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直辖后,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快车道中行进,重庆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截至去年年底,城市化率更是达到65.5%的新高度。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从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特征出发,坚持绿色发展、高品质发展的理念,融国际元素、现代元素、人文元素于一体,加快主城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是当前重庆市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日,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调研基础上共同发起经济圆桌会,邀请市相关部门、相关区县、专家研究如何加快重庆主城更新,提升重庆城市品质相关问题,推动落实市委市政府颁布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
现状:
增量扩张和存量优化并行的双重轨道
“所谓城市更新,从广义层面理解,它更加强调城市更新的本质目标,这个本质目标就是对城市功能、社会环境的改良与延续。而狭义就是指城市更新的具体的实际行动,就是对城市建成区内的既有建筑、公共设施等客观实体进行拆除、重建、维护等方式的建设活动。”
提及“城市更新”这一概念,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副院长周滔如是说道。
周滔表示,重庆目前城市更新治理的主要现状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增量扩张与存量优化并存。
“重庆跟深圳等城市不一样,我们一方面还面临城市建成区的大面积扩张,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存量更新的一个阶段。”
“第二个现状就是城市更新治理进入微更新的发展阶段;第三是管理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城市更新项目以零星自发为主是第四个现状;最后,城市中心建设的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匹配重庆现在大规模大体量的城市更新的现状需求。”
周滔认为,“城市更新是房地产市场存量时代的一个支撑性活动,因为它能够支撑我们存量时代的发展,而且为存量时代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以及空间。同时,城市更新产业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对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的增长。此外,城市更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治理结构的创新与改革。”
问题:
大山大水是阻隔更是独特资源
重庆是一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远看来:“从好的方面来说,生活在重庆的市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空间和大自然亲近。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交通通道的有限性使得我们不可能均衡布局路网,我们面临的交通组织难度也会比平原城市要更加艰难。尤其是我们的起伏的山地,导致道路桥隧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相应的建设成本也会比平原城市高很多。”
张远同时表示:“这看起来确实是很大的挑战,但反过来建好以后也是特别独特的存在,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山水资源,这是我们重庆有别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一个独特资源。因此,怎么把咱们的山水资源用好,怎么把已有的区域完善更新,这的确是重庆城市更新所面临的困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急需解决的难题。”
可以说,山山水水把重庆装点成一座独特的江城、山城、绿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彰显重庆特色,推动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更是城市提升的重中之重,但大山大水也给相关工作带来了机遇和难题。
对此,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董勇表示:“目前两江四岸的问题可以分为六类,生态系统割裂破碎、功能业态低端混杂、山水城三者孤立阻隔、亲水空间破碎生硬、形象风貌杂乱破旧、人文精神传承不够。”
出路:
增量扩张和存量优化的双轨道上并行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将规划的引领作用发挥好,市规划局出台了城市提升计划,联合相关市级部门一共滚动制定了71项专项行动,设计了若干子项,把行动计划变成科学规划,变成具体的项目改革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的工作实效,真正实现提升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张远表示:“下一阶段,市规划局一是将继续做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做好各项规划,形成任务清单;二是推动出台城市更新相关政策和配套文件;第三是创新城市更新规划。”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副院长周滔则站在学术角度对重庆的城市更新提出了理论上的建议,他认为:“专属于重庆市的城市更新的未来,首先要由政府主导向多主体协作方式转变,同时应该注重多系统的融合,还要注重总体规划,要提倡小规模、微改造,即以小规模、低冲击、渐进式、适应性为特征的一种微改造。最后,也是最迫切的一点就是要注重技术革新和核心标准的建立。”
此外,他还提出要想进行比较高质量的城市更新,还有必要去探讨一些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比如可持续发展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第一相关者理论等,来促进城市发展和品质的提升。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柯 实习生 胡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