先       

13日下午,在山清水秀的渝北石鞋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寻根乡愁·记住祖先”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 下午两点,石鞋小学的几百名师生,迎来了重庆市乡村小学少年宫公益大使牛琪 。

现场,19岁的牛琪一直在忙碌着,她除了主持在石鞋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举办的活动,还在开幕式结束后带着小学生讲解中华百家姓以及家风家训故事。         

牛琪是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大二的学生,在校内校外多次参与公益,是一个“热心人”。在学校,牛琪是“音为爱国”志愿服务协会的志愿者,因为热心公益活动,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聘请她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大使”。

牛琪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到重庆大学学习以后,与同龄人今后找个好工作的想法不同,她去了“音为爱国”志愿服务协会担任了协会的宣传部长。牛琪开始做孩童公益教育。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优秀童话故事,制作出家庭亲子广播剧,用“听声音”的方式来“教养”孩子。 

在石鞋小学开展的2018年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寻根乡愁记住祖先展示活动,牛琪带领孩子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传统乡土文化,如祖先如何下地农耕、如何纺织穿着,如何做做饭美食等,用所学知识逐个进行讲解,培养孩子对乡土的感情,让孩子觉得很有意思。此外,牛琪还带着孩子打磁粑、磨豆腐,制作草编,很受孩子的欢迎。

“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我非常愿意引导孩子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增强文化底藴和文化自信,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牛琪说。 

对于自己的学生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播音主持系主任马欣教授指出,重庆开展寻根乡愁,记住祖先活动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是培育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精神高度,对学生进行文精神和人格养成的教育非常重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